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大陆剧 黎明决战

    黎明决战

    评分:
    0.0很差

    分类:大陆剧中国大陆2017

    主演:王千源,刘诗诗,张晞临,曹炳琨,任正斌,王绘春,田小洁,屠洪刚,刚毅,李梦,王紫齐 

    导演:刘江 

    猜你喜欢

    • 第11集

      庆余年 第二季

    • 第14集

      战狼·战狼

    • 第22集

      另一种蓝

    • 第14集

      老家伙

    • 第01集

      星星的故乡

    • 第24集

      天行健

    • 第40集完结

      请和这样的我恋爱吧

    • 第28集完结

      这就是爱情

     剧照

    黎明决战 剧照 NO.1黎明决战 剧照 NO.2黎明决战 剧照 NO.3黎明决战 剧照 NO.4黎明决战 剧照 NO.5黎明决战 剧照 NO.6黎明决战 剧照 NO.16黎明决战 剧照 NO.17黎明决战 剧照 NO.18黎明决战 剧照 NO.19黎明决战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1946年,程樯率部接管哈尔滨伪满警察局,任公安局局长。当时的哈尔滨面临双重压力:盘踞在长春的国民党随时有可能进攻哈尔滨,隐藏的敌特组织、土匪恶霸、日伪人员甚至是流氓无赖伺机作乱。内部,公安干部来自五湖四海,工作思路、方法不同,遇到具体问题常常产生分歧,工会与农会也在争论着谁是城市管理的主导,市领导层缺乏管理大城市的经验等等,这些都给程樯和他的战友们构成巨大的压力。国民党先后派遣在美国受过特训的高级间谍和特工潜入哈尔滨。程樯聚集了公安局各方力量,依靠基层群众,阻止了敌人的一个个阴谋。为了安定社会治安,成立邻闾委员会,健全全市外侨户口管理工作,取消妓院、烟馆和赌场。肃清了潜伏在我公安局的内鬼,破获了李兆麟将军被刺案 。

     长篇影评

     1 ) 转发!!《黎明决战》编剧何可可老师对于剧本的创作和感悟~值得一读!!!

    写作电视剧《黎明决战》剧本的思考和感受

    何可可

    电视剧《黎明决战》首轮播出结束了。在播出中,有些好奇的学生问我关于这部剧的一些问题,所以产生了写篇文章梳理一下该剧剧作上的经验教训的念头。下面是我及我的团队在编写这个剧本前后的一些思考和感受。

    一、为什么要写这么一部主旋律?

    这部剧不是我自己想写的,而是一次命题作文。2014年夏天,刘江导演通过他公司的副总王维明老师找到我,说有家公司准备拍一个公安题材的电视剧,有原型人物,而且已经有剧本了,但剧本修改了多稿也没能达到投拍要求,问我有没有时间接手。这个项目并不是刘江所在的完美公司的,他只是个人受投资方之邀担任总导演。我答应先了解一下再说,然后完整地看了这个项目原来签的那位编剧写的文学本,觉得很为难,因为原剧本提供的基础确实比较薄弱,人物非常脸谱化,共产党全是大义凛然,没有个人情感,国民党全是坏人,同样也没有个人情感;整个故事没有统一的主线,基本就是把原型人物的真实经历简单地拼凑了一下;尤其重要的是,那位编剧对主旋律的理解还停留在一个比较传统的层次上,以为简单地歌功颂德就能让观众接受,这个问题影响了整个故事方方面面的呈现。紧接着我又看了主人公原型人物的传记,感觉不是不能写,只是不太好写。很快,我正式地跟投资方接触了一下。我提出了一个条件,如果允许原稿的内容我一个字都不用,人物关系、情节、细节、台词,我全都可以彻底推翻重来,那我就可以接,否则这事就算了。令我稍微有些意外的是,投资方当场就答应了这个条件。于是,我组建自己的编剧团队,开始了创作这个剧本的过程。

    在此之前我对主旋律是有抗拒心理的,因为多年前我曾经写过一部改了十几稿最后还是夭折的主旋律电影剧本。这次的原型人物是中共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的首任公安局长、建国初期公安部的副部长陈龙,出品方有公安部宣传局和北京市委宣传部,我知道,这种题材,各方面受到的限制一定很多,各种审查什么的可能很麻烦,搞不好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儿。但是,有两个因素最终促使我决定尝试来构建这个故事:

    首先,这个故事的背景里有一个天然的戏剧性的因素,就是这是在共产党刚刚夺取了第一座大城市(能不能保住还很难说),国共力量对比还很悬殊的情形下发生的。当时,没有任何一个共产党人能预料到三年后就能取得全国胜利。前途未卜,风雨飘摇,你说了的话未必有多少人相信 ,做了的事情未必有多少人知道。在这种情形下,一个来自延安的共产党人想要管理好一座大城市的治安,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可想而知。所以,无论我们将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个大背景里所包含的天然的戏剧性,都是可以大加利用的。这等于从一开始就给了故事一个跳板。另外,当时在哈尔滨还有很多的土匪、前伪满军警特工、日本特务,当然,少不了还有很多国民党方面的特务人员。各种不同政治立场的势力交错,这又给故事提供了一个可供培养的土壤。所以,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是我首先看重的,其实,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影视剧会翻来覆去写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的原因。——所以,对于讲故事的人来说,选择一个可供故事产生发展的背景,是特别重要的。

    其次,在这个故事里,我有机会表达我对那段历史的个人态度和感受。也就是说,它能让我把一些我原本就想说的话放进去。我对那个时候的共产党人,甚至是一些国民党人,是发自内心地敬重的。那时候谁都不敢说将来天下一定是谁的,做共产党人,随时可能献出生命,我觉得那种为了国家牺牲奉献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敬仰的。我们不能拿建国后党的历史中所犯过的一些错误来否定那时候的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这是不公平的。所以,我想在这个故事里写出人的热情,人的纯洁,人的尊严。我在编剧团队组建时跟大家说的第一个意思就是,咱们得真信,不信是写不好人物的。这些执笔编剧全部是我的学生,都很年轻,我记得当时大家对这一点并没有表现出我所期待的反应,但我相信,后来在聊故事的过程中,我对人物身上那些理想主义的东西的发自内心的认同,多少对大家是有影响的。——我想说的是,对一个编故事的人来说,你必须真心实意地认同人物的价值观,否则,再高明的叙事技术都无济于事,最终只能让故事成为一堆毫无生命力的情节材料的堆砌,而永远找不到故事的灵魂。如果你不认同、不理解人物的价值观,无论如何都不要尝试去在这个基础上构建一个令人信服的故事,那只能是缘木求鱼。

    核心原因就是这两点。有了这两点,其它的障碍都是可以克服的,叙事技术上的各种考量更是不值一提。因此,虽然这是一次命题作文,但我并没有把它当成行活干,而是真切地投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越到后来,随着人物越来越清晰,各种细节的构思逐一产生出来,我越来越觉得这次创作更多地是在表达自己。

    所以,我的看法是,不要惧怕主旋律题材,其实主旋律也是可能写出真切的东西的。

    见到主旋律就不屑一顾或者望而却步,其实毫无必要,——对年轻的写作者来说,这一点是我的肺腑之言。

    二、我们打算写一部什么样的主旋律?

    整体来说,这部剧在剧本阶段的创作(我接手以后)是比较顺利的,我最初提交的故事梗概与最终的完成片之间,并没有大方向上的差别,所有修改都是技术层面上的;在主题层面和美学层面上,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调整。这对编剧来说是很幸运的,至少没被逼着把剧本往一个自己不认同的方向上去拧巴。

    从我接手剧本到剧组开始筹备,大概花了六个月的时间,文学本改了三四稿。这个时间还是比较紧的,一般来说都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当然,我也碰到过签编剧合同到开拍也就两个月三个月的案例,甚至剧本还没写完初稿就开拍的情况。急就章肯定是好不了的,电影可能还行,电视剧肯定是不行的,因为故事容量大,需要瞻前顾后的东西太多了。对我来说,一部三十集的剧本,六个月完成是最底线了,——这还是在团队技术熟练的情况下。所以,编剧能争取到更多写作时间,就应该尽量争取,对剧本质量一定是极有好处的。

    从故事最初的种子开始,我们就确立了几个基本的原则:

    首先是人物绝不能脸谱化,必须写出我们对人的真实感受,写出人心的复杂暧昧,不能写好人全好,毫无缺点,也不能写坏人全坏,毫无人性。这是我对团队的所有要求中最最重要的一点。在讨论故事和修改剧本的过程中,我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贴心贴肺地写”(这句话有时候我也在课堂上讲)。所谓贴心贴肺,就是尽可能把自己的真实感受放进去,顺着人物的感受走,不矫饰,不夸大,简言之,办人事,说人话。故事主要矛盾是国共双方,共产党代表当时更多人的利益,这个基本的立场是不能改的,但是,是不是反面人物就一定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呢?当然不是。所以,我决定把另一方的主人公设计成一个国民党的军统特务,她的政治立场是错的,但她是爱国者,她善良,有同情心。宋红菱这个角色是除了程樯之外我最早设计出来的,当然,程樯是命题作文的题目,这个是不可能去改的。我当时给投资方提交的一份对原剧本的修改意见里是这么写的:“人跟人斗才好看,人跟畜生斗没什么好看的。反面人物一定要是正常人甚至可以是道德上没有问题的好人。如果写出了真实人物的复杂性,简单的戏也可能产生巨大的戏剧张力;如果人物心理层次简单甚至是夸张离谱,再复杂的情节也无法产生艺术感染力。观众只关心他喜欢的人物的命运,不关心他不喜欢的人物的死活,无论这个人物拥有什么样的政治立场。所以,建立新的人物形象很重要,决定这部戏的成败。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个女主人公宋红菱,她是一个处于正邪之间的人物,她本来是程樯的恋人,出现在剧中成了程樯的敌人,最后她被程樯感召转变立场并牺牲,我们试图通过她的改变来表现共产党为什么能胜利,为什么能赢得民心,全剧中我们试图说的最核心的一句话就是:连宋红菱这样信念坚定的国民党人最后都能倾向于共产党,共产党怎么可能不赢得天下呢?”

    一个剧作者,写的全是自己相信的东西,别人都未必相信,何况你去写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东西呢?所以,能不能真的诚恳老实地对待自己的人物,这一点在编剧写作过程中看起来很初级,但到最后,可能恰恰是最关键的一点,它在很大程度上能改变故事的面貌。

    这次命题作文,还有一个很特殊的点,就是绝大多数谍战剧都是敌在明我在暗,而这一部则是我在明敌在暗(虽然力量对比不悬殊)。敌在明我在暗,戏是好写的,因为正面人物会面临危险,观众会因此为他紧张;而我在明敌在暗,则很不好写,因为正面人物没有身处险境,所以很难营造出让人紧张的戏剧效果。这是一开始就给我们的一个难题。我们的解决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宋红菱、杨景修、金宇轩这三个人物的设定。我们赋予了这三个人物可同情的动机,可理解的情感,这样一来,会有很多观众为他们担心(即使在政治立场上他们是错误的),这样就多少能解决一些气氛先天不足的问题。设想,如果宋红菱和杨景修都是观众毫不关心毫不同情的人,那整体的情绪效果一定是很难做出来的。——对一部电影来说,可能未必需要这么做,但对电视剧来说,恐怕不这么做不行。很难想象观众会愿意看着好人三十多集都抓不到一个观众毫不关心其死活的坏人而仍然保持耐心。

    其次,它必须是一个戏剧化的故事,而不能拘泥于原材料,做历史材料的简单堆砌。原编剧的剧本,在这个问题上是没解决的。我们需要一个统一的、贯穿的、提纲挈领的戏剧动作。当时设想了很多种可能,为此我们讨论了一整天,最后,选择了“抢军火”这个戏剧动作。其实这个“夺宝”的动作在影视剧里并不新鲜,不对,是一点都不新鲜。那为什么我还是选择了这个动作来作为全剧的核心动作来写呢?很简单,因为它管用,好写戏,容易据此构建出各种戏剧冲突。一部电视剧,是需要足够的戏剧动力来推动故事发展的,戏剧动力如果选择得好,可以是事半功倍的;如果选择不当,很可能写着写着就发现写不下去了,没什么可写的了,只好拼出老命另外整出一个东西来提供戏剧动力,导致整体感有问题。所以,就算我知道“夺宝”是个老套的动作,我还是选择了用它来引导故事和人物关系,我当时的想法是,那我们就尽量在细节上做出一些新鲜的东西来。于是,就产生了金宇轩这个人物。金宇轩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发程樯和宋红菱之间的矛盾冲突,当然,我们也在他身上赋予了另外的主题,并没有把他写成一个纯功能性的人物,——但这一点也是后来慢慢显现出来的,随着构思的具体化,他越来越多地有了自己的独立的思想和情感,开始有了面目,有了呼吸,有了色彩,——最开始的时候,他真的只是一个功能性的人物。这种眼看着一个本来不那么看好的人物慢慢地有了他自己的生命的感觉,是一个编写故事的人的最大的幸福。

    第三,情节要复杂,但故事的内核必须简单。我在电影学院文学系上本科的时候,我的专业指导教师刘一兵老师在课上说过一句话,“如果一个故事不能用三句话概括清楚,那么这个故事一定是有问题的。”这句话我一直牢记,受益匪浅。此前成功的类似类型的电视剧,多少都是合乎这个规律的,比如《黎明之前》(同样是刘江导演的)的故事核心可以概括为:“地下党员水手为了挽救已经暴露的刘新杰,主动向敌人暴露破绽,用牺牲自己生命的方式布下局中局,成功地帮助刘新杰洗脱怀疑。”《潜伏》的故事核心可以概括为:“两个在性格、学识、经验上并不适合扮演假夫妻的人被迫在一起假扮夫妻,导致状况不断,险象环生,最后不但克服了种种不协调,而且产生了真正的爱情。”可见,成功的类型剧必须要有一个辨识度高的内核。情节可以无限复杂,但内核必须无限简单,否则必然成为一锅浑汤子。在开始构思的最初时刻,我们为了找到这个故事的内核花了很多时间,反复讨论,反复比较,最后倾向于这样一个故事内核:“在中国面临历史选择的关键时刻,程樯用自己的智慧、大义和牺牲成功地挽救了跟他政治立场敌对的爱人的灵魂,也因此保护了新生政权的稳定。”

    我们在后面的整个构思和写作的过程中,一直在反复检核我们当下的情节是不是跟这句话产生了有机的关联,是不是跑题了,几乎每天都有意无意地在做这件事。幸运的是,最终的整个故事都基本没有偏离这个内核。但在其中也犯过错误,我们曾经给关浩天那条线写了很多戏,跟韩秋池斗智斗勇、给程樯提供关于宋红菱的情报什么的,拍的时候也拍了,最后还是被导演剪掉了。关浩天的戏在完成片里留下来的,大概只有剧本里的三分之一。我想,导演之所以能在剪辑台上剪掉这些戏,其实核心原因还是这些戏跟故事内核的逻辑关系不够紧密,并不是说它一定就不好看。因此,编剧应该尽可能让每一场戏都跟主体产生关联,千万别写单摆浮搁的戏,否则一定会被剪掉,甚至在前期拍摄时就被删除。

    第四,我们试图追求追求一定的质感。我们希望这部戏呈现某种色彩和调式,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人间正道是沧桑》,它就有清晰可见的调式,有史诗感。我们设想的调式是,程樯和宋红菱各自的行动虽然在他们所处的政治立场上都是为了国家和民族,但宋红菱是为终将逝去的旧时代唱一曲挽歌,而程樯敲响的则是新时代的晨钟。在一个情节剧化很明显的架构下,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难,可能最终我们做得也并不好,但当初我们确实是有过这样的愿望的。

    三、其它的一些问题。

    类型。很简单,一开始接活儿时给我的任务就是公安戏。只不过我在构思故事时尽量地借用了很多谍战剧的类型元素,以达到故事悬念更抓人的目的,但原有的那些要求,比如表现共产党进城后如何摸索着管理城市,如何为人民服务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属于命题作文的一部分,是必须有的,甚至过程中还应有关人员要求对这些内容进行了补充加强。我已经尽力把这些“规定动作”跟我们设计的“自选动作”糅合在一起来表现了,但是不是观众看起来仍会感觉到有黏贴的痕迹,我不敢说没有。——因此,我自己对这部戏的类型定位是“带有较多谍战片元素的主旋律正剧”。

    旁白。旁白是剧本里本来就有的,后来根据剪辑的结果又增加了一些。当时决定用旁白的主要原因是想尽快推进剧情,避免交代一些表现力不强的过程,还有就是试图加强对人物主观感受的渲染。剪辑之后加的一些旁白,其实也有纯粹只是为了补窟窿的(素材不够用或者剪去一些东西后情节接不上了),但很少。后来在网上也看到一些观众说旁白太多了,烦人。这个问题应该确实存在。我帮着剧组调剪辑版的时候,并没有觉得旁白有太多,但播出时我自己也感觉到有些地方其实是可以不用旁白来渲染的,因为音乐什么的已经在帮助渲染了,再用旁白可能就过犹不及了。这个分寸,作为编剧其实是不好把握的,因为写剧本的时候很难设想制作全部完成之后会是什么样的具体效果。这是一个教训,只能期望自己将来能在这个问题上有更好的处理能力吧。

    历史真实。这个问题是这样,其实很多细节都是经过研究调查的,一些历史人物的生平也都基本合乎真实,比如台词里提到的李克农啊白崇禧啊陈云啊什么的,都是直接跟故事的背景贴合的。程樯的履历,包括抗联、留苏、延安,全部是确有其事的,当然,宋红菱是完全虚构的。军统滨江组、反动会道门叛乱、楚鹏飞暴动(原型叫姜鹏飞)、进城大赦、搞联防和户籍登记、收编伪满警察、关闭妓院烟馆、山东干部支援北满、日本战俘等待遣返、开拓团、共产党干部被暗杀什么的,这些都是确有其事的,只不过融进故事主线之后,可能看起来像是虚构的,——所谓坂垣军火,则是完全虚构的。当然,关东军留下军火,伪满特务卖情报,这个在当时的背景下,其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我们竭尽全力把这些真实的历史事件有机地融入虚构的故事主线里,尽可能避免单独地进行表现,这也算是一个心得吧。这么做主要还是为了不拖叙事节奏的考量。当然,是不是还能做得更好更圆润,这是可以检讨的。

    至于步话机、枪械种类、金条种类这些东西,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仔细了解才敢使用;但是不是完全正确,我不敢保证,毕竟我们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所有资料都只是来自于网络。

    口音。当时在哈尔滨的共产党队伍,很多都是来自延安啊山东啊华北啊,所以有各种不同的口音是正常的。其实当时中国人的口音本来就很杂乱,因为传媒主要是纸媒,所以普通国语是不那么通行的,大家各说各的方言。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写伪警察的时候,在台词上对东北话的处理是不够的,完成片里的一些东北表达习惯是刚毅等演员自己改造的。我们整个编剧团队里一个东北人都没有,所以台词上没能做到本地化,——如果可能,本地化一些可能更生动一些。所以,对于立志做编剧的年轻人来说,熟悉中国各地的方言,掌握不同的表达习惯,是极有帮助的,也应该是必修课。

    剪掉的戏。据说刘江导演称剪掉了十集的戏,我可以作证,这个说法差不多是准确的,因为我看过粗剪版,也看过精剪版。当然,对于剧本来说,剪掉的集数没那么多,但相对于粗剪版,确实剪掉了很多很多。剪掉的原因我猜主要是有些戏拍出来效果不太好,尤其是一些动作戏,比如,程樯和宋红菱重逢本来不是在宋红菱家中,而是在火车站,一场动作戏里,那场戏在剧本里是很精彩的,没出现在完成片里,非常遗憾;而杨景修在剧本里和粗剪版里都不是死于现在的这场戏里,他后面还有戏,单枪匹马跟程樯死磕什么的,但现场执行的导演把它拍得有些过于风格化,所以剪掉了;还有就是长春线(关浩天、韩秋池)剪掉了很多场次的戏,原因上面提到了;还有就是为了在场次与场次之间拧紧接口而剪掉的部分。刘江导演下剪刀确实是心狠手辣,杀伐果断,让编剧心疼不已。但他是对的。美剧下剪刀更狠。我自己几乎不看国产剧,只看美剧,主要原因就是大部分国产剧实在是叙事节奏太慢了,没耐心看完。

    其实在剧本阶段还有很多更细致一些的戏,更多的细节,更多的感受。比如汤文璟对程樯的感情,原本是一条完整的情节线,在完成片里已经被大大弱化了。还比如,我们原本为石明喜设计了关于他的家庭的一些戏,他有个老娘,老娘撺掇他追求汤文璟什么的,后来在开拍之前为了压缩拍摄周期也都删掉了,他老娘只在台词里出现过。拿掉这些戏,当然多少会损失人物的完整和丰富性,但确实也有效提高了主线的推进速度。这里面有个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问题,或者说是我们叙事技术上还不够高明,没能做到鱼和熊掌兼得。我自己通过这部剧的写作,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个特点或者说是毛病,就是对次要人物也特别关注,设计次要人物时特别兴奋,可能往往因此导致了次要人物喧宾夺主的问题;而刘江导演狠下剪刀,对我的习惯其实是有矫正作用的。但愿自己将来在这方面能处理得更明智吧。

    表演。这个我不好评价。但是,王千源跟我们想象的人物几乎是一样的,他确实很会演戏,对节奏的把握非常好;诗诗虽然跟我们最初想象的不太一样(剧本里的人物在气质上更硬一些),但越看越好,习惯了之后我觉得她就是宋红菱;曹炳琨啊张晞临啊任正彬啊寒青啊刚毅啊李梦啊这些演员,都很好地完成了角色。整体来说,我可以负责任地说,绝大多数演员的表演都合乎剧本的设定。要特别说明的是,刘诗诗是一个用功的演员,她有自己的表现方式,有特别有光彩的一面,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表演简单,很多时候,我看到她心里确实是有的,我能看到她眼神里的东西,是有层次的,只是比较收敛,可能有些习惯于看那种露在外面的小品式表演的观众不太习惯她的表演方式而已;而且,她是一个很好合作的演员,人品好,有分寸,敬业,这一点在众多年轻的女明星里是难能可贵,甚至凤毛麟角的。作为编剧,我感谢刘诗诗帮助我们完成了宋红菱这个人物,我觉得诗诗将来还能有更多更好的演出,我祝福她。

    结尾。为什么程樯要单独去楚鹏飞的指挥部?虽然现在的播出版本里做了一些解释,兵力不足所以不能分兵什么的,但就我个人的感觉而言,我也觉得一个人要干掉那么多敌人实在是有点难为他了。这个情节在剧本里不是这样设计的,原来是一场全剧最大规模的战斗场面,打了很久,宋红菱在乱战中被楚鹏飞开枪打死的。改成现在这样,我猜可能是因为我们写的那场戏实在太难拍了吧。其实剧本里还有一些情节在实拍时做了简化的处理。导演在现场改戏,很多情况下都有其特殊的原因,并不是编剧能掌握的,这个是影视剧制作的常态。

    制作。这个问题我不便评价。剧组有剧组的难处。但我要说,如果拍摄周期多一些,整体的成色肯定是会好一些的。

    人物名字。是的,很多同事和同学都发现剧中的一些人名是系里老师学生(比如金宇轩、高雄杰、周雅露、关浩天、朱先庆、史昭、韩秋池)或者我的朋友(比如程樯、范东阳)的名字。为什么要用自己周围人的名字呢?因为生造的名字用起来总觉得是假名字,用生活中的人的名字给剧中人命名,则感觉心里有底气。这仅仅是习惯问题,如果一个编剧对自己虚构的人物足够自信,或许也用不着这么做吧。

    团队。编剧团队除了我之外,执笔文学剧本初稿的是杨凯麟、龙小山、黄苑、刘博翰、韩一菲、李晓鸥;陈泰龙作为跟组编剧在开拍后对剧本进行了一些有帮助的修改;范川在开拍后对剧本提出了一些有帮助的建设性意见。他们都是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影视编导专业的毕业生,我曾经教过的学生。如果这部戏在剧作上有优点,那是他们辛勤劳动的结果;如果在剧作上有失误甚至错误,责任全部在我这里,跟他们没有关系,因为剧本的走向设定和质量控制,是我一个人的责任。我感谢他们陪我完成了一个用心讲述的故事,如果最终的成果触动了一些观众,当然是我们所期望的;如果未能做到,至少我们自己享受了跟我们的人物共同生活的那一段快乐时光。

     2 ) 此劇必追

    被片花吸引過來的,雖然只有十分鐘,但是看點滿滿,在現在滿屏打著諜戰幌子的偶像劇前面,黎明決戰確實是很吸引人。視帝王千源和當紅花旦劉詩詩的組合讓人眼前一亮,兩人的感情戲部分讓我十分期待,話說千源大哥的學生裝扮竟然沒有違和感,果然演技就是王道,劉詩詩飾演的特工宋紅菱讓我很是驚喜,眼神裡滿滿都是戲,身段也很棒,先打四星放在這裡,此劇必追。

    再來補充一點內容,看完新的幾個片花,發現以前真的是低估了劉詩詩的演技,或者是被網絡言論洗腦了,一段哭戲真的是太有感染力了,認真看她的部分,感覺劉詩詩這個演員很會揣摩劇中人物的情感,雖然沒有誇張的表演,但是能讓人的心情隨著她的表演而波動,喜歡劉詩詩這個演員,真是很久沒有這樣誇過一位演員了,能沉澱下來,表演張馳有度,一定會守著電視機看完電視劇的。

    再說一說劉江導演,之前拍的劇只看過黎明之前,個人認為劉江導演很會發掘演員的潛力,能將演員的閃光點最大程度地展現給觀眾,且在當下這樣古偶盛行,流量小生當到的電視劇市場中,導演可以說是一股清流,堅持自己的創作理念,願導演之後能繼續拍出這類優秀的電視劇作品,淨化電視劇市場。

    本劇的編劇也很給力,現在電視劇注水嚴重,動輒就是六七十集的劇,這樣三十一集的電視劇已經很難找到了,劇情有歷史積澱,還能創新融合,初初來看,這是一個十分具有吸引力的故事,三十一集必然也是劇情緊湊,如果能在短短的集數中,把人物性格塑造的鮮明,把故事交代的清清楚楚,那麼就是一部公安劇經典!

     3 ) 某某演的就给一星是什么意思?

    本来没打算看这个剧,我从上上周开始到这周,发现评分降得厉害,进来一看一大堆打一星骂女主的,倒激起了我的兴趣。

    我不吹不黑,这剧开局中评,算简单流畅,刘诗诗演技一开始确实还略显不足,不过宋红菱这个人物的特点,要在之后的两难抉择中渐渐表现和立体起来,剧情也渐渐紧张起来--话说看了一集或者没看的人去打一星是什么意思啊?这剧还没有播完,就迫不及待的盖棺定论了?

    说为女主打一星的,就更不懂了,一部电视剧,剧本是否丰满,人物刻画是否立体深入,叙事手法是否高明,立意是否深刻,场景是否写实,拍摄是否体现美感,背景音乐台词节奏等等是否流畅是否能烘托气氛等等等等都不去看,就看主演,还看的就是女主一个人,男主呢?杨景修金宇轩的演技都是空气吗?

    而且黑刘诗诗演技的人也太明显了。说面瘫的,一个有大家闺秀医生特工多重身份的人笑得跟朵花儿似的才是毛骨悚然吧。演身份复杂的情绪克制的一个人物,当然难度系数更高,这跟人设本来就单薄的剧能比吗?得意洋洋的说你一高中生怎么才考70,我爱豆小学生都考71--不同题材不要扯一起好么?(真不想提出来招黑的)这剧本来就不是营销剧流量剧,谍战片里的年轻女主向来令人满意的就少,伪装者,麻雀的女主都很令人难受啊,北平无战事里的年轻女演员,真的跟空气无异了,愿意去挑战的年轻女演员,真的看都不用看就泼冷水么?刘诗诗至今至少是及格了,而且从开局以来也能感受到她渐渐入戏了,其之后的演绎还可期待。

    对于演技,也许还有个人理解因素在里面,但是这种光看主演的态度,我渐渐明白了一部电视剧为什么会出现80%的投资都给某些明星,其他人员和后期制作都只有15-20%的情况--因为确实有观众就看那几个人啊,电视就看流量啊。这短短几天遇到的各种黑,真是开了眼界了,什么有唐嫣景甜的不用看就是一星,什么刘诗诗一个人毁了一部剧,什么刘诗诗就是“不能”比某某强。我想知道一个人怎么毁一部剧啊?这是独角戏?她是制片方?她抄袭了还是犯法了还是用替身了?还是说这部戏她明显压了制作成本?这种风气下去,以后还真的考虑主演就可以了。

    豆瓣是戾气现在是越来越重了,其实大家都不是专业的,就是文艺小青年们的一个小聚集地,大家写写心得什么的。现在我也没有时间去教育黑子了,对方可能是拿了钱,一天到晚乐此不疲的黑是他的工作,我可没有工资拿--直到有一天豆瓣失去公允不用买(黑)水军,这里才会清净吧。

     4 ) 女一世界观变化的太快了

    前几集还在枪杀共产党八路军,拿上手枪打死共产党司机,不带眨眼的,后期就会调转枪头加入共产党?这个转换也太快了吧,我都不相信!

    程局长,一直怀疑女一是个特务,一直怀疑,我就是怀疑!反正就是怀疑!

    其实任何一个电视剧都不需要旁白,你只要演好了,观众自会明白的,导演都认为观众是小学生!

    回忆是最浪费时间的,反复回忆,除了拉长时间,没有其他作用!

    看到女一开仓放粮,想弃剧了。

     5 ) 太侮辱智商了

    不知道怎么说,真的太傻了,就是那种毫无逻辑,智商和剧情,看这剧真的就是浪费时间,浪费表情。,,,,,,,,,,,,,,,,,,,真的可以说是乱七八糟的剧情,完全不符合设定的人物。唉,真不知道国产剧为什么要拍成这样,尤其是这种抗日神剧大多都有点问题。。。。。。。。。''''''令人无语,无语无语无语无语无语。

     6 ) 【连载】【3.13新增宋红菱角色评】

    今天是宋长官在剧里第二次哭,也是第一次流下真实的眼泪。

    在晓雪的尸体面前,当着程樯的面,她第一次流泪,真假参半。在滨江组总部看到被捆绑的晓雪,看着晓雪的哆哆嗦嗦,宋红菱第一次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怎么像个刽子手,说好的为了国家的前途呢,眼前这个近乎发狂女人和党国大业有何关系。她告诉晓雪自己一定会保证她的安全,这既是在试图安抚晓雪,也是在安慰自己,告诉自己这些所作所为还是正义的、不会殃及无辜。后来,听闻晓雪的死讯,宋红菱对晓雪的、对自己的誓言一下子破灭了,她只能咬着牙质问杨景修为什么会这样。但是公安局还是要去,程樯亲自打了电话来,作为晓雪的“好姐妹”,自己必须去,同时为了套取更多关于范东阳的情报、不让自己暴露,她也必须去。带着对晓雪、对自己的悔意,带着清晰的任务,她来到了公安局。当着晓雪的尸体,她第一次哭了,把一副楚楚可怜的外表留给程樯,告诉程樯自己是个普通的女人,正在为了好姐妹的死亡心碎。当然,她也真的有些心累,特意对程樯强调了“无辜”二字,让这真假参半的眼泪把自己内心的愧疚带走。末了,她也没忘了自己的任务,以商会名义请局长将范东阳近况告诉自己。回去的路上,她清理了自己的思路,有些事情该下狠手的还是要做,绕不开良心的也当保持良心的自由。

    在这次短暂的挣扎之后,宋长官又恢复了理智,她践行着自己那晚告诫自己的话,一边救伤员,一边对大岛医生起杀心,与大岛医生达成无言的默契又放过他;对待金玲,她一边尽心的给孩子治眼睛,一边杀司机、绑架孩子,用女儿的性命去威胁老狐狸。这些日子,她重复着这些工作,经历过失败也经历过短暂的胜利,当然,也被韩站长这位恩师、军统这些蛀虫逼到发誓不再相信任何人。她还是相信杨景修的,这是唯一可以信任的人了,哪怕杨景修制造恐怖触动了她心里对程樯紧绷的那根神经,哪怕他忘了摘车牌、弄丢了孩子,她都没有过于苛责。生逢乱世,有志者当救国,对待同道中人,不相互取暖还能怎样呢。比起程樯这个大局长每天拍桌子扯嗓子训斥手下办事不力,看似温和的宋长官内心更多的是孤独——难道要把唯一的杨景修也骂走吗。不经意之间,菱修的这种“革命情谊”已经开始升华了,她默许着杨“油嘴滑舌”像哄老婆一样跟自己说话,她包容着杨的疏忽,既是安慰他,也是安慰自己。

    《黎明决战》剧情的转折出现在金玲身上,在剧情上这个小姑娘的出现再次把两方摆在了同一起跑线。在情感上,也掀开了金宇轩的软肋。再狡猾的狐狸,对待女儿也难掩内心的柔软。同样的,被宋红菱拿女儿相威胁的金宇轩,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亲自找到了宋府,用宋家满门的性命威胁宋红菱。

    宋红菱急了,她气得发抖,但是面对金宇轩只能强忍着不发作。初到哈尔滨时她说过,唯怕这次任务危及自己的家人,没想到这一天来的这么快。她怕自己害了家人,也怕老父亲伤心。之前妹妹闹她,说要去跟程樯谈恋爱,她阻止。妹妹演的是一出姐妹争风吃醋,姐姐的心里却在滴血:共党必败,你是跟他上战场还是逃到苏联?哥哥已经死在战场上了,我把命给了军统早晚要步哥哥后尘,兄妹三人唯有你能去为父尽孝了。可今天,金宇轩找上门来,父亲性命危在旦夕。情急之下,她只能向父亲坦白身份。为了保护父亲和妹妹的安全,她必须尽快了结这次任务,不能再耽搁了。

    老校长秦子谷病危,她去看望校长。老人家颤颤巍巍地拉着红菱,告诉她,她的格局一定要大,不要有党派之见,要救这个国家。老人家说,他看出红菱心里有事情想不开,不知前途如何,这话戳中了红菱这些日子积累的所有情绪。情绪开关一下子打开了,在这个封闭的屋子里,面对这个一生为国的老人,宋红菱第一次哭了,真真切切的哭。自己在做什么?自己该怎么办?她抗战时期加入军统,为了救国。她在这里当特务,为了尽快结束这场战争,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些日子她面对过良心的煎熬,也面对过军统的腐败。现在别无他法,只能去跟程樯正面冲突,可能会连累自己的家人了,但只能背水一战。

    哪怕拼光了滨江组,也得做到。到了这一天,我宋红菱第一个杀身成仁……她这样鼓舞士气。破釜沉舟了,唯有如此,才能尽快结束这一切,摆脱所有的煎熬。从这一刻起,宋长官的人设开始走向悲情。也正如此,我们看到了下集预告里她给杨景修的那封绝笔信,她要一个人去了结这一切……

    希望有个人可以去地狱的边缘拉她一把。

    3.13

    【更新三件事】

    1、关于宋红菱和程樯的共同价值:他们的初恋故事引发的花样吃醋大赛虽然为紧张的剧情提供了些许缓和,但最重要的还是告诉大家,这两个人当年能成为恋人必定是有共同点的。程樯几次像傻小子一样跟人家讲百姓多么爱我党、我们多么需要百姓的爱,其实跟今天宋长官训话时提到的殊途同归。宋长官的意思是,如果军统再这么滥杀无辜,只会让老百姓人心更加背离。如果按照那句马基雅维利式的话问,君主是受人爱戴好还是敬畏好呢?宋长官和程局长都会毫无疑问告诉你是爱戴。你要通过公意、通过德行去建一个卢梭式的国家,而不是建一个只有恐惧和暴力的利维坦。

    2、党国大业和个人价值的冲突:宋红菱昨天的挣扎一直在讲述这个矛盾,战争的残酷没有人能够幸免,但是这不能给杀戮提供理由;然而如果真到了那个份儿上,有些事情必须动手。程樯对待军火和石明喜又何尝不是如此?国共高层共同从收音机里听到四平战事结果,这个剧情很重要,除了又逗了一下假夫妻神同步小窃喜之外,更重要的是告诉观众,现在的局势真的非常紧迫,不是开玩笑了。对于宋杨来说,四平拿下了,只要再攻下哈尔滨,我们就能建立一个三民主义的国家,对于程周来说,我们必须守住接下来的每一步,才有可能建立一个我们理想的国家。这批军火在不在共产党手里,是东北战场局势的重要转折,也就是国家前途的转折,千钧重担压在自己的肩头,谁能松懈?宋红菱为了党国大业一本正经的搞事情,程樯又何尝不是为了他的党国大业呢?是啊,史召到死也没有泄露半句情报,喜子他们拼命守着这个假军火,程樯却不敢相信史召也不敢告诉喜子。可是,把这个重担压在你头上的时候,你敢用国家前途做赌注吗?这就是这位公安局长肩上的担子啊。剧情是铺垫到这儿了,可毕竟观众对正面人物的期待很难包容这份蒙在鼓里的血战,还得看明天源哥要怎么演面对喜子这场戏。

    3、东北老爷们儿最重要的是脸:伪满警察是什么概念呢,石明喜第一集呛程樯的时候提到,你们看不起我们,觉得我们伺候过日本人、国民党。“伺候”二字非常传神了,大概是一种“三姓家奴”的形象,没骨气怂包蛋的样子。吴铮看不起他们,程樯打电话让他们撤退或许也是没想到这帮伪满警察真的这么有血性不知道逃命,山坡上车里那两位则一直以为打的这么激烈一定是撞上了主力部队,谁能想到是天生就该贪生怕死的N姓家奴们打出来的呢。这场仗打的非常惨烈了,石明喜这般兄弟的血性东北爷们儿也是目前为止这部戏里最让人出乎意料又敬佩不已的形象。昨天看到史召的血性我终于明白史召被用枪抵着头时尿裤子那场戏的用处,今天这场血战也让我们发现开局那段东北警察酒馆戏的作用,唉,虽然应该感慨一下真的每场戏都不是白拍的,但还是开心不起来。唉……

    3.6

    跟程樯不同,宋红菱是没有历史原型的,但这个角色立在这里却让你觉得无比真实,无外乎外壳和内核。在外壳上,宋红菱外形气度符合留学归来的民族资本家千金、举止智谋让人能看明白一些但是又不能让人猜透了,演员双重身份的演绎拿捏还原了人设的要求。但这只是第一步。在一群众多真实历史原型的串联起来的戏里,这个虚构的人设若想立住,必须有点实的、让你相信她是这个时代活生生的人的东西,那便是她的内核。所以这篇主讲宋红菱这个角色的内核。

    这五集外加些许下集预告基本上把宋红菱的个人履历完整拼起来了。宋红菱其人,哈尔滨总商会会长千金,年少时就有主见,为商会的叔叔伯伯们所周知。东北沦陷后,目测二十岁左右的红菱经后来任中共民主联军副总司令的周保国(历史原型周保中)推荐留学苏联,读的是最好的医科大学。在莫斯科与被派进修的刘兴汉(历史原型原名刘汉兴,陈潭秋同志为其改名陈龙)相恋,她当然知道那是共产党的人,不然怎么往延安写信,这段恋情能够成立,恐怕很大一部分理由是因为大家都信仰想要这个民族更好吧。

    回国之后的宋红菱由军统长春站少将站长韩秋池领进军统大门,这些年杀的都是日本鬼子、大汉奸卖国贼,从未手软。行事果决的作风一直延续到现在,想来也当如是,不然就算是有个位高权重的恩师,如若没有些实绩,恐难在几年间不仅自己官拜上校还有个中校手下。宋红菱这个人,不仅行事果决,不怒自威,而且知人善任。手下审不出东西,她飘下一句“让杨长官来审”便又飘走,审完之后只问结果不问过程;分配任务也只提纲挈领,具体落实全交给杨长官当着自己的面树威;当然,这个聪明的女人与杨相处四年,自然早就知道他对自己有情,也知道下属不敢越雷池半步——于是,宋红菱就这样用杨对自己的感情和自己不断明示暗示表明自己对杨的充分信任,把杨控制(或者说安抚)在一个能迅速完成任务但又不会反压自己的范围内。你看,不管是杨景修第一次兴奋表示自己睡到同一水平线,还是两次带着吃醋的语气问红菱和程樯的关系、进展,红菱都是一副“又来了”的慈祥笑,好像老司机在看一个早就被她看穿的小男生;尤其今天这集,带着笑意直接点破他说你这话酸溜溜的、我可不爱听,又宠溺(??我仿佛看错了性别,可能是刘诗诗本人比较苏吧)又安抚的样子……唉,真是被刘诗诗这个小妖精,啊不,宋红菱这个小妖精吃的死死的……

    所以刘江导演说,刘诗诗演的首先是一个女人,其次才是女特工,这是非常准确的定位。唯有先让这个女人的魅力立住了,才能把她的特务长官形象立住,诗诗也确实如此。更进一步,这个女人有能让人信服的魅力,必须有与魅力相称的心地,不然上述那些游刃有余的处理很容易跑偏到蛇蝎美人的类别中。好在,宋红菱并不是蛇蝎美人。

    早在让洪宝奎闹事时,宋红菱听说死了六个人,流露出些许不悦,我们又不是刽子手,怎么能滥杀无辜呢。不过她也没有苛责手下,有些事情已经发生了也没必要追究,再说这样的斗争死伤在所难免,宋红菱当然知道。值得注意的是,宋红菱为死伤无辜不悦时,杨景修以一副早知道的表情看了她一眼,联系之前逼供后只对红菱汇报“招了”不报“死了”,恐怕也是知道宋长官一贯不滥杀无辜,那些脏手的事自己碰就行了,不给红菱添堵。

    我们是为了党国大业,完成党国大业的人不应是一群刽子手。这是宋红菱的处事风格。加入军统、只杀汉奸卖国贼(需要提一句,假老公给红菱编了一份完美的中立人道主义者履历骗宋家老爷子,虽然中立和人道主义都是笑点,但战地医生或红十字会的经历并不必然是假的,从逻辑看,这样的潜伏者必须说话真假参半,让自己的话有证据对上,才不至于暴露),为了党国大业奋斗,不滥杀无辜,她心中的党国大业在此刻之前必须是面向一个新中国,一个贯彻三民主义的信仰的新中国,为了这个理想国做什么都行。

    慢慢地,宋红菱会发现,她所面对的敌人不再是抗战时期的汉奸卖国贼日本鬼子,而可能是无辜的老百姓、是对老百姓无害且还不错的共产党。从目前这个盗亦有道的人设出发,她最终会动摇,她一定会动摇,不过这种动摇不是黎明之前里谭忠恕对国民党大势已去的动摇,而是那种理想国破灭式的动摇。但是现在的她还没有。她虽然为无辜之人枉死而自责,她可能觉得自己突然从一个三民主义接班人变得更像一个刽子手,但是她的理智明白,为了党国大业,遇到同样的事情自己也会如此做。

    有些事情必须做,这是对党国的责任,有些事情必须纠结、必须自责,那是宋红菱的良心。我愿意看她纠结,看她不断说服自己她的党国大业是值得追求的信仰,我也愿意看她一次次说服自己党国大业不是刽子手。我们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们能够为此杀害那么无辜的百姓吗,这恐怕是后面剧情中红菱需要面对的,当然,她还需要面对我们众所周知的人心涣散的党国。我想,这可能就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情感吧,她的内心应该代表了那个时代许多活生生的人。

    (2017.3.5)

    开局两集不长,但绝对可以用惊艳形容!故事背景是1946年,共产党刚刚解放了第一个大城市哈尔滨,但是哈尔滨这个城市经历过日本人、苏联人、国民党,还有我们看智取威虎山熟悉的东北土匪,主人公是为了解决这些棘手问题而走马上任的公安局长王千源。以为要铺垫一下,没想到刚演了两分钟,一场枪战就把上面全交代清楚了:公安局长到任第一天就遇到埋伏了,马上反应出三个情况,一是军统特务大量潜伏在城市里、警察队伍里,二是当地警察既不专业也不服共产党,而且共产党进城玩大赦天下放了一批地痞流氓。好嘛,这是一场硬仗。

    那边还没完,军统总部怀疑长春站有内奸,直接架空了长春站派了女主角刘诗诗来重整在上面伏击公安局长的滨江组。出场也是简洁明了,外表富家千金白富美,极具迷惑性的掩护身份,实际上是军统特派员,几句话上来用优待牺牲者家属安抚了刚刚遭受重创的滨江组特务们。又是白富美又是特务头子得镇场子,这个双重身份找刘诗诗就对了,身段无可挑剔带着富家千金贵气,几个眼神几句安抚短短一场戏下来,这个角色就算立住了。

    第一主线推进也快。不是东三省嘛,日本人战败来不及带走的军火总有吧,一个汉奸少将拿着军火坐标跟国民党谈交易换金条。前面铺垫的长春站内奸也派上用场了,给共产党同步转播军统的军火交易进展。刘江导演玩梗的地方是,这个地下党是《黎明之前》里对波叔这位共产党“沉睡者”步步紧逼的李伯涵,这回摇身一变自己成了“沉睡者”。这样一来,日常城市里搞破坏敌暗我明,夺军火敌明我暗,有来有往这故事才能好看。

    再说这感情线。导演把刘诗诗请来,要是浪费了这张脸不给她安排个恋爱史观众也不答应,果不其然这么快的节奏居然在大家严肃搞谍战、解救人质的时候暗搓搓藏了段三角恋。简言之就是刘诗诗和王千源是在苏联留学时认识的昔日恋人,回国后抗战失联了,那边男主十年未娶,这边女主在军统隐藏身份一直有个下属兼任假老公,假老公对上司还有想假戏真做的情愫。这就精彩了,搞明白这个关系后看几个人的对话,无论是什么“我穿上这身西装就像宋家姑爷”还是“你和公安局那个程墙到底什么关系”,明面上大家都一本真经的解救人质、了解任务资料,可是怎么看这话里都带着不小的醋味儿啊~

    (2017.3.3)

     短评

    为什么感觉男女主角选的有点失败,男主想个地痞混混一样,女主像古装戏里的样子,没展现出一个女特务的机灵果敢

    5分钟前
    • 我叫好开心
    • 还行

    还行吧。诗诗挺好看的,但是比起伪装者剧情还是差了点儿,希望后面能有改变。

    9分钟前
    • 我lu不会飞
    • 还行

    诗诗女神~

    10分钟前
    • 老黄鱼
    • 还行

    喜欢王千源,刘诗诗一般吧,没有预想的好

    14分钟前
    • 卡卡卡卡卡卡卡
    • 还行

    不是谁的黑粉,客观说一个细节,刘诗诗和王千源第一次重逢,王千源的百感交集和刘诗诗的面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不放闪回,我都觉得刘诗诗想表现的是——遇到老情人,尴尬癌都犯了。

    15分钟前
    • Lucía
    • 还行

    王千源的人物不是很饱满,但是男二曹炳琨内设特别好,对外的心狠手辣,对待红菱的温柔,眼神中全是爱意。诗诗这部剧也是满满的惊喜,眼神里面满满的戏,礼物支持

    18分钟前
    • 爱是时间
    • 力荐

    看了两集,暂给三星。剧情走正剧风,没有借刘诗诗披偶像外衣,但精彩度不够,人物设定和关系俗套了。两位男主演气质符合角色,演技也可以。刘诗诗大家闺秀感很到位,和初恋闪回笑得温温柔柔,但作为特工聪明和机警不够,细节表情不足,如偶遇初恋时面瘫了,没表现出压抑的震撼。

    20分钟前
    • 晚安
    • 还行

    此劇看點滿滿,在現在滿屏打著諜戰幌子的偶像劇前面,黎明決戰很吸引人。視帝王千源和當紅花旦劉詩詩的組合讓人眼前一亮,兩人的感情戲讓我十分期待,話說千源大哥的學生裝扮竟然沒有違和感,果然演技就是王道,劉詩詩飾演的特工宋紅菱讓我很是驚喜,眼神裡滿滿都是戲,身段也很棒,劉江導演必須讚!

    22分钟前
    • 万古
    • 力荐

    看了前两集,远不如《黎明之前》。刘诗诗一如既然的毫无演技,王千源也不适合这个角色。

    24分钟前
    • 蜗牛
    • 较差

    我们诗宝太美气场太强了。我全程安静如鸡

    27分钟前
    • 陈苍苍
    • 力荐

    所有分数打给王千源老师的精湛演技!

    30分钟前
    • 归属的心
    • 力荐

    刘诗诗的粉丝真尼玛跟神经病一样,刷了那么多五分,写了一堆没有一篇能看的影评。烂就是烂,使劲刷五星还是六点多分。

    34分钟前
    • 大包酥糖
    • 还行

    两星给其他演员 本来还蛮期待 不过刘诗诗演技还是没啥增长 听说还是剧中唯一一位配音的 影帝的演技感觉没有电影那么好低出预期

    36分钟前
    • ms12222
    • 较差

    这部剧太出乎我的意料了,剧情好,女主不是小白,男主不是高冷霸道男。女主绝情与深情之间相互转换得心应手,男主热血为国敢于牺牲。还有一个石明喜,重情重义明事理的汉子一个。一分给公安制作,一分给导演编剧,一分给幕后工作人员,一分给配角,一分给主角,一共五分。

    41分钟前
    • 烤凤鹅
    • 力荐

    源哥的演技一如既往的好,演绎的故事原型还是第一代公安副局长的故事,很感谢那些付出牺牲的战士,宋红菱好帅!!!打破我以往对刘诗诗的认知,很有突破,希望是个品质剧,安分不注水

    46分钟前
    • Duolake Yin
    • 推荐

    情节紧张度不如黎明之前,但是情感细腻度超前者,可以打三星到四星,喜欢里面众多配角,说实话刘诗诗是美的,面对情感和任务分别表现出了无奈和专业,我觉得不错,就算不认同诗诗,她也只属这部大剧一小部分,导演剧本众多角色也只值一星?都是一种仇视的变态心理,大部分出自别家粉丝之手

    49分钟前
    • 末末青
    • 力荐

    刘诗诗老是板着一张脸,王千源油嘴滑舌。

    50分钟前
    • 云淡风轻
    • 还行

    感觉质感不错啊,王千源刘诗诗的组合很赞啊

    54分钟前
    • momo
    • 推荐

    很喜欢这些演员,确实挺不错的,真正的实力派

    55分钟前
    • M能能M
    • 力荐

    刘诗诗又接了一个盲人角色?

    58分钟前
    • 名井南不南
    • 很差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