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动作片 火海凌云国语

    火海凌云国语

    评分:
    0.0很差

    分类:动作片俄罗斯2016

    主演:丹尼拉·科兹洛夫斯基,弗拉基米尔·马什科夫,阿格尼·格鲁迪特,谢尔盖·加扎罗夫,凯特丽娜·斯皮茨,伊莲娜·雅科夫列娃,谢尔盖·科姆珀 

    导演:尼古拉·列别捷夫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更新中字

      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

    • HD

      恶女2017

    • HD中字

      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粤语

    • HD

      天若有情2之天长地久

    • HD

      黄飞鸿之怒海雄风

    • HD

      逃亡鳄鱼岛

    • HD中字

      惊天告密

    • 罗宾汉2018

     剧照

    火海凌云国语 剧照 NO.1火海凌云国语 剧照 NO.2火海凌云国语 剧照 NO.3火海凌云国语 剧照 NO.4火海凌云国语 剧照 NO.5火海凌云国语 剧照 NO.6火海凌云国语 剧照 NO.16火海凌云国语 剧照 NO.17火海凌云国语 剧照 NO.18火海凌云国语 剧照 NO.19火海凌云国语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本片翻拍自1980年苏联同名经典影片。极富正义感的飞行员古辛(丹尼拉·科兹洛夫斯基 Danila Kozlovsky 饰),因违抗上级命令而被军队开除,成为民航机组的实习飞行员,并结识了精神导师津琴科(弗拉基米尔·马什科夫 Vladimir Mashkov 饰)和恋人亚历珊德拉(阿格尼·格鲁迪特 Agnė Grudytė 饰)。然而,在一次飞行中,突遇的火山爆发、恶劣的天气状况让机上的一切都失去了控制,机上所有成员命悬一线……

     长篇影评

     1 ) 《火海凌云》向前迈出的一小步也是灾难片向前迈出一大步(灾难电影的本质)

    《火海凌云》前半段是一部航空题材的职场篇,后半段则是一部惊险刺激的灾难片。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的原产地俄国。如果不是看了电影简介,我还以为这是一部标准的美国好莱坞大片。无论是故事的连贯性,还是电影中性格分明的人物描写,再到灾难场景的电影特效,都透露出十足的美国风。由此可见俄国电影的发展迅猛程度,再反观我们最近很闹得很火的《爵迹3D》,不尽的惭愧。
         
         我个人是灾难电影爱好者。
         
         《火海凌云》相比起《2012世界末日》《后天》等好莱坞传统大片。前者摒弃了后者的个人英雄主义。直到故事的结尾,古辛没有被媒体争相采访,没有鲜花没有掌声,一个人坐在父亲房前的楼梯上睡着了。电影里机组人员帮助受灾的人们转移,受灾的人加入到施救的团队当中,两个航班之间的帮助,控制台对航班的帮助。无疑在每个地方都透露出团队的味道。一环扣一环缺一不可。这算是近年来,观众对好莱坞灾难片中的个人英雄主义产生的审美疲劳后,一个新的看点。

         除此之外,我个人认为《火海凌云》最大的进步在于他的结尾桥段设计。古辛因为过度劳累坐在父亲房前的阶梯,依靠在父亲的肩上;津琴科一家在早餐上商量着度假计划;非要靠自己实力闯出一片天的女强人亚力山格娜最后归宿于古辛,并改名为古辛娜;他们三个因为被调派到俄航,而被一同送去航天训练中心当实习生;这些场景真正触动人心的是,灾难过后,对正常生活的回归。

         通过灾难,来团结人心,清洗人性,回归到新的(向往的)生活。
         
         平淡的生活是的灾难片——起点,终点和更是它的本质。

     2 ) 一部好的灾难片要素

    其实灾难哪有好坏,就像我们常说的,只有坏的和平,没有好的战争。

    但是如果要拍一部灾难片,那么好与坏则是存在的。

    所谓好的灾难片,就是感官上要对观众有一定的冲击;情节上要有一定的紧迫甚至压迫感;并且对于灾难的起因要有一定的合理性,毕竟现在已经是21世纪,坐在电影院里的人们不再是上个世纪初面对刚问世的无声黑白电影那样,只要有个图像就能哇哇大叫;而贯穿整个故事的人物形象要鲜明有特点,毕竟身处那样的一个环境中,哪怕再普通的人都会自觉不自觉的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不管善与恶)展现出来;如果在这之上再能加入一些自己民族文化的元素,那就更好了。

    而俄罗斯在今年所拍的火海凌云在我看来就基本具备了上述的这些。

    1)感官上的冲击:虽然不是在电影院里观看,但依然对画面中雷电火山喷发飞机迫降等等场面所冲击,相信在电影院里的观赏效果只会更好。其实俄罗斯电影的特效历来都是相当不错的,比如几年前的守夜人系列,以及较近时期的他是龙,都能体现出俄罗斯电影工业在此领域的强劲实力。而其实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动画特效已经越来越深和广的融入进了各种电影题材之中,因为它不仅仅能够帮助电影人达到他们所期望产生的那种对于观众的感官冲击,更可以在不同的电影类别以及情节推动上,帮助电影人作为另一种形式电影语言表达出来。


    2)情节上的压迫感:在飞机从小岛升空,以及中间环节的乘客大挪移和最后的单腿“硬着路”上最能直观的体现出来,并且从一开始降落到小岛展开营救,导演就已经在一点点的渲染烘托这种气氛,所以到最后的这几段高潮就显得水到渠成。

    3)灾难的起因:还算是合理,虽然最开始客机正常飞行突然接到了通知进而改道飞往小岛,略微显的有点生硬,但是联想到马航的不翼而飞直到现在都没有下落,这点不自然也就微不足倒,何况之后的一系列发生都是一环套着一环,加分不断。

    4)人物:这一点我觉得影片也做的甚好,电影花了半部的时间既简洁又不简单的把几个主角的性格特征向观众交代的很清楚明了,机长的独断又沉稳甚而循规蹈矩的教科书式作风;男主角的爱憎分明又敢作敢为,不畏权贵不循规矩的性格,但又有着高超飞行技能的实习生身份;女主长期身处男性职业而有着的执倔等等。

    正是这一个多小时的精彩刻画,从而在影片后半段中这些人物才能彼此紧密联系产生出化学反应,把电影推向一个借着一个的高潮。

    5)影片的细节其实在我看来很有点意思,我只摘两个出来供大家品味。一个是当得知客机最终成功着陆后,航空中心高管聚集的会议室内一片安静鸦雀无声,男主爸拎包走人。我在想,这要是美国人拍的话,必定是一片沸腾欢呼之声。(无数美国大片可证)
    第二个则是结尾处,如果是美国拍的影片,那这两个老爷们必是国家的英雄,人民崇拜的偶像,媒体争相采访报道的对象。
    但可惜,一纸辞退报告就打发走了这两个“英雄”,只不过经过老领导的“推荐”又跑到了另一家“又”号称俄罗斯最优秀的航空公司当实习生。(我怎么用了‘又’这个字?)
    俄罗斯人那种冷幽默与低调自嘲另我不禁莞尔。

    综上所述,其实在我看来,好的灾难片只要具备这些要素,其实它就不可能难看到哪里去,最起码对得起观众掏的那张电影票。
    但遗憾的是,中国所拍的灾难片,有些甚至连故事还都讲不好,所剩不多故事还有完整性能看上一看的也是借用了真实历史事件,这本无可厚非,因为灾难片本来有一种就是根据真实事件所改编再加工搬上大屏幕的,但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劲儿让你觉得它们还差了那么一丝味道。

    说到这里不由的让我想起小时候看的“大气层消失”,此片当时被归类为儿童科教影片,但其实恰恰其中有着现今中国灾难片所没有的那种劲儿,也有可能童年时的自己口味单纯,不像现在这么浓重?但不得不说,还是怀念那个时候的一些中国电影(比如动画)


    Ps:此片为翻拍,当年的“机组乘务员”播放时我太小,几乎什么都不记得,唯一留有至深印象的是一个人被包成了粽子一样走在过道上,他要到飞机外面进行维修,周围的人看他的眼神既有好奇又有感激,还夹杂着一丝恐惧。而新的电影里,这个人消失了,被替换成了那一双双高举的手......




    文/ 2016 07 31

     3 ) 俄罗斯级别的飞行技术

    现在国内流行一个段子,每当俄罗斯飞机平安降落,乘客鼓掌感谢机长不杀之恩。其实事情并不是这样的,俄罗斯飞行员技术通常非常好,我坐过四家俄罗斯的航空公司飞机,没有遇上过网上描述的夸张的战斗民族式起飞或降落,我认为大家鼓掌感谢飞行员平安把自己送到目的地是一种良好的礼貌。所以网上这个段子可以引用电影里的话,理解为飞行员把乘客当成货物来拉了。 总之比较飞行员技术我更愿意相信俄罗斯的,国内的几大航空像国东南海,甚至那些旗下什么香港航空四川航空成都航空天津航空都有幸(不幸)搭乘过,并不觉得飞行体验更好。我国能胜过俄航的通常是国内线,因为俄罗斯国内线经常用破旧的老飞机,座位间距还特别小空间局促。(依旧比国内舒服因为乘客素质高绝对不会挤到旁边的人不像国内东倒西歪的一片)

    说回这个没有尿点的故事。人物设定上,男主的爸爸是拒绝国外高薪留在祖国设计飞机的爱国老爷爷,男主是坚决不受规矩束缚的爱心与正义感爆棚之二逼青年,老飞行员正相反胸有正义怒火而严守规矩不形于色。男主爱上的是工作能力超众的女飞行员,另有肤浅空姐想勾搭上飞行员,被空姐拒绝的空哥是我觉得怪可惜的一个角色,明明工作那么认真还要被飞行员和空姐欺负。乘客展示了众生相,有毫无素质的大股东这种讨厌的土豪,有很有秩序的众乘客,混乱中保持秩序请妇女儿童先行,大概为了中俄友好还给了中国乘客好多镜头。美俄电影中拯救的人当然不一样,美国喜欢救日本人(《环太平洋》)之类的,俄罗斯喜欢救中国人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人,翻拍的《12怒汉》中居然还救了车臣人。 最后的两架飞机衔接运输乘客的地方想想好揪心,bug级的存在,虽然电影里控制中心在提醒飞行员(也在算是对观众解释)飞行过低,可就算低空中的气压和低温以及风速还是会死人的吧。化妆组很负责地给乘客们画了冻伤效果的脸,我还是觉得不够力道。最后老飞行员直接挂着绳子爬到另一架飞机的情节让我回想起在俄罗斯针叶林里玩丛林穿越,挂着绳索飘过一段没有树的开阔地带远远看见了河流和湖泊的遥远记忆。所以,有神一般的鬼主意,就得有战斗级别体力配合的群众。再次安利坐俄航很安全的,人家不会放弃生的希望,所以屏幕前的你们想坐俄罗斯飞机,先去锻炼身体吧。 最后这家航空公司领导打电话给Aeroflot的开场辞大概说明了俄航是此片的真正的赞助商。 题外话,已经有豆瓣小伙伴眼尖认出了上一部中塔玛拉,现在她老了,在这一部电影中当了领导。所以今年的电影还可以算老版的续集耶。

    国内排片影院特别少,想看的孩子抓紧去吧。

    最后再次友情提示,看过本篇影评的孩子不要再跟风说什么鼓掌是谢不杀之恩,那是苏联覆盖地区留下来的礼貌,莫少见多怪哦。 还有,像我上面说的,俄罗斯的航空公司的问题在于飞机老,地方小。还有一个最令人发指的所有人都需要知道的常识是如果你不好好包装上锁行李箱,一定会丢东西的。

    2017年准备好好做微信公众号——穆尔登格 影评、看世界、俄罗斯周边,欢迎关注

     4 ) 高空令人畏惧

    高空永远是令人畏惧的,甚至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也有不少人惧于乘坐飞机这种快捷的高空交通工具。不过有时候,最危险的地方往往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试想,如果你身处在一个海上孤岛,这里有活火山在喷着岩浆,有可怕的地震在肆虐,周围的人一个个倒下,并痛苦得呻吟着,那你将怎样才能离开呢?飞机无疑是最快捷的方式,即将于明天上映的电影《火海凌云》便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正像影片海报上说的那样:当大地崩塌,天空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从《火海凌云》片名来看,便很是体现了影片中的三种主要元素。有火、有海、有凌云,这三种元素是整个故事最具毁灭性的灾难环节,是一个危机接着一个危机的递进关系,让人看得如坐山车般惊险过瘾。影片的开篇是以飞行员古辛的故事开始,他驾驶的飞机由于超载在空中面临着危机。为了解除这种危机,必须在代表人道主义的救援物资和代表强权和规矩的几辆豪车间做出选择。为此,正直的古辛违背了机长的命令,将汽车丢了下飞机,这也让他迎来了被航空公司解雇的命运……短短几分钟的片头,完全将古辛这个人物塑造了出来,也将贯彻影片中的关于规矩与人性的矛盾感突显了出来,为整部影片开了一个好头。

     5 ) 战斗民族的特色,就是各种“不走寻常路”

    四星片,加一星填补本人的情怀,因为这部电影,对个人来说,有着特殊的含义。

    确切的说,是这部电影的老版,本片翻拍自1980年前苏联电影《Экипаж》,翻译过来就是《机组乘务员》,后者是我人生中看得第一部电影!


    人生首部,别来无恙

    有人说了,你咋这么牛逼,看过的第一部电影都记得。这里我要说得是,是不是“第一部”我真的记不起来了,但印象总是会排在第一位,就像我再大一些时候看《A计划》,被逗得前仰后合,之前是否看过香港电影不清楚,但对看《A计划》时候印象极为深刻,我就把后者当成人生的第一部港片。 同理,对老版《机组乘务员》印象深刻的原因在于,这部电影把那时的我吓哭了。 具体情节我还记得,是电影中飞机起飞后,机身尾部裂了一个大口子,一位飞行员从引擎舱中爬到飞机外面,没有任何保护,就靠一身棉衣,在高空中修飞机。回到飞机之后,这位身体跟毁容差不多,被气流刮得血肉模糊。这段情节是把我吓哭了,至今记忆犹新。

    一部电影,如今深刻的记忆,我会把其当成我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具体年代记不清了,是在电视上播的,我4岁时候搬家,而且看这部是在搬家之前。 而且老版《机组乘务员》,让我学了第一个灾难名词——泥石流。

    战斗民族飞行员的日常

    扯了一堆题外话,回到《火海凌云》这部翻拍之作上,前苏联虽然解体,但精华和风格被传承下来。比起几年前引进的那部俄罗斯灾难片《地铁》,模式有些效仿好莱坞。而《火海凌云》作为翻拍电影,电影中四处体现的就是那种俄式作风。 <图片7> 对比老版,本片在故事和情节方面进行了重排,只是故事发展模式沿袭老版。电影其实就是讲述一群从事特殊事业之人的日常,其重心在于空乘人员的生活和工作,比如老版中机长安德烈未成年的女儿怀孕,瓦列京整日奔波在外倒是夫妻关系冷淡,机械师伊戈尔四处留情,直到发现真爱。而灾难事件,只不过是为了展示空乘人员平日生活的点滴因素,突出普通人的英雄主义精神,通过事件和事迹,歌颂这群特殊职业人士。与好莱坞式灾难电影有着本质的区别。 再者,老版诞生于上世纪70-80年代,这一时期的前苏联电影,正是寻求积极向主题的深化,新题材的开拓以及样式多样化方面发展。比起之前政治题材、军事爱国主义题材、生产题材以及对电影深度的探索,此时的前苏联电影,一方面在积极摄取西方电影的元素,同时又保留了自身电影的特点,比如著名《办公室的故事》,《机组乘务员》也是在这个时期诞生,是前苏联题材多样化和吸纳西方电影经验的一个代表。 《火海凌云》也是一样,对老版进行相应的简化,将描写人群从空乘人员全体专注为飞行员,并加入了女性飞行员的角色。前半部分是生活日常和角色刻画,后半部分是灾难事件,这一点倒是没变。只不过在与时俱进的电影发展过程中,作为一部灾难片本片侧重还是灾难场面的营造,对于日常部分进行了相应的简化,这也是本片将角色专注于飞行员本身的改动之一。


    行业剧+灾难片二合一

    在简化的同时,《火海凌云》却相应的增强了两个方面的设定。 其一为飞行员的俄式作风,这,很战斗民族。 飞行员个性被增强,古辛那种极富正义感大胆的性格,以及津琴科不苟言笑老练成熟的风格,二者的互补造就战斗民族的飞行员作风,开场违抗命令空投,中段在非洲的见闻,灾难部分那种逆天的作为典型的战斗民族的日常,我们称之为“熊式风格”。 其二就是灾难场面的刻画。这,很灾难片。 看惯了好莱坞式灾难片,都会被其中的视觉效果所震慑,有时候会忽略情节上的张力,其实这是一种误区,灾难电影除了提供视觉上的冲击之外,依靠小人物在极端环境下的命悬一线,搭配紧张的情节张力来渲染氛围,这才是真正的灾难片。 真正灾难电影,一种如《海云台》那样关注小人物的在灾难面前的生死和情感,一种如《火海凌云》这样专注职业日常在极端环境下的险象环生。 比如《末日崩塌》和《2012》,谁都知道那一家子最后肯定会被营救,所有的故事有惊无险,完全依靠视觉张力来吸引眼球,是视觉大片,好看归好看,但总觉得缺点什么。 但《火海凌云》就不同了,火山爆发下飞机场上起降、对被困人士的营救,直到空中危机,同样沿用的是经典灾难片的模式,并塑造了大量视觉效果,但在视觉张力的同时,本片的特殊性在于,命悬一线的角色不是主角,而是乘客。 谁都知道在这类灾难片中,大多拥有主角光环,本片关乎到生死并不是飞行员们,人家一开飞机就走了,跟灾难没什么关系,真正受制于灾难的是那些没有主角光环的人,比如乘客,以及相关配角,他们才是灾难片的“主角”。这一点,回归到了传统灾难电影的原初设定。 比如那位男乘务员,在营救过程中他的汽车深陷岩浆,一车人险些丧命,这场戏非常揪心,他不是主角,我们不知道他会不会活着回来,还关系到一车乘客的命运。而最好看的地方,则在于那场特殊的空中换乘。


    脑洞大开的逆天营救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在灾难场面的之下,与老版也有改动,老版飞机起飞时,机尾被炸了一个洞,导致机械工不得不穿上棉衣爬到机身外徒手修飞机。最终飞机着陆时断成了两截。新版则是,两架飞机之间“联络感情”,把乘客用缆绳,从一架飞机运到另一架上,此间两架飞机要保持超低空飞行,并且平行状态。 无论新老两版,特点在于,这种做法典型的战斗民族“熊式”作风,逆天的设定。 这样一来,灾难场面的看点被分为两部分,极佳的视觉效果,以及极端环境下角色生死造就的强大剧情张力,这在整个观影过程中得到了非常好的体现。 然而战斗民族那种脑洞大开的霸道营救方式,在这样的灾难电影中,绝对是耳目一新的感觉。此时的焦点,似乎已经不在于哪位角色能够幸存,而在于“这也能行?” 这就是《火海凌云》的特点,用行业剧的方式,拍了一部灾难片。与日本的《海猿》,美国的《生死海岸》很像,专注一个特殊行业的日常,再通过灾难事件展示其专业素质,通过险象环生的情节和视觉效果造成视觉张力。个人感觉这样的作品拍出灾难电影的特质。退一步而言,《火海凌云》的视觉效果也是极佳,且战斗民族的那种疯狂的做派,绝对大开眼界。 <图片2> PS,本片的主演,丹尼拉·科兹洛夫斯基,长得有点像哈维·阿隆索和阿尔沙文的结合体。

     6 ) 战斗民族的洪荒之力

    文/梦里诗书

    《火海凌云》是一部带有鲜明俄式风格的灾难电影,诚然对比好莱坞那出色的节奏掌控,前段冗长的人物铺垫,让人不免错以这是一场航空公司的肥皂剧,但电影在后段开始持续发力,不仅有着足够惊险刺激的生死救援,更让人所见战斗民族的洪荒之力。

    电影的前段虽有着对官僚主义的讽刺和偶然为之的幽默,可整体来说已与《火海凌云》的命题跑偏了轨道,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时长里,其所见导演近乎无法在灾难中去树立人物,而要通过大量的铺垫来理清脉络,且能看出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又有着太大的野心,希望透过主人公来建立爱情、亲情、友情、正义、人道等等,但这些元素其实在后段的灾难中也能被一一展现,这使前段繁杂的构思只是成为了食之无味的鸡肋。

    当东拉西扯了过半时长后,这场尴尬的职场爱情终于走向了灾难片的正轨,虽然最终成功救援的结局是不可更替的金科玉律,但透过火山起飞与空中转移两场环环相扣的惊险戏码,仍然做到了令人目瞪口呆的刺激,而在剧情细节上,一面两场惊险中穿插的那场投票表决,彰显以人性的伟岸,另一面在成功救援后,电影也有着一反好莱坞英雄的欢呼圆满,而是一场带有着鲜明俄式电影风格的结尾,做到了首尾呼应的耐人寻味。

    这部作品给人最大的观感在于仿若看了两场不同类型的电影,导演尼古拉·列别捷夫并没有能去逆转80年苏联同名电影中就已然存在的问题,正如那在情感上也滥用的洪荒之力,太多的情感线索实则难以立体呈现电影寄望的纵深,毫不夸张的说剧情衔接的断层使电影即便删减三分之一的时长亦并不会对其产生多么大的影响,而这宝贵的时间本可以更多的去在灾难面前挖掘以人性的深度,这也是这部电影真正应当着点的内在。

    无以否认《火海凌云》作为一部灾难片的精彩,但也难掩于其自身剧情断层的短板,如何在不迷失自已风格情况下营造紧凑的节奏,掌控好这战斗民族的洪荒之力,或许也是俄罗斯动作电影未来所要真正思考的问题。

     7 ) 战斗民族的日常与梦幻,兼评《他是龙》 [猫]

    本文已发表于《上海电视》8月某期,如有转载,请一定注明并联系本人。
    ---------------------------------------------------
            看《火海凌云》的时候,我想起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做节目时讲的故事。他乘坐俄航飞机,引擎突然爆炸着火,他非常紧张,“难道我这就要死了?”除了他在吼,所有俄国乘客都一言不发地坐着。空姐礼貌地微笑:“飞机似乎出了点小问题。”终于有个大叔问“我们有几个引擎?”“两个,现在我们只有一个了。”如此淡定,仿佛一切只是日常。这部片也正是战斗民族以日常心写非常事,只是这一个引擎着陆得更惊险些。
            当妻子看着飞行员老司机带着儿子回家吃早餐,根本猜不到他们刚结束惊心动魄的生死冒险,仿佛把两百来号人从爆发的火山下救出、抢飞上天、空中转运、颠簸着陆,只是为了成全这对父子修复关系。生活化的场景,就是机组人员的日常。儿子偷情父亲的女同事,被撞破后轻松挑拨一句,父亲狐疑地看了看一头雾水的妻子,第二天飞行前突然质问妻子“你打扮这么整齐干嘛?”妻子无法参与的父子默契,令人忍俊不禁。
            前军队飞行员出生的实习生,代表不事权贵、不按理出牌的生猛力量,他的恋人则是努力自我实现的女性飞行员。还有一对戏份不多的空哥与空姐,你追我避,终成新偶,在关键时刻冷静而尽职,性格也非常鲜明,讨人喜欢。在丰富的人物及生活基础上,空难就能让观众看得担心,怕主要人物挂掉。然而会挂掉的只有少数乘客,乘客们一波三折地逃命,那场令人想想就肉疼的集体高空吊篮转飞机,把故事推向高潮。连这些人都是各怀心思,生动得很。细节很到位,比如空中转机后,有人马上喝口随身带的烈酒压压惊,非常俄罗斯。
            这部电影有种粗糙却不失清晰的质地,同期上映的另一部俄罗斯电影《他是龙》,则用唯美精致的画风,稳健流畅的节奏,讲述简单动人的爱情故事。看剧情会以为它类似《暮光之城》,但纯真、聪明又勇敢的女主角,单纯、善良又坚强的男主角,马上让我们明白这部戏三观要正得多。“无论我是什么样子,你都接纳我,爱我,并让我变成更好的人”这样的故事,不仅赢得贪恋男主颜色的少女心,还让不少男观众心生感动。配乐是一半古典,一半俄罗斯流行歌曲,适合当代观众,女主在婚礼中唱起“龙之歌”,召唤神龙(男主)带走她,这是非常坚定的爱情及生命选择。俄罗斯人讲这个纯爱故事,比美国人纯粹,比日韩人大气,比中国人超越世俗功利心。

     短评

    四星片,老版是我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感情分加一星,人物改动,主角以飞行员为主,场面脑洞大开,用行业剧的方式,拍了一部灾难片。专注一个特殊行业的日常,再通过灾难事件展示其专业素质,通过险象环生的情节和视觉效果造成视觉张力。 视觉效果也是极佳,且战斗民族的那种疯狂的做派,绝对大开眼界

    5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力荐

    只有战斗民族才能拍出的片子。前半段俄式幽默,各种机组人员逗比温情日常,后半段反差太大,刺激死了,以后还怎么敢坐飞机。

    6分钟前
    • 何求美人折
    • 推荐

    男主军机转行,胆肥也正常,民航老机长才真战斗种族,徒手高空两机之间爬钢缆啊,帅炸……

    7分钟前
    • Favillae
    • 推荐

    老毛的民航机在未减载的前提下完成了短距起飞,然后在客舱失压且单发工作的前提下完成了空中接力,又在无ATC指引下完成了进近降落,最后两轮接地前列腺刹车,果真战斗民族!

    8分钟前
    • 豆友1576610
    • 较差

    太他妈刺激了,一定要去IMAX看,战斗民族毛子硬是用安系列把所有航空灾难都按在地上摩擦真特么好看,其中任何一项都能机毁人亡,然并卵全搞定了……

    9分钟前
    • CMGS
    • 力荐

    第一次看战斗民族的灾难片,很有民族特点呐,尤其两架飞机飞行途中运送乘客的情节,看得我目瞪口呆。特效&剧情也不比好莱坞差,就是铺垫部分确实显冗长,如果能删繁就简,把握好节奏应该会更好看。

    13分钟前
    • 鸟倦知还
    • 推荐

    “把飞机的底部打开。”“可是规则不允许,爸爸。”“没关系,那是我写的规则。”

    17分钟前
    • guqian0916
    • 还行

    俄罗斯现在的电影真是了不得,国人当惭愧。相比当今好莱坞的特效滥用,这部灾难片拍的真诚讨喜,前面铺垫虽长,但人物的情感线并不枯燥。后面一个多小时的灾难营救戏叫个九死一生,惊心动魄,纯火拼,不煽情。印象里纯粹空中营救的戏还真不多,拍到这个水准的更少

    20分钟前
    • 铁旦
    • 推荐

    前面是职场美剧,后面是柯南剧场版。

    25分钟前
    • 颜落寒
    • 还行

    此片最牛逼的一点就是:各种看着完全不符合物理逻辑开挂惊险桥段,在牛逼的特效包装下,竟然一点也不违和,还挺刺激吓人。想象一下这本子搁国内电影公司拍,灾难片必然秒变喜剧片。

    29分钟前
    • 变形的文科生
    • 还行

    两只飞机两只飞机,飞得稳飞得稳,一只缺少燃料,一只缺少动力,真神奇真神奇。

    31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推荐

    没觉得前面的一小时有多沉闷,这些情节都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述人物关系而必须的。可能是国内观众看惯了简单粗暴开门见山的剧情,所以对这种层层递进的描写有点接受不了吧。

    32分钟前
    • 大侦探凤梨
    • 推荐

    阿西吧,前一个小时全是废话!

    34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还行

    特意选的英语场以为只是院线对一切外语的统称,没想到真的是英配(英音算是个安慰吧)……好不容易入戏以后意识到跟老版差别还是很大的,先入为主的眼镜儿就默默摘了,后三分之一就算柯南化也是好看到泪奔……回来对比了完整版,被删的都是多少能反映社会不公的,可惜实习生跟父亲的戏招谁惹谁了……

    35分钟前
    • Mumu
    • 推荐

    不愧是战斗民族!真诚地简单粗暴,连路人死都死得那么干脆利落!这要是好莱坞的套路,就应该绳索慢慢断掉,给特写,紧张bgm或者干脆没有bgm,要死的路人由近景开始推,再给特写,然后煽情bgm,然后再死掉。战斗民族完全不屑这种套路啊,吧唧吧唧,连路人脸都看不到就挂了。给四星不怕你骄傲!

    39分钟前
    • 香浓芝士蛋糕
    • 推荐

    灾难部分不错,展现出了跟北美灾难片截然不同的feel!但是失败在长达一个小时的情节铺垫&人物刻画上,冗长又沉闷,以至于观众到后面灾难展开的时候都快看困了。简而言之一句话:【灾难部分是良作,剧情部分是灾难】

    43分钟前
    • 贺兰迈克
    • 还行

    相比老版,改了人物,但灾难和自救情节完全复制,依旧紧张到爆,制作全面升级,全片无死角的好看,战斗民族当自强啊!

    47分钟前
    • 麻绳
    • 力荐

    放学后去影院看的,男主很帅,前面像剧情片,后面是灾难片特效很逼真,特别是岩浆爆发和飞机转移真是已经好久没有看灾难片看的紧张的要死。结尾很赞不落入俗套,整体5星很不错,绝对值得去影院一看。(话说后面让我想到了柯南剧场版《银翼的魔术师》= =)

    51分钟前
    • 雾中人
    • 力荐

    好看到炸裂!前一个小时逗比日常,后一个小时全是高潮。主角一行人,机长空少空姐全都吊炸天,机长儿子举手投票那段又感人又燃,安德烈小哥是亮点啊!

    53分钟前
    • きき
    • 力荐

    上联:年轻帅哥看似桀骜技术强,危险关头,过岩浆、穿雷雨,驾驶破飞机实现惊人逆转;下联:中年机长外冷内热胆识高,生死之际,顶狂风、踩黑云,手攀细铁索铸就高空传奇。横批:战斗民族棒棒哒

    57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