• 当前位置:首页 综艺 女人四十

    女人四十

    评分:
    0.0很差

    分类:综艺香港2018

    主演:田蕊妮,杜如风,车婉婉,谭俊彦,黎诺懿,陈山聪,蒋怡,卓韵芝,何颖璇,吴业坤,谷祖琳,袁文杰,刘颖镟,张文慈,丁子朗,朱芊佩,邓洢玲,罗咏怡,莫绮琼 

    导演:李志伦 

    猜你喜欢

     剧照

    女人四十 剧照 NO.1女人四十 剧照 NO.2女人四十 剧照 NO.3女人四十 剧照 NO.4女人四十 剧照 NO.5女人四十 剧照 NO.6女人四十 剧照 NO.16女人四十 剧照 NO.17女人四十 剧照 NO.18女人四十 剧照 NO.19女人四十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四十歲往往被女性視為人生分水嶺,遲婚、高齡生育等問題固然困擾,單身一族還要花盡心思,務求在感情市場保持競爭力。踏入「女人四十」的田蕊妮,分別邀請年紀相近的車婉婉、谷祖琳、杜如風及多位圈外素人現身說法。阿田還以第一身角度探討、體驗女士們熱切關注的生理及心理疑難,為廣大「中女」排難解憂,讓姊妹們衝破年齡界限,活出自信!譚俊彥、黎諾懿等男士亦會加入討論互動,從男人觀點細談兩性議題,帶出男女四十大不同。

     长篇影评

     1 ) 与生活为友

      于我而言,这部电影的魅力在于赤裸裸的展现了埋没在习惯中的生活。对,就是生活,或者说生活而已。平淡中散发着真情,平静中夹杂着无奈。《女人四十》就是这样一部这样的作品,简单到几乎毫无戏剧化色彩,但却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开怀大笑又在不知不觉中黯然流泪。或许真正的好电影就应该如此,即使没有奇特的视角,即使没有幻变的蒙太奇,即使没有迷人的脸庞,依旧能叫人欲罢不能,铭刻在心。
       电影在婆婆的唱词中拉开帷幕又在她的唱词中结束。一开一合,一个女人,一个家庭,一段生活,我们看得透彻我们看得欣慰我们看得无奈。它的开始与结束似乎没有区别似乎相同,就像从未开始一样就像是一场梦。我们的人生不也如此?往往在新生儿的哇哇大哭中宣告一个小生命的诞生,又在亲友们的默默流泪中揭示同一个生命的消逝。就这样,一个人结束了,如同电影一样,如同幻觉一样。同样是哭,却是一起一落。静身而来,空身而去,什么都不带走,什么也没有留下。所以结局时,婆婆的词并没有唱完,她也是一样最终什么都不能留下。
       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或者说我们是为了什么而生活?我想过,但是却没有答案。其实现在看来本就没有答案。它的意义就在于没有意义。每个人的观念大相径庭,心之所欲也大不相同,所以我们总在追求不同的梦想与目标,最终不管你有没有触碰或是达成你的梦想,终会走向同一道路死亡。只要在生活中做着自己想做、应该做的事那便够了。即使忙碌着抑郁着低落着,都不是问题。因为它也是生活所带来的一部分,也在丰富着我们的人生。阿娥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年妇女,为生活所忙碌着,在家要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的老爷,要负责丈夫儿子的生活起居,在公司要斤斤计较来为老板省钱,要默默接受来自新技术的竞争压力。她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但是却在电影镜头的放大下被崇高化。这里的崇高不是指她的人格或是精神,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态度。对我来说,这样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于自己于他人。照顾好老爷,她做到了媳妇该做的;负责好家庭,她做到了妻子母亲该做的;完成好工作,她做到了员工该做的。该做的她都努力去完成这就足矣,即使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她会在独自一人时默默啜泣说着“婆婆我想你,我真的很累”,她会被丈夫不理解与他大吵,她会在公司被冷落被忽视,但她依旧被生活所爱着,依旧幸福着。因为她的那颗爱生活的心。所以她会让患了老年痴呆的老爷记着她,她会让丈夫在收到“我来接你收工”后幸福的微笑,她会让老板不能抛弃。这就是生活。你去赋予它自己定义的含义然后拼命的去生活,即便低谷即便哀伤,也永不放弃,便会被生活爱上。
      曾经我很恐惧死亡,觉得这是人生不可逃避的伤。可是此时看来死亡算得了什么。它只是一段个人历史的终结,它只是一条必经之路,只要知道我曾经来过,曾经幸福过,这就够了。照此看来婆婆或者老爷的死亡其实是并不具备悲剧性的,属于他们的生命之花凋谢了而已。老爷死了,阿娥一家的生活还会继续,儿子还会去追求心爱的珍妮,就是这样而已。
      生活本没有意义,需要你去为它填写答案。

     2 ) 四是四,十是十……

    场景一:

    萧芳芳和罗家英一起给老年痴呆的罗父乔宏洗澡:
    罗家英(试探的说):不如你不要上班,留在家里照顾爸爸……
            好不好?太太!
    萧芳芳(暴怒):放你的春秋屁!
            上班是我人生最大乐趣。
            我严重警告你,我怎样也不会放弃
    罗家英(惊异的说):喂,你最大幸福不是嫁给我做我的老婆嘛?
            你最大的生活乐趣不是由我提供的吗?
    萧芳芳(继续愤怒中):你有提供?你最喜欢把你家里最大块的狗屎弄上身,然后硬塞给我吃。
    乔宏说(突然抬头):有狗屎吗?快拣走它……

    场景二:

    罗家英:记不记得我们拍拖的时候我讲过什么……啊?
    萧芳芳:你讲过那么多话,我怎记得。
    罗家英:我说,如果你不幸早死的话,我一定会自杀。
            但是我现在要改了。
            如果你又老又丑又不死呢,我会死给你看。
    萧芳芳:如果你又老又不死,我便先把你杀死。

    可爱的萧芳芳,充满成熟女人味道的萧芳芳。呵呵。
    其实准确的说这不是讲女人四十的故事,是通过女人四十讲老人们的故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嘿嘿,苦乐自知吧。

    百善孝为先,我想世上最讲家庭伦理的就是中国人了吧。

     3 ) 温情脉脉,戏说人生

    这部影片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温情脉脉,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依旧有人间的真情支撑着你,很符合中国人心理结构,果然儒家思想在中国人的地位可见一斑。实在是没想到95年的片子,把现代社会的家庭关系竟交代的如此细腻,可以说有每个中国家庭的影子。粗粝的影像还原着生活的点点滴滴,几十年过去了,中年人生活的困局依然严峻,阿尔茨海默,癌症依然困扰着社会。

    太惊喜的是,以讲中年女性为主的故事,把下一辈的懵懂天真,上一辈的家国情怀,老年境遇,相濡以沫都有一定程度的展现,很羡慕女主一家人,善良互助。飞雪,鸽子,送花,这几幕实在是感人,这也是我们坚持下去的意义。等父母老了,我还是多陪陪他们的好。

    当40多岁的男人们在酒桌上喝的酩酊大醉,胡侃烂侃,点了首老歌小李飞刀,跑着调的唱着,被年轻人嫌弃的时候,我就被这片子牢牢地抓住了,不仅因为我钟意这首歌,还因为很像我爸这一代人,而且可能也是以后的我。人生几许失意,何必偏偏选中我,那首歌与其说是讲一代传奇小李探花,不如说是讲普通人面对生活的无可奈何,一场戏,就把中年人那种窘迫无助,郁闷压抑刻画的淋漓尽致。其实每一场戏都是如此细腻真实。

    萧芳芳是曾经大荧幕上的歌舞片万人迷,在中年不再大红大紫时接的这部影片,当她跳起新疆舞时,虽不再像年轻时的光鲜亮丽,依旧风采不减当年,因为多了份勇敢和成熟的美。如此戏里戏外的种种,让这部片子更加动人。

    我们都是过客,珍惜眼前人,珍惜每一天。

     4 ) 香港影评人论《女人,四十》

    笔者再看本片时,仍旧被萧芳芳的幽默风趣的表演所吸引,当然配戏的乔宏、罗家英、罗冠兰几人也是相当出色。许鞍华导演用港片独有优势的喜剧调子,描绘着中年女主角所面临的家庭、工作困境,个别段落极富生活趣味,整体观感可谓笑中有泪,泪中有笑,难怪折服了当年的大部分观众。 本着挑刺的精神,再次思索故事的情节和角色设定后,我觉得片子整体仍旧偏“顺”,固定的转折戏份相当有预设感,编导借助故事传达出来的是相当中国的尽孝式伦理观,不是说不好,只是隐约欠缺一丝丝“现代性”的反思。借助手头一本《1995年香港电影回顾》(香港电影评论学会;1997年3月出版),我查找了当年香港影评界对此片的评论。果不其然,几位影评人对片子贬多于褒,从套路的人物设置和欠缺的心理描绘,甚至到编导意识上的某种“退步”,无不分析地鞭辟入里。 1.

    影评人罗卡在《女人四十而惑》一文中谈到:

    “影片富于生活趣味而合乎情理,但从艺术上考量仍欠一点点精细与深刻的感动。我们不大看到作为困惑女人的萧芳芳和痴呆老人乔宏在整个过程中的心理上与心灵上的互通互动。这就使得整部戏只是环绕一些人际的、家庭的日常琐事做表象的描绘(无疑是勾画出不少真切的趣味与温馨或伤感的真情),却未曾带领我们穿越诸种表象达致一个启悟的境界。”

    “问题出在剧作取向上,编导抓住了老人痴呆病患者及其与家人的关系作为题材,然而剧本的发展却是以萧芳芳这主妇/工作女性作为中心,对乔宏这痴呆老人的心理描写远不如芳芳的深入细致,从而导致观众对乔宏这角色了解不足,止于单向的同情怜悯。” 2. 影评人林离通过《商业与言志之间》批评道:

    “许鞍华本片的导演手法胜在平实,亦败在流于平板。例如点题(英文片名《Summer Snow》)的一场绿树飘絮,郊外野餐一场翁媳情谊了然于心,或最后群鸽飞至屋顶的寓意,都嫌过分刻意而失诸生硬。缺乏较含蓄的意象经营及意在言外的笔触,不时令到一些场面险象环生,或起码缺乏了余韵。” 3. 电影文化研究者张伟雄的《新浪潮,九五年——<天国逆子>和<女人四十>的终结意义》一文,更是视野开阔,论证惊人,将许鞍华的作品从“新浪潮”时期的作者论的角度加以考量,指责其在思想意识的保守和“本土性”思考的退步。 张伟雄谈到,香港“新浪潮”电影(时间上大概是79年-86年)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作者的重现,也不是它把类型片翻新的成就,而是它代表了年轻人自主,及对现代意识的醒觉,并颇全面地检视了一个以香港为本位的体系及其中的政治、民生、社会、两性关系等种种状况,有意图地把现实面相作为借镜,令香港电影首次出现崭新地写实故事肌理。 “新浪潮”是一股改良力量,推动了八十年代中、后旬香港电影,使之达到全盛时期。表面上“新浪潮”电影,是用类型电影去进行城市化、现代化的步伐,然而在殖民地身份的考证方面却做出了一份更草根化、集体化的认同;形势上,“新浪潮”注定要往更高及更深处的“身世”探索和追认下去,可惜的是“新浪潮”众将最终未能冲过这一关,纷纷在阵前倒地。 许鞍华电影对政治意识与历史责任的考虑从不或缺。在本片中,大埔的地理特色,都被强调、尊重地描述出来,但许鞍华只是外借了一个“统一化香港理念”下的怀旧意义,把片中大埔的内在价值观互相抵拼之意义完全忽略(所谓“统一化香港理念”,是指把香港放在中国问题下思考,把香港放在政治、殖民的角力中处理)。许鞍华自“新浪潮”以来的作者特质,就是始于女性阴柔,而后做反复思考,可《女人,四十》特别地显示了导演对自己阴性基础的背叛和对父权社会毫不自觉的认同。

     5 ) 金像回顾之【女人四十】

    奥斯卡有3个大满贯:[一夜风流]/[飞越疯人院]/[沉默的羔羊]

    而香港金像史上却只有唯一的一部,那便是[女人四十].

    其实很早就看过,慕名去看的,却还是没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这与贫瘠的电影鉴赏能力有关.那时我弄不懂孙伯是真痴呆还是假痴呆,也弄不懂阿娥是真烦愁还是假烦愁.就只是对罗家英所扮演的那个有些畏缩有些懦弱的小男人深表同情和理解而已.

    再次看[女人四十]的时候我已26,仍未成家,仍未能像阿娥那样深刻理解持家的艰难.但一个人面对琐碎无味的单调生活,仍还是能有一定程度的感同身受.

    家庭伦理片难拍也难演.对导演的调度和演员的平衡自控能力要求太高.能做到不刻意不流俗更是难上加难了.[女人四十]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它不止做到了细致入微,更做到了随意谐趣.既反映了一个严肃的社会主题,也取到了轻松愉悦的表达效果.

    下面就本片的精华片段进行一次重温和回顾:

    1,萧芳芳的出场堪称神来之笔:为了贪惠拍死条鱼不是每个家庭主妇都会想到做到的,就几十秒的戏份把主人公那精打细算的市井女人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

    2,乔宏所饰演的孙伯太可爱了.都说老头像个孩子,得了痴呆症的孙伯更像.又任性又依赖----坐在那里又要换鞋又要痰罐什么的,看不惯大嫂的时候就不饮她的茶,肚子饿了就跟着大嫂后面嚷着要她快点做饭吃.乔宏跟萧芳芳的精彩配合是本片最有看头最具观赏性的地方,由头到尾都是.

    3,和蔼而能持家的婆婆死了,阿娥失去了倚赖,蹲在天台痛哭的那幕是惹人心酸的.

    4,丧礼一幕可能是最能看出全剧人物性格差异的:操劳的大哥大嫂,冷漠的二哥二嫂,伤感的萍姐,懵懵的姑妈,傻傻地的孙伯...

    5,孙伯呆看着升烟的烟囱,当送丧的痛哭的儿子和亲人从身边走过时,他行了一个军礼...

    这是本片我最喜欢的一个镜头,配合着那低沉徘徊的号音让人有说不出的百味杂陈的感受.

    6,儿子去老人院看望爸爸,想安抚一下父亲孤独受落的心,当父亲又要任性嚷着回家的时候,那知儿子竟会撒起娇恳求,父亲最终还是通情地留了下来,儿子弯下了腰为父亲系鞋带,终究还是有些失落的离开.这是本片难得的一场父子间的细腻情感描绘.镜头语言运用得很细腻很传神.

    7,当白天为工作操劳同时还要受到新来的那个什么什么欧的竞争压力的时候,后方还要为不时走失的公公担心,大嫂终于还是有些不舍地下定决心辞职.老板的反应虽然有些无厘头,但还是富有人情味的.剧情的这种处理方式让我们替大嫂感到了欣慰和温暖.

    8,大嫂接公公回家的路上看到了那场美丽的"summer snow".看到公公兴奋欢愉的神情,大嫂觉得自己作出的放弃是值得的.

    9,父亲终于认得了女儿的样子,他深情地把花儿递给女儿并赞她很靓,女儿踮起脚轻轻地吻了吻父亲的脸,拿着花儿一脸幸福地跑开了,那一刻让我们无比温馨和感动.

    10,孙伯在临逝前和大嫂谈起了人生的意义,他说:"人生是很过瘾的".但愿那一片山坟后的圆寂老人在世前也会这样幸福地感叹~

    影片的最后,公公盼守的鸽子终于飞了回来,又响起了婆婆常唱的那首老粤曲:"休涕泪,莫愁烦;人生如朝露......"阿娥眼神里写满了从容淡定.

    这就是一个女人四十的故事~真实而感怀~

     6 ) 我老了,这次是真的

    差不多从七八年前,就时不时把“老了,老了,老得多了”挂在唇边,彷佛这就叫做成长。其实自己心里清楚,这是得了青春的挥霍无度却在卖乖。昨天抽风,把早年看过的许鞍华的《男人四十》和《女人四十》翻出来,重新连起来看了一遍。三个多小时,从头到尾,直看得自己像喝了不放糖的酸梅汤,辛酸在嗓子眼,却怎么也说不出,凌晨缩缩的站在阳台,看秋月明亮,眼睛觉得冰凉,想起往事,淡漠到比电影还不如。

    看来我老了,这次,是真的。

    一向觉得,人生就是把崭新的绫罗绸缎作旧。没错,当年你英雄好汉,当年你歌舞场头牌,最后还不是皱纹繁复,光泽暗淡。从此你再无心情拿出来东家西家的显摆,若当成抹布来使又舍不得,最后巴巴的等死,临闭眼还说不清这辈子值不值当。生活就是这般,凭你绞尽脑汁也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眼睁睁看着日子陷落下去,奈何不得。

    说起来,这又是陈词滥调了。“如露如电,梦幻泡影”,佛法在人间,谁人不知?没错,真正让我觉得苍老的,不是这种貌似勘破的调调,而是面对这种无聊与无奈,我反而一下子来了劲头,偏要迎头而上,从此凭你是上帝还是撒旦,也休想诱惑我。所以人生这件绫罗绸缎,要舍得拿出来穿,别管是狂风暴雨还是西湖美景三月天,穿到满身是洞才是一辈子。我给不了你一辈子的承诺,还能给不了自己么?“洗手净指甲,做鞋泥里踏”,阎婆惜唱给宋三郎的这句话,自私的男人断是听不懂,也不敢听懂的。

    所以,《女人四十》里乔宏扮演的公公,老年痴呆,临死前却告诉儿媳妇萧芳芳说,“人生的滋味啊,好过瘾的。”过瘾怎么个说法?且看萧芳芳女人四十,婆婆去世,公公痴呆,丈夫唯唯诺诺,她每日穿梭在鱼市米店,烧菜做饭,拼命上班,偷闲搓麻,过着港岛小市民的生活。这也算过瘾?在我看来,这就是你我正在以及将要经历的种种。不过瘾,难道你等死么?我晓得,有天我会与你结婚,而你总有一天也会变成黄脸婆,会很肥很胖,你也会趿着拖鞋穿梭在街巷,也会坐在小区的楼下跟人八卦,也会冲我吼甚至吐脏字。但我知道,我还能在你给我揉肩膀的时候,想起这些年你种种的好。

    《女人四十》里好多喜剧,初看时,每个笑料我都辛酸到要哭;再看时,已觉得每个辛酸都可以像萧芳芳这样一笑而过。人到了这个年纪,是该进到生活里了,哭哭笑笑,满足每一刻的隐忍或宣泄。把笑料看成辛酸,还是文艺青年的思维;而从辛酸中看出笑料,则说明你开始老了。一直很喜欢《青蛇》里“与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的话,但从前只是肤浅的觉得这是可以放纵游戏的遮羞布,现在渐渐才理解,这说的还是人生。

    昨夜跟小朋友发短信,我老了,这次是真的。

    小朋友说,别这样悲伤,你是我见过的你这个年龄最阳光的男人。

    其实并没有悲伤,从出生到现在一直在学校里,都快三十年了,想不阳光也难。但这次,是真的老了。

     短评

    质朴而暖心,笔触之细腻甚至超过了13年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对老年痴呆的公公的描写在喜剧色彩与酸怅悲凉感间达到了完美平衡。萧芳芳的柏林影后实至名归。“休涕泪,莫愁烦,人生如朝露”“生活是有趣的”。一树落英缤纷如雪,遂有英文名Summer Snow。由等鱼死始,以白鸽降临吃食终。(8.5/10)

    7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许鞍华拍大时代多是力有不逮,政治冷暖和儿女私情总是隔了一层。但她拍香港庶民剧,市井生活的苦与乐,小市民内在凄凉与光辉,自在天真,观众看了不是哑然失笑就是心有戚戚。即使在这里,女人的四十还是要男人的七十来帮衬,但萧芳芳的烟火味道恁是化解了乔宏笨拙僵硬大侠风范。相比之下,小津电影里父女、父媳之间的乱伦意识(也可以说是一种情欲的形式主义)则昭然若揭。不过,还是喜欢《男人四十》更多。 @中国电影资料馆,16mm胶片,遗憾是国配。

    10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这种片子就可以称为神品

    14分钟前
    • freeup
    • 力荐

    从开场的等鱼死到最后的人生如朝露,电影说的是女人四十,其实讲的还是一个“死”字。人被时间岁月所打败,衰老和失忆被表现得极其可怕,养老院寥寥几幕还有年轻人说的大实话,它们都道出了人生的残酷。面对五十年不变的诺言,它或许是小孩子的勾勾手指尾,又是片中那对相扶相渡的模范中(老)年夫妻

    15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有妈当如萧芳芳。腹黑不过许鞍华,千言万语化做血染的风采;小车司机拍着车门大骂:死老头,找死也不要害别人!你以为你是坦克车么?!快闪一边去!等死吗?再不走开就撞死你!!!

    17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休涕泪,莫愁烦,人生如朝露...

    19分钟前
    • 萨嘎摩哆熊猫桑
    • 力荐

    喜爱许鞍华,就无法绕过极为经典的两部电影,一部是《千万言语》,一部是《女人四十》。《女人四十》围绕一个四十岁主妇的日常生活展开,娓娓讲述着人生细碎的无奈与亲情的聚合悲欢,没有太过煽情的场面,亦没有大起大落的剧情,却在一言一语,一饭一食的日子里,一点一滴道尽了四十岁女人的隐忍坚强。

    24分钟前
    • Song³
    • 力荐

    李安的生活总是柳暗花明与愈发透彻,杨德昌的生活总是无可出逃与一直疲惫,许鞍华的生活就是生活,没有出离心也没有歌颂心,得过而不且过。

    27分钟前
    • Ocap
    • 推荐

    中年妇女与痴呆老年的故事。严重影响一群人的结婚观,看完此片的女性,你还敢结婚吗?你在结婚前是否会在意男方家庭还上有老?如果你很坚强,如果你有勇气,那么你就结婚吧。影片中的细腻与现实,真让人感到压抑,但是许鞍华却又可以让人在压抑中会心一笑,实乃一部佳片!

    28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笑得比难过的地方多很多。但是就真的很难过。看吧,其实鸽子飞回来了。

    31分钟前
    • 于子宸
    • 推荐

    #重看#四星半;很重也很轻的人生,以及很过瘾的人生;四十不惑,不惑是不惑了,但上老下小的重担,压在职业女性肩上,如何分配精力怎么经营事业家庭兼顾,20年后的今天依然无法解决;生老病死柴米油盐,是达观,也是知命;演技无痕,宛如日常流淌,欢笑和啼哭,都缝在时间的针脚里。

    3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女主的名字和我妈一样,情况也类似,我要更体谅她。

    35分钟前
    • 阿朽
    • 力荐

    萧芳芳将中年女性的隐忍,坚韧,对家人的责任感,爱和付出表达的淋漓尽致!

    38分钟前
    • 元宝宝
    • 推荐

    重看《女人四十》,真好。人生這麼苦,卻能苦中作樂,活在當下,是一種動人的生命力。蕭芳芳演得好,她提議了把魚拍死和「落雪」兩場戲,兩幕戲皆成為了經典,證明她不但有好演技,也有創作力,是足以代表香港最高水準的女演員。

    39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力荐

    《虎度门》也是如此,萧芳芳真是一个好演员啊,唱戏出身让她总有一身英气。生活的琐碎,女人四十的种种。当然少不了老乔宏。

    4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乔宏是空军队长,只有失忆时才会用北方话指挥机队。他为何来到香港呢?步出老人院时,老人把落花当作飘雪。自离开北方后,应该有几十年未见过雪了吧。许鞍华的香港电影里,其实总有战后第一代移民知识分子的大陆视野,隐而不发的家国情怀。

    45分钟前
    • queenie
    • 力荐

    你知道人生是怎么一回事吗?人生,是很过瘾的

    49分钟前
    • Touma
    • 推荐

    萧芳芳那句“以后多些时间在一起”真是道尽了人生辛酸。“你知道人生是怎么一回事吗?人生是很过瘾的…”

    52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这活生生的我妈,估计我要在许鞍华电影里找到全家了

    54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片子里的老人去世前说:“你知道人生是怎么样的吗?很有趣的。“可能人生正如这部电影一样,在一个个质朴的镜头中不动声色地流淌,既有温情,也有无奈。看了《女人四十》、《天水围的日与夜》、麦兜系列、《香港有个好莱坞》,我越来越觉得香港都市平民中蕴藏着一种独特的精神,孕育了这些特殊的电影。

    58分钟前
    • 卡列宁的微笑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