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动漫 灵契第一季

    灵契第一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动漫大陆2017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猜你喜欢

     剧照

    灵契第一季 剧照 NO.1灵契第一季 剧照 NO.2灵契第一季 剧照 NO.3灵契第一季 剧照 NO.4灵契第一季 剧照 NO.5灵契第一季 剧照 NO.6灵契第一季 剧照 NO.16灵契第一季 剧照 NO.17灵契第一季 剧照 NO.18灵契第一季 剧照 NO.19灵契第一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灵契》是由腾讯动漫、绘梦动画联手出品的超人气玄幻类动画。贫穷青年杨敬华遭遇车祸,再次醒来的他,仿佛一夜之间年轻十岁,变成了光!滑!水!嫩!的蓝孩纸!就在杨敬华以为后自己死后重生即将踏上人生赢家之路的时候,在他眼前,出现了一枚宛如高富帅标竿一般的白毛大帅哥。帅哥自称“端木熙”,他不但告诉杨敬华“你已经死了”,并且对他提出了十分可疑的邀约:“少年,要不要和我签订契约,一辈子在一起?”杨敬华:“咦———?”

     长篇影评

     1 ) 我要为Netflix的播出方式说两句

    讲真的,这部包括之前看的《人间课堂》,整体观影下来我个人认为都要比现有的分数略高一些的,但是实际上8分出头在豆瓣的电视剧板块并不太够打。

    个人认为最大的原因是网飞的播出方式。众所周知Netflix是少有的会一次性全集播放的视频网站,这种运行方式会造成观影的连续性。这其实是好事,但是对于其在观影平台的口碑评价上就相对很吃亏。

    举个栗子,之前ocn的《火星生活》其实整体看来并不会比被害者好太多,包括最近的mbc的《365》,个人认为其实并没有比《人间课堂》更好,但是分数却相差明显。其实究其原因我还是觉得与这种播出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一次性放出全集固然使观众有了流畅的观影体验,但是相对的,观众更像看了一场8-10小时的电影,由于连续观看,所以其中的缺点或不合理处也会被持续放大。相反,如韩国电视台的播出方式,更看重与观众的互动,因此即使某一集有一些瑕疵,但是由于结尾的悬念和反转会无限弱化这种缺点,而只要结局不崩的太厉害,对于已经有感情的观众来说一般不会有太大程度的改分。因此电视剧的分数往往比电影要高很多。

    其实说了这么多,主要想说的就是,对于这种一次性放完全集的电视剧来说,是不是也能以稍稍宽容的分数来对其进行评判呢(唉,其实只是稍稍有点鸣不平啦!)

    话归正题。其实《谁是被害者》对于我而言是有些些失望的,毕竟在看过《与恶的距离》和《想见你》之后,对台剧期望还是蛮大的,又是和网飞合作的犯罪悬疑。但是看完后其实有点好像讲了很多但是啥都没深入的感觉。(唯一惊喜的确实是场景道具布置,很逼真)

    影片从疑似过气歌星死亡到之后一系列的死亡引发最终悬念到达高潮,其实整个过程看下来还是流畅的。这里要着重说一下刘光勇这个角色。还特地搜了一下,演刘光勇的这个角色明明还是个老戏骨啊?但是对于刘光勇这个这么重要的角色给我的感觉就是他的抱歉和悲伤完全浮于表面,完全感受不到那种深入骨髓想要自杀的抱歉。就,其实刘光勇是个很重要的角色,他其实是后期破解整个案件的关键,但是真的给我的感觉太拉胯了!

    除此之外整部影片就,中规中矩,其中穿插了很多想要说,或者可以继续深入说的话,比如资本和政治持续勾结,比如过气明星的痛苦,比如少数群体如何能够正常的生活,以及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其实最后一条还不太准确,江晓孟的成长其实还掺杂了太多这样那样的东西。那其实说了这么多到底想表达个啥呢,好像都涉及了一点,又好像都很弱?

    影片最后徐海茵和李雅均的对话就好像鸡汤和邪教的碰撞,最终鸡汤获得了胜利。

    ps:吐槽下说林心如演技好的,当林心如表情正常的时候确实还行,但是当她癫狂的时候那个瞪眼+青筋暴起的绝活,实在....你们看那个表情不会想到大宝贝吗???大宝贝一生气起来也是这一招...

     2 ) 被仰望与被遗忘的——台湾类型剧又一力作

    非英语剧集项目的开发毋庸置疑是Netflix至关重要的规划之一。不管是应对亚马逊、苹果公司和迪士尼相继推出的流媒体的竞争,还是对于Netflix自身规模的巩固与海外扩张,非英语剧集项目的成功与否,都直接关系到Netflix这家北美根基最稳的电视流媒体的前景走向。

    截至当前,Netflix已经参与了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剧集出品,产出了包括日剧《火花》《全裸监督》、德剧《暗黑》、西班牙剧《纸钞屋》、印度剧《德里罪案》、韩剧《王国》在内的一批数量可观的优秀电视作品,这些非英语剧集的成色毫不逊色于北美的剧集,Netflix对海外项目的投入可见一斑。

    但在华语剧的出品上,Netflix却接连碰壁,不到一年的时间里,Netflix的三部台剧《罪梦者》《极道千金》和《彼岸之嫁》交出的均是令人颇为失望的成绩。这种水土不服的窘境直到悬疑刑侦类型剧《谁是被害者》的出现才得以扭转。

    新剧《谁是被害者》已于上周四正式登陆Netflix,该剧开播当日便登上了Netflix台湾地区点击量第一的位置,豆瓣截至目前的评分也稳定在8.2分,属于华语类型剧中的优异表现,同时也是Netflix近期上线的质量最好的剧集之一。

    《谁是被害者》改编自台湾推理小说家天地无限的原著《第四名被害者》,由张孝全、许玮甯、王识贤领衔主演,林心如特别出演。讲述了证物鉴识官方毅任卷入一宗连环杀人案,并逐渐揭露了案件背后隐藏的一连串令人唏嘘的真相的故事。

    自小患有亚斯伯格症(一种交流障碍症)的方毅任是个擅于观察、心思缜密的证物鉴识官,他在一起离奇溶尸案的鉴定证物过程中偶然发现了与失联女儿有关的线索,于是作为非前线警员的方毅任开始背着警方单独侦察。

    参与报道此案的电视台记者徐海茵在得知方毅任女儿牵涉凶杀案后,立即找到并威胁方毅任,要求方毅任向她提供案件的信息,以获得独家的报道。方毅任有警方的资源,徐海茵有电视台的资源,俩人协商后决定一起合作。

    溶尸案仅是这桩“连环凶杀案”的开端,随着案情的深入,他们发现了这桩连环案的规律和真相:这些“被害者”都是被社会各种力量驱逐的边缘人,上一个“被害者”为下一个“被害者”完成遗愿后自杀,以这种“接力赛“的方式在生命的最后一程成就彼此对方,燃烧自我来唤起社会的注意。方毅任所能做的便是阻止接下来出现的“被害者”。

    《谁是被害者》是个一语双关的片名,剧中的“被害者”有着两层涵义:在剧集开头,我们看到的是凶杀案中的死者,他们是法定角度的被害者。而随着剧情的展开,我们逐渐了解到,这些死者之死与其受到的来自于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歧视、偏见、压力有关,他们被社会边缘化,是死于社会之手的被害者

    和《逃》《Last Dance》等歌曲贯穿了《想见你》的叙事一样,歌曲在本剧中同样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乃至于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剧中所使用的歌曲几乎都是为剧集所创作的原创,几首歌的文本连贯地呈现了这些小人物在希望与绝望两种情绪间挣扎的状态。这些歌是唱给“被害者”的,也是唱给社会上那些处于边缘和弱势的、即将成为“被害者”的人们。

    片尾曲《谁》所唱到的“谁,能够找到我”“谁,想要找到我”两个问句正是这些被边缘化的死者们的写照。想要做女孩的男孩;遭人嘲弄、事业停摆的歌手;身患绝症仍被公司压榨的职员;天赋异禀却被夺去作品权的木雕艺术家……他们在阴暗的角落里无法被人看见,也没有人想过要看见;他们想要被仰望,却总是被遗忘。

    “我要你,听我道尽,我要你,我要你,我要你,替我证明,圆我的梦想,尽我的遗憾。顺理成章,续我的意念,应我的奉献,像再让我生,赎我犯的罪,还我造的孽。“歌手李友廷所创作的这首《我要你》实际上已经揭露了剧中这桩事先张扬的”连环杀人案“的线索和”被害者“间的连结,唯有以成为彼此的替身的方式,他们才能在生命最后感受到一丝温暖。

    “被害者”之一的落魄歌手苏可芸在自己那首《还活着》里充满希望地唱到:“很幸运能有权利唱出悲观的自己,一首首昨日伤口,亲吻别人的心灵。深夜里被人情冷暖过的心,还没有失温,还活着。““被害者”即便是处在社会边缘和生存困境之中,对“活着”也并非未曾抱有一丝希望。

    然而又如插曲《不存在遗憾》里所表达的“活得像渺小尘埃再伟大,再悲哀,泛不起一点伤感,根本不配存在,再不受渴望的毒害,埋葬最后期待。”在人际关系越来越疏远冷漠、包容度越来越低的社会里,在弱势者一再遭到排斥、剥削和不理解的处境中,再强大的希望也总有被浇灭的那一天。

    生存与毁灭,哪一个抉择都必定经历内心百般的抗衡,即便不谈处于边缘的群体,今日社畜又有几人逃得过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坚持与放弃之间的摇摆,希望与绝望之间的踟蹰不决。正如剧中所辩证的,死亡需要勇气,活着需要的却不单是勇气本身,还要继续经受各种痛苦与不堪。但唯有活着,才能够创造希望和明天。对“活下去“的呼吁贯穿了整个故事。

    《谁是被害者》所辐射到的社会问题层次丰富,除了反映边缘人群的生存困境、人际冷漠、底层被剥削和被欺凌等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外,它还着力于批判公私合谋和新闻媒体的职业素质的道德沦丧。

    警务高层领导的职业立场本应该是公正地为下属刑事侦查破案提供帮助,促进社会的良性循环;新闻媒体和记者的职业立场本应该是不带情绪和其他不良意图地报道新闻,但在利益的驱使下,在职业懒散的风气下,渎职的事情常有发生。警务高层的渎职会造成冤假错案,记者的渎职会造成对社会和具体个人的伤害,这些情况不仅发生在剧中,现实生活中同样存在不少见。

    在各个类型剧的模式早已经被高度开发过之后,构思简单的类型剧很难再留住观众,因而要想获得受众和口碑,类型剧的推陈出新成为了一种必然。去年年底开播的《想见你》便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它有效地融合了校园、侦探、奇幻元素,带来了新奇的观感。

    《谁是被害者》的推陈出新则是在于它突破了类型剧的思维定势。常规的悬疑刑侦剧焦点通常是放在”找到杀人犯”这个目标上,而《谁是被害者》直接告诉观众:剧中没有“杀人犯”,整部剧中的目标是“找到被害者”。

    电视剧集也应当享有艺术审美的发言权。除了概念上令人眼前一亮外,整部剧的摄制条件和视听风格相较于大多数华语类型片也有很大提升,镜头布置的细腻度更高,构图效果更自然,打光更为讲究,是一部质感有别于台湾本土出品的剧集。

    导演、编剧、演员及其他部门的相互信任和高效率配合是一部优秀作品诞生的关键。尽管本剧的质感比大多数类型剧好得多,但几位编剧和导演却并非经验老道的影人,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是近几年才进入电视行业的新人。整部剧之所以能达到当前的效果,与他们付诸心血的、一再考究的态度有关。

    剧中的溶尸、焦尸等道具几乎所有细节都是高度仿真的,剧集开头即提示了观众剧中场景和道具的真实度,它们看起来可能会令人感到身理不适,视觉冲击力很强。而刑警侦查程序和证物鉴证的过程也是由专业的刑警、鉴识人员和法医参与监督和指导,力图达到与台湾刑侦的高贴合度。

    在对角色的揣摩上,演员和导演也下足了功夫,男主角方毅任患有亚斯伯格症,这是一种症状与自闭症相似的病症,会使患者无法与普通人正常交流,但它不会影响患者的智识。处理这样的角色最大的难度在于如何把握症状的尺度:演得过激会使角色看上去失智,过简又无法呈现患者的痛苦。最终张孝全的角色完成度是令人满意的,他并没有局限在剧本和导演的要求上,自我发挥的部分得到了保留和认可。

    早已经从偶像剧成功转型到大银幕的许玮甯在片中扮演的是记者徐海茵,这是一个麻木的、为独家新闻可以不惜一切手段的记者,她在与方毅任合作过程中逐渐打开内心死结,新闻报道有了温度。该角色的变化是潜移默化的,她的冷血比温度更为自然外露,微表情和动作细节是许玮甯合理化角色的重要工具,《目击者之追凶》的拍片经验使得她能够流畅适应悬侦类型剧的节奏。

    自台湾偶像剧退出内地观众视线后,台剧的受众逐渐收窄,但台剧的发展并没有因此而停滞,转型正在悄然发生,更多类型、更多题材被搬上了荧幕。过去一年的时间里,沉淀已久的台剧终于爆发,《我们与恶的距离》《俗女养成记》和《想见你》漂亮登场让无数观众再度陷入台剧狂热。而《谁是被害者》的出现,无疑为2020年代的台剧开了一个好头。

    诚然,《谁是被害者》并不是一部完美的电视作品,它仍旧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制作上相较于英美类型剧的短板不少。但《谁是被害者》首先完成了它的价值输出,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对媒体的控诉……这意味着它已经成功实现了电视剧目标中最重要的部分。

    而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本剧在摄制条件上的进步,Netflix对台湾剧集项目的支持,势必会对整个华语剧集市场的发展起到积极且持续的影响。未来必定有更多如同《谁是被害者》这样的突破类型剧刻板框架、追求拍摄质感、丰富社会议题的华语剧集出现。

     3 ) 活着,比死亡更需要勇气

    用黑暗的视角传递光明力量:活着比死亡更需要勇气。故事层层迷雾,逐步抽丝剥茧,用细腻的手法把观众逐渐带入剧情,感受弱势群体的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全员演技在线!张孝全又帅又可,即使刻意增肥也抵挡不住超Man的魅力;许玮甯又美又飒,大结局探监的层次感处理地细腻又感人!值得一提的是林心如(突破很大),超裸妆+扮丑特别出演的李雅均是一大亮点——她是一个接近疯狂又保有理智的角色,可恨可悲亦可怜。徐海茵的一句“我和你不一样,我的方法是活下去”击碎了她最后的一丝执念,她将何去何从?

    有人说#谁是被害者# 结尾比较浅薄,我则不然,如果一个作品从头到尾带来的都是负面的能量,即使剧情再紧凑,班底再强大,也不能称之为一个好作品。结尾的升华看似略显突兀,其实乃是层层铺垫——我们都是被害者,也有可能不经意之间成了害人者。这个世界上有善就有恶,善恶相互对立而依存。正如徐海茵所说:心存善意,好好活着,便是最大的希望!

     4 ) 许玮甯向东,阮经天向西

    感觉港台艺人这几年都面临着一个抉择,是北上争取陌生却更大的市场(资金也更多),还是留守本土争取更多高质量的演出机会。选择本身没有对错,但是看着许玮甯在“谁是被害者”里的表现,再看看小天这几年拍得戏,不经有些惋惜。曾几何时,他还是那个艋舺,军中少年里面的少年,现在却成了屏幕上的耍帅油腻男子,而当年许玮甯还贴着小天混血女友标签,新闻的重点都是分分合合,现在混血颜值依然能打,也因为角色的复杂性美得更有质感。这么多年她竟然演了这么多的好戏:她可以是“目击者之追凶”里面的腹黑Maggie, 也可以是“谁是被害者”里面不择手段拼新闻却到头来治愈了自己的女记者。借用她说的一句话“我从不介意被说是“花瓶”,就像是一个容器,我的表演是水,会依照花瓶的不同变成不同的样子,这样不是挺好的” 很期待她各式各样的“花瓶”。找时间再来看看“麻醉风暴”,才看了“我们与恶的距离”,对吴慷仁的戏很期待。

    再说回到这部戏本身,这个剧的剧眼应该是许玮甯探视林心如说得那段话。一度我也很认同他们帮助有自杀想法的人完成心愿,但是这真的是他们最后的选择吗?也许让他们看到周围多一些人的爱和鼓励,他们能走出低谷,做出不一样的选择。我更加理解安乐死的过程从开始到结束需要一年的时间,因为绝不是简简单单一个自杀动作。很珍惜这个主题,以及剧组人员的各种用心设计。可惜内地看不到网飞,看这部戏不方便,特别希望平台可以引入这部剧,用良币冲走一些劣币。

     5 ) 活着比死去更需要勇气

    2020年的高分悬疑台剧,冲着大幅宣传的16禁大尺度场面和反转出演的林心如刷完了整部剧,虽迟但到,五星推荐。整个故事根据一群通过自杀完成对方遗愿的普通人作为故事主线,抽丝剥茧,逐步揭开我们所不熟知的、在生命完结线徘徊的一群人的故事。谁是被害者,谁又是加害者,在现在这个纷纷扰扰、一刻得不到喘息的社会里,如何定义存在。

    相比林心如一如既往稳定的演技输出,更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方毅任和徐海茵。无论是因亚斯伯格症无法共情人类诸多情感而格格不入的方毅任,还是童年阴影挥之不去、嗜血工作掩饰内心的徐海茵,人物性格立得很稳,从一开始的锋芒毕露逐步因为遗愿清单事件不断丧命的人软化内心,两个角色的心路历程从故事中的细枝末节展现的十分自然。最为惊艳的是徐海茵和李雅均在最后监狱的对话,对于我来说很有效的反转了故事想要传达的宗旨,活着比死去更需要勇气,只有活着才能看到希望从未磨灭,只有活着才能为自己争取到实质的理解,而死去,无疑是让爱你的人更加渴求一份勇气罢了。

    整部剧故事十分完整,结局对每一个人物都做了真正的反转,传达出无比深刻的理念。对每个活着的人接下去人生的设定无不在点明,活着才能有更多希望,因为人只有活着才能有所作为。赵承宽是个意外的惊喜,直到最后一刻才能理解他,他所有前期表现出来令人不解、厌恶的行径其实不存在任何的恶意和居心,只是一个普通人会有的情绪和行为,本质的善良是需要通过时间来延展的。

     6 ) 无码的大尺度,这新出华语剧可真敢拍啊!

    近两年,网飞始终在不遗余力地拓展华语剧市场。

    遗憾的是,结果却并不理想。

    从噱头十足的《罪梦者》,到后来的《极道千金》与《彼岸之嫁》。

    评分一路下跌(7.1,5.8,4.9),让观众大失所望。

    最近,又有一部网飞出品的华语剧来了。

    万万没想到,它竟然实现了口碑逆袭,为网飞打了一场翻身仗——

    谁是被害者

    导演:庄绚维 / 陈冠仲 编剧:梁舒婷 / 徐瑞良 / 黄雨佳 主演:张孝全 / 许玮甯 / 王识贤 / 黄河 / 李沐 上映日期:2020-04-03(中国台湾)

    集数:8 单集片长: 60分钟

    这是上个月末刚上线的一部剧集。

    截止目前,豆瓣评分8.1,是网飞目前出品的华语剧最佳。

    此剧改编自台湾畅销小说《第四名被害者》。

    从名字就能看出来,这是一部犯罪悬疑题材的作品。

    剧集不仅延续了原作烧脑和推理的部分,在尺度上更是大到惊人,且完全没有马赛克。

    每集的开头,都有一段郑重提示。

    注意这几个关键词:“暴力场面”“身心不适”“斟酌观赏”

    这可不是在吓唬人。

    第一集刚开始,就出现了浴缸里“溶尸”的特写镜头。

    到了第二集,被焚烧的“焦尸”又完整地呈现了出来。

    就连主演之一的许玮甯也表示,被剧中“尸体”的还原程度吓得反胃。

    (手动马赛克,给大家感受下)

    尺度之外,这部剧真正大获好评的部分,是其精妙的设定和紧凑的剧情。

    男主角方毅任(张孝全 饰)是一名患有亚斯伯格症的鉴识官。

    先给大家简单科普一下:

    亚斯伯格症被认为是自闭症的一种,其主要症状为社交困难、沟通困难,以及个性偏执等等。

    而鉴识官的主要工作,就是从犯罪现场取证,并运用相关专业技能来辅助推理、帮助破案。

    这两个特征结合,将方毅任变成了个不近人情、只关心案件的“怪人”。

    而女主角徐海茵(许玮甯 饰)和方毅任恰恰相反。

    她是一家知名媒体的资深记者,在职场打拼多年,深谙人际往来之道。

    她可以为了获得一手资讯,八面玲珑、谎话连篇。

    不仅如此,她还和在私下和警局的人交往密切,以套取各类案件的最新消息。

    这两个看似水火不容、格格不入的人,却因为一起连环杀人案被联系在了一起:

    一名失踪女歌手,被发现死在了一家旅馆的浴缸里。

    浴缸里放置了浓度极高的强酸,被发现时,尸体已经面目全非。

    发生命案的旅馆房间里,没有他人进出的痕迹。

    而女歌手尸体的死状,竟和她未发表的最后一张专辑封面照一模一样。

    一时间,这起骇人听闻的溶尸案,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

    女歌手的专辑也成功发表,并且销量惊人。

    当方毅任介入尸体调查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女歌手明明有整容史,可是这具尸体的面部骨骼却毫无整容痕迹。

    更惊人的是,根据尸体的下半身骨骼特征可判断,这应该是一具男尸。

    换句话说,这名死者并不是这个女歌手。

    那死者到底是谁?为什么死状要模仿女歌手的封面照?失踪的女歌手又在哪里?

    这些疑问尚未解决,很快又发生了第二起命案。

    在一栋还未完工大楼里,发生了焚尸案。

    尸体已经被烧得面目全非,无法确认身份。

    但是在尸体附近,却发现了一张工牌。

    工牌上的工程师,恰好就职于这栋大楼的开发商。

    经过警方的尸检和调查,发现这名死者并非工牌上的人。

    她真正的身份,竟是上一起溶尸案中被认为的死者,也就是那名失踪的女歌手。

    不仅如此,这两具尸体都有一个共同点:死前体内被注入了大量的麻醉剂。

    也就是说,这两起案件很可能是同一个人所为。

    按照这个逻辑推理,下一个死亡的人,就是工牌上的工程师。

    果不其然,很快警方又发现了工程师的尸体。

    与此同时,第一个旅馆中的死者身份也查明了:

    他是一家夜店的男服务生,从小有性别认知障碍,并渴望成为女性。

    随着案件逐渐深入,死者的身份都渐渐明晰。

    但真正的凶手,直到现在仍然销声匿迹。

    警方通过总结了这几起案件,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共同点。

    每一个死亡的人,都在死前完成了自己难以实现的愿望:

    服务生希望成为女性,在死前扮演成女歌手,愿望达成后死在旅馆。

    女歌手希望发表专辑,在死前专辑大卖,愿望达成后死在大楼。

    工程师希望揭发自己所在的黑心公司,在死前成功揭露,愿望达成后死在仓库……

    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有计划和预谋、精心设计的连环杀人案。

    至于凶手是谁?TA为什么要帮助死者实现愿望?又为什么要杀人?

    这些谜题就不过多剧透了,大家可以去剧中寻找答案。

    同为犯罪悬疑题材,为什么《谁是被害者》能够超越《罪梦者》,获得观众的普遍好评?

    在我看来,是因为此剧在人物设定和剧情设置上,都体现出了华语剧里难得的用心程度。

    先来说说人物设定。

    张孝全饰演的方毅任,患有亚斯伯格症(和美剧《非典型少年》的主角是同一种病症)。

    为了演好这个人物,主创团队找来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专业的分析与指导,使得这个人物的言行更贴近真实。

    片中有一场戏让人印象深刻:

    方毅任和徐海茵在停车场,商榷利益交换的条件。

    上一秒,方毅任还认为自己占据主动,振振有词。

    可当他发现自己的把柄被徐海茵握在手中,被对方威胁时。

    他马上变了一副脸色,然后徐徐走回自己的车内。

    性格中狂躁、偏执、近乎疯狂的部分,在这个密闭的空间里彻底爆发。

    当他发泄完情绪,下一秒,又无缝切换回冷静理智的状态。

    他巧妙地利用自己手上的资源优势,和徐海茵交换信息。

    一个在极度狂怒与极度理智之间摇摆的病人形象,由此鲜活地立了起来。

    徐海茵这个角色同样如此。

    主创团队找来了专业的记者,去研究和发掘他们身上的工作状态,用于剧中的角色塑造。

    片中有一场让人印象深刻的戏:

    徐海茵为了采访第一个死者(男服务生)的家属,谎称自己是提供相关社会服务的工作人员。

    她事先做了一系列小动作:

    衣服,从低胸衬衣换成了纯白色的卫衣。

    头发,从披肩扎成了马尾。

    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博取受害者家属的好感与信任。

    更绝的还在后面——

    为了完美营造一个人畜无害的社工形象,她在出发之前,刻意灭掉了自己还没抽完的烟。

    可是,当死者的妹妹出来后。

    徐海茵意外地发现,其妹妹也喜欢抽烟。

    于是她又马上掏出烟,和死者妹妹坐在台阶上一起抽。

    这几处细节上的动作设计,已然将一个为达目的而无所不用其极的记者形象,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除了人物设定上的走心,《谁是犯罪者》在剧情上也值得一提。

    剧集围绕着连环杀人案展开,环环相扣,层层解密。

    最重要的是,在紧凑的剧情和精巧的故事之上,它将矛头直指当前普遍存在,却不被广泛重视的社会议题:

    性别认同、校园霸凌、企业压榨、外貌歧视等等。

    从剧名开始,主创团队的“野心”就昭然若揭——

    他们并未将镜头聚焦于作案手段高超的加害者,而是重点关注这一个个不被社会关心和重视的受害者,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底层人物群像。

    通过这群想要放弃生命的人,来反映社会问题,并探究其背后自杀动因。

    以此引发大众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以及对自杀群体的关爱。

    根据统计,中国每年有约30万人自杀。

    走向自杀的现实原因多种多样,但有一个情感上的共同点却殊途同归:

    这些下定决心去自杀的人,都觉得自己不被重视和在乎了,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活着没有意义。

    这点恰好和鉴识工作形成一种悲伤的联结——

    因为鉴识人员的职责,就是通过细枝末节的线索,去还原死者生前的每一个细节,去关心死者生前的每一件小事。

    正如制作人曾瀚贤所说:

    “鉴识科学有一句话,生前没有人在乎你是谁。

    当人死了,却拼命用各种方法查出你是谁,可惜伤心的点在于,人已经死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谁是被害者》想要探讨的核心,仍然是对于生与死意义的思考。

    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死亡的意义又是什么?

    这是一个永恒的哲学问题,没有人能给出完美的答案。

    但《谁是被害者》给出了它的答案:

    不论是选择生还是选择死,我们都在选择过出自己有价值的人生。

    只不过,有的人选择有价值地活着,有的人选择有价值地死去。

    但是,那些选择有价值地死去的人,却忽略了一点:

    死亡何其简单,又何其短暂。

    一直努力活着,才是最大的考验。

    活得有价值,是比死得有价值,更有价值的一件事情。

    *本文作者:张不才

     短评

    因为林心如的参演,五星观望

    8分钟前
    • 穆津睿
    • 力荐

    3.5 一群想要放手的人,和几个想要抓住的人。每个被害者都加入了自己的议题和社会元素,联结在一起还是觉得不深刻,倒增加了推理的娱乐性,苏可芸比较有趣。许玮甯和张孝全稳定发挥,林心如的演出竟是有突破的。最后一集台词写得不好,活下去的意志讨论还不够公允

    12分钟前
    • SundanceKid🌈
    • 推荐

    剧情不如《暗黑者》,动机不如《心理罪》,鉴证不如《法医秦明》,猎奇不如《十宗罪》。

    15分钟前
    • 大侦探凤梨
    • 还行

    上一部达到这种水准的华语悬疑推理剧,我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离奇案件、缜密推理、复杂人物、完整的社会群像链,这个类型能给出的基本都给出了。虽然部分情节点有僵硬处理痕迹,后段遗憾也不少,但放在华语剧的层面来说,的确要用“极度罕见”来形容。最值得表扬的就是这群演员,他们出演的全是极端人设,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患者,甚至还有郑人硕一人两角的情况。但大家还是能够对角色产生很深的理解和体认,即使部分表演有点“台式”过火,真挚与信念感是看得到的。反观大陆的悬疑剧,“过场感”很强,演员很难把他们的真心拿出来给人看到。

    18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这部剧还真的蛮不错的,特别是林心如让人眼前一亮。虽然不是主演,只是特别演出。但是超强素颜出演,还化了老年斑、家暴后的伤痕等特效妆,是真的很不错,让人看了就觉得她是李雅钧,没有林心如的影子。最主要是眼神戏真的超棒,有一幕是摘下口罩笑了,那笑容看了都会有害怕。和以往不同,饰演这么一个有心理疾病的不正常的人,林心如确实表现得很好,一举一动、一个眼神都是戏,实力演员👍👍👍

    21分钟前
    • KIAWFY
    • 力荐

    可以提前预定年度最佳台剧,尤其最后两集非常有感染力,许玮甯特别好特别好,小女孩有点像周冬雨演技也在线,唯一的不足是林心如表演太过了让整个故事给人的震撼程度大减分

    23分钟前
    • 阿五
    • 力荐

    林心如

    24分钟前
    • 你的
    • 力荐

    剧情很紧凑,林心如演技非常可,值的看!

    25分钟前
    • 懒喵喵爱叫唤
    • 推荐

    林心如演技很👍

    26分钟前
    • ssnyvk点缀
    • 力荐

    挺精良的剧集。视听讲究,悬疑和氛围出色。值得咂摸的是许玮甯和林心如的视角,她们既是参与者,也是旁观者。并且,两个人是分别从死与生的角度来理解生命的痛苦与意义。表演集体在线,张孝全各种强迫症式的动作细节很加分,包括空洞的眼神。林心如那个自以为善的恶魔形象也不错。

    29分钟前
    • 居无间
    • 推荐

    “我们不要放弃好不好?”我心中本年度目前为止最佳台剧。网飞出品的几部华语剧里,罪梦者和这部是最喜欢的两部,但是也说不好自己到底是更喜欢哪一部的结局。张孝全在两部里面演的都是苦大仇深的角色啊,但是每次他演苦大仇深的,都很好。许玮甯很好啊,第一次看她,有点喜欢上。林心如表现很惊艳,但是我觉得稍稍有一点过。

    31分钟前
    • 国产无籽红提
    • 力荐

    很好看,喜欢林心如~

    35分钟前
    • 鬼束千寻go
    • 力荐

    台剧在复兴。。男主不错,每个角色都丰满林心如一点不像以前的林心如了,角色张力👍。

    37分钟前
    • 云雀叫了一整天
    • 推荐

    netflix资本的注入,东亚文化产业必然形成新阶段,日韩及台湾看来复苏势必成然

    40分钟前
    • 小毒物
    • 力荐

    7分,开场很重口,果然网飞尺度可以。悬念也不错,不过中间往后几集就有点弱了,大概朝着你能想到的方向推进。张孝全这个角色有点意思。

    4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林心如演技爆发!剧情很紧凑啊。

    43分钟前
    • 温柔的疯狂
    • 力荐

    已經是少數好看的台劇了 近來網飛的台劇都很爛 真的滿精彩的 林心如就是亮點 演技真的很好

    48分钟前
    • Davina
    • 力荐

    还好,口碑吹的来势汹汹,可过程比较乏味,看似在不断延伸却也在原地踏步,靠重口味道具博眼球,警察和鉴证科办案能力一般,全靠现实阻力推进,偏故弄玄虚的刻意伪装,前几集还未见出彩的段落和角色,但也能继续追下去,不过内地以外的大尺度华语犯罪题材,也只能靠港台来办了,全部看完了还是台湾现实呈现和关照的那一套,完后一派和解气息,涉及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不新鲜但确实有警醒的意义,另外最后一集被林心如尬完又被张孝全尬,直接就跳戏了,角色张力吃重,总觉得他们努力在想怎么演和如何说好台词,有种间离的搞笑感,哈哈哈

    52分钟前
    • 张咏轩Wayne®
    • 还行

    台剧越来越能打了,以受害者为切入点,“有的人死了比活着有意义”,探讨了蛮多东西,社会/人情/亲情/无良记者…张孝全和许玮甯的细节处理的很到位,林心如演的疯子也可圈可点。节奏有点高开低走,到了第六集劲就不足了。

    57分钟前
    • 利多卡因
    • 力荐

    男主是如何一下子从十多年对妻女不闻不问发展到忆女成狂的?这个情绪有点不连贯啊

    60分钟前
    • 吃完中饭吃晚饭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