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悬疑片 通往春天的列车

    通往春天的列车

    评分:
    0.0很差

    分类:悬疑片内地2020

    主演:任素汐,李岷城, 

    导演:李骥,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来看我吧

    • HD中字

      不耻真相

    • HD中字

      十二公民

    • HD

      一天2017

    • HD中字

      燃烧2018

    • 嫌疑人

    • HD中字

      上帝的笔误2022

    • HD

      狄仁杰:长安变

     剧照

    通往春天的列车 剧照 NO.1通往春天的列车 剧照 NO.2通往春天的列车 剧照 NO.3通往春天的列车 剧照 NO.4通往春天的列车 剧照 NO.5通往春天的列车 剧照 NO.6通往春天的列车 剧照 NO.16通往春天的列车 剧照 NO.17通往春天的列车 剧照 NO.18通往春天的列车 剧照 NO.19通往春天的列车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讲述小镇青年寻找自我、为生活奔波的故事。将要被火车配件厂买断工龄的李大川,因意外事件被工厂保安当成小偷当场抓获,导致他失去了领取四万元补偿金的资格。李大川为了找回清白,过上了一边寻找小偷、一边为生活奔波的日子。

     长篇影评

     1 ) 东北往事,别硬挤那趟新浪潮列车

    「我不能把湖水分开,但是我能把这里变成平原,让你走过去。」

    在小说《平原上的摩西》尾声,模糊现实与神话意象的笔触,将一幕或无可挽回的东北残酷往事,推向一路通途的理想平原。

    望着《通往春天的列车》结局载着被侮辱与损害的主人公李大川一路向南的绿皮列车,第一时间浮现笔者眼前的,正是作家双雪涛所书写的“冰河平原”。

    不同的是,这份由逃离带出的“解脱”,无论从剧作理念还是背景现实上看,都无法称之为一种升华或一次解决。

    影片开篇,已然似实而虚地点出主人公人生列车“变轨”的原因:即将被火车配件厂买断工龄而下岗的他,却因被误认为偷厂里零件的贼而遭“裸辞”。

    为拿回那笔理应属于自己的“铁饭碗”买断款,李大川开启了蹲守真小偷的漫漫寒冬之旅。偶然在废品站捡到的一块“同款”火车零件,为他重新燃起生活归轨的希望……

    不同于同类类型电影以此为轴、紧凑而离奇的叙事方式,导演李骥在一次次可快速制造剧情“爆点”的时机,却不疾不徐地展示着贫贱夫妻家族景观、东北饭局家常甚至残疾人代步车“骑手”生态等需要“细火慢熬”方有味道的段落。

    这样的尝试是否为影片带来了成功呢?或许在评奖维度,它曾无限趋近。

    在去年十月,《通往春天的列车》入选第24届釜山国际电影节唯一的竞赛单元。不过最终,该单元最高奖“新浪潮奖”,还是被颁给了更具奇观性的伊拉克电影《绝命海法街》与越南电影《瘦弱少年》。

    重工业没落、青年人才流失……这些在人们脑海已打上东北烙印的现象,早在世纪之初便被王兵用纪录影像呈现于世界眼前。近20年后仅以演绎影像触碰并无差别的题材,未能登顶浪潮之巅可以想见。

    而导演似乎有意偏向新浪潮式粗糙、试错般不计空间、道具年代感的拍摄模式,也更让影片表意趋于陈旧与怪异。

    片中,一句“他微信也不回”的台词,暴露着其时间背景至少在微信广泛普及的2014年前后。可带着浓郁上世纪90年代范儿的工龄买断、倒卖工厂零件等桥段,早已不是近十年东北年轻一代所经受的痛苦。

    被寄予厚望的演员任素汐,在《通往春天的列车》中饰演主人公怀孕在家的妻子苏芳。可观众没有盼到她曾在《驴得水》《无名之辈》中自然倾泻的饱满情绪,却只等来有如清汤寡水的装饰情绪。

    在当代框架内偏要书写旧日苦痛的剧作,犯着比对任素汐的选角误用或误读更大的错误。

    同大批在外地发展的东北青年一样,导演李骥在执导这部处女作之前,已经有着多年“海漂”“北漂”的经验。

    即便将影片发生地点设立在老家齐齐哈尔,可他处处蹩脚还原老一辈口中东北往事的影像,仍时刻显示着其对于东北在地青年一代生活状态的陌生。

    在十年前同样书写东北“下岗往事”的《钢的琴》中,将时间背景就放在1990年代的张猛已然放弃对苦楚锱铢必较的笔法,转而用一场颇为魔幻的钢琴DIY秀,将一代人的东北回忆释放得轰轰烈烈。

    十年之后,这趟从东北开向幸福的列车,显然更不需要靠搜索破败往事的时光机与放大镜提供动力。

    【原载公众号《今日影评Mtalk》20200922】

     2 ) 这狗日的人生

    冲着任素汐看的这部电影。是,我迷信,我没有判断力,我懒省事儿,把宝押在人身上。就像专门从网易云里偷歌单来听一样。简单,省心,还省时。

    起码任素汐每部片子都不会让人反感,只是有时候你得有个耐心看进去看下去。

    我怕别人会各种浮躁的喷,节奏啊,叙事啊,太多没必要的枝枝叉叉,但就是这些细腻的笔触,把人的感情一点点代入东北那个冰天雪地的生活里了。

    其实任素汐是个助燃剂,主要剧情矛盾点都在大川这一个人身上了。任素汐只是大川悲情人物形象树立的一块背景布而已。可这块布,就很真实,戏真好,所有生活细节,都在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里了。

    从小就特佩服那些会讲故事的人,一个平平淡淡的小故事,也能给你讲的波澜壮阔起伏波折。我也一直在琢磨怎么才能讲好故事。我不知道李骥导演多大年纪拍过啥片,但从一接触,就觉得这是个讲故事的老手。给我讲入迷了。修机床的细节,我也去顶颗,大川被抓时候的激愤又无奈,收破烂的细节。反正哪哪儿都是真事儿,都透着味儿。

    我说是好电影,可你们就给6分,是不是嫌人家题材不够深刻,意义不够长远,剧情有些拖沓了。我反而觉得,这看进了我的心里,就像当年看狗13一样,看得人憋屈,又无处发泄。只能自己看着才6分的评分,点满五颗星,啐口唾沫,骂一句 狗B。

     3 ) 为什么要用东北“身处寒冬、很难走向春天”这个设定来讲这个故事?

    因为任素汐看的但是这个剧本什么玩意🆘

    简介是小镇青年寻找自我,他在寻找什么自我?跟自我有关系吗他也妹迷失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啊?而且哪里有买断工龄……?他是被裁员被开除,哪里被买断了?看大家的评价我甚至迷惑我看的和别人看的是一部片子吗(除非买断工龄的操作在后面才出现)。

    东北生活图景是很真实,大家的演技都挺在线。但是这场悲剧我觉得很大原因是男主个人的问题,简洁的说就是这些悲惨现实并不全赖社会,东北是很落后,各种现象盘根错节,丑恶嘴脸的人性让人无语,但是任何地方不都是这样吗?他管闲事去看零件被当成贼抓了,四万块钱赔偿款一夕之间全都泡了汤,这又不是东北地区限定操作。连活着都成问题还要和媳妇搞那一套不舍得离开家的操作,所处的县城挣钱那么费劲就情等着天上掉钱吗?有的是人放下家里怀孕的媳妇、丢下孩子去外地打工,一年才在春节回来一次,这才是真实的东北小镇甚至农村的生活。主角完全可以借钱盘小卖部开超市,但是对朋友说不出口,对岳父岳母说不出口,用装瘸撒谎来开小电三,是他非要选撒谎开电三这种作妖必翻车的路的,是他明明因为管闲事丢了工作之后还去管闲事被砸摊子的,是他不肯报警怂的只敢拿砖头子去砸人家楼但是屁都不敢放一个的,苏芳都比他像个男人。用这样一个本来就塑造的很懦弱很狗屁都不是的男性形象来叙述东北的落寞,hello?

    看了我tm气死,拳头都硬了,苏芳嫁给了一个什么狗屁男人。真的越看越无语越看越来气,一搜后面还有更恶心的情节,不看了,让男主角触发所有悲惨跟所有男人都爱我的玛丽苏有什么不同,后者被抨击没脑子,前者就可以被歌颂道破黑暗现实?

    他的悲剧有社会的因素在,但是社会不能为他的悲剧负全部责任,请不要用他被黑暗人性锁链禁锢的什么情节来表达对东北当下的批判。我知道东北确实有顽固不化的黑暗坷粒,但是,不至于。有的是活的依然灿烂的人,甚至还能回乡带动家乡农民发展、扶贫,创出就像我和我的家乡那样特别正能量天地的人生,他们一样是东北人,活的地方一样是这个冬天街道就铺满雪、春天就四处都是黑雪泥汤子刮大风的东北。

    官博宣传还说笑中带泪,呸,你也配说自己的电影能笑。

     4 ) 男二才是男一的春天

    是届金鸡奖最佳处女作提名#《通往春天的列车》#,看完拧巴半天。不是调上绿色就是春天,东北还真是黑土地。十多年前李岷城在深圳的舞台凭借话剧《我不是李白》那种似疯非疯的悸动深深打动了我,让我一直都记得他。这次他的男一号,依然是《百鸟朝凤》那种憨实到无处安放的脚色。他的春天,似乎只能寄望他的哥们何巍然,男二那种能够开动脑筋以及对哥们的真切,真是全片唯一亮点。至于任素汐,竟然还金鸡女主提名,《驴得水》时确实石破天惊与众不同,但这几年一路看下来,她演来演去也不过是她自己。

     5 ) 吃饱了还得想想事

    《通往春天的列车》,东北小城一家普通年轻人的生活,很好看。

    我的祖籍在山东的胶东半岛,当年和如今都不是穷地方。从祖爷爷那辈就闯了关东,后来是爷爷,我爸就生在沈阳。他们不是农民,是小生意人,为了更美好的生活抛家舍业去了东北,如同剧中人忍痛跑去南方,不是嫌家里穷、只是因为去的地方会更好。

    看了好多现实题材的电影,故事背景大都是发生在东北(还有很多是陕北),比如以前的《钢的琴》和最近得奖的《天长地久》,都是国营企业下岗,泥地里拔腿、土坑里刨食,套日月、讨生活……看多了难受、看完了更难受。东北,那曾经就是现在的深圳、海南和北上广,也是曾经的北美大陆和新世界——为生活所迫的人们背井离乡、拖儿带女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任劳任怨拼死拼活,难道他们是为了当官?是为了做匪?还不是为了一口饭、一张床?可如今,东北咋成了这样?怪那里的人民吗?

    看电影做影评,是要分类的。国产的现代题材电影太难了——题材有限制、台词有限制、细节有限制、画面有限制,任何不该呈现的就不能呈现…..颇多禁忌,举步维艰——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神鬼仙魔古装宫斗的戏,因为容易啊。各位网友,你们有功夫有勇气去吐槽这样的现代题材电影,不如干点别的,给自己找点乐子,那样会更快乐的度过自己的一生——何必跟这样的电影来劲呢?

    大明星大导演大投资是不会青睐这样的电影的,又不挣钱又没有回报,管他什么社会效益,与我何干?拍点乱七八糟的,大家乐呵乐呵,皆大欢喜。

    要向坚持关注当今普通人生活的电影人致敬——如果艺术脱离了真实的生活,那它只能称之为娱乐——你们看看主创名单,除了任素汐你还知道谁?这样的电影会有票房吗?会有排片吗?会有盛大的首映礼吗?会有庞大的粉丝群吗?都没有,那他们在干啥?为了自娱自乐吗?如果拍这样的电影是为了自娱自乐,还要KTV干嘛?还要小姐们干嘛?

    你可以不认同影片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和画面,但你要知道这样的生活是来自于人间。你当然可以天天在名利场温柔乡里要不醉着要不憧憬醉着,但是酒醒之后要知道——很多人甚至更多的人是这样生活着的,虽然与你无关,但与这个世界,息息相关。除非你喝了孟婆汤,那里可能更安详喜乐。

    这样的电影不能多看,伤心;悬疑犯罪的电影,伤脑;神鬼仙魔的电影,伤嘴(骂街很累的);大制作大明星的戏也要少看,伤智商。

    向关注普通大众生活的电影人,致敬。

     6 ) 专访导演李骥:东北能否通往"春天"在我心里是个问号

    尽管《通往春天的列车》是一部针对东北负面现状的现实主义作品,但导演仍然还是给影片以及“东北”留下了些许希望。

    2010年,一部描述东北工人阶级衰落现实的《钢的琴》入围了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最终获得最佳男演员的大奖。

    时隔九年,在第24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上,同样又有一部内地导演执导、聚焦这一失落群体的现实主义独立电影《通往春天的列车》入围了“新浪潮”的主竞赛单元。如今,影片终于在今天内地公映。

    与《钢的琴》的导演张猛一样,这部《通往春天的列车》的导演李骥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而这部处女长片也是他对东北当下时代特征的真实写照。

    李骥出生于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大学本科学的英语专业,毕业后工作了一段时间才决心考上海戏剧学院,之后辗转北京和上海两地,当过演员、拍过短片,开始了影视圈的打拼。但他的初衷没有想走出东北,同时周围的长辈也都不希望他出去,“因为家长都喜欢公务员那样的工作,或是待在工厂这种的铁饭碗”。

    记艺电影对导演李骥进行了长达一小时的专访

    这种东北人口流失的现状,也是电影想要表达的一个主题。

    最直接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依然是东北工业时代的没落。像李骥、张猛这一代东北人,几乎都亲眼见证了这个时代由盛转衰的过程,他们目睹过东北曾经繁华一时的景象,“我(李骥)出生时齐齐哈尔还是全国特大城市之一,当时比杭州、合肥这些城市都大”,但也经历了产业结构变革所留下的阵痛,“现在已经变成四线城市了,国家发展时科技振兴,工业确实振兴不了了”。

    所以年轻人只能走出去。李骥明显感受到周遭已经没有什么年轻人了,大家都在往外求发展。

    因为预算有限,他在拍这部电影,找了很多亲戚朋友来帮忙。他的表弟来帮他客串完一个小角色后,也离开了家乡到天津找了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对此,李骥也很无奈:“身边一直有人在走,这个问题是我拍电影时一直存在的。”

    《通往春天的列车》几乎就是在这种失落的情绪上建立起来的

    《通往春天的列车》讲述了小人物李大川意外被当作小偷被抓,导致其失去了失业的补偿金。为了找回清白,他一边寻找小偷,一边继续为了生活奔波的故事。

    这个故事改编自生活里的真实事件,就如导演自己所说“一般的作者型导演都会从身边来找题材”。李骥起初是从初中同学的口中得知这样一个小偷被抓判刑的事情,再加上前几年东北这类事情一直是全国热议的话题,于是他便结合着自己的个人经历,编写出这样一个“小偷平反”为主线的故事。

    李骥还表示,片中的“小偷”还有一层隐喻东北经济的意思,“你抓到小偷了,我们就好像知道东北的症结在哪儿了。但最后主人公没要到钱,就是我抓住问题的症结了,但我却解决不了它。”

    如此夹带隐喻又直击社会症结的故事,从剧本创作阶段开始多少就带着些灰暗,自然审查起来也会经历一番拉锯。第一稿剧本通过审查时,上面的意见就是需要改一改。李骥也自知第一版中的人物太过消极了,整个生活没有一点希望。于是他尽量在文本中加入一些积极的内容。同时也改变原本的纯文艺片思路,增加了更多的情节,使得整个故事的娱乐性也大大增强。

    之后李骥找了好多家小成本文艺片的制片公司,终于找到了投资。由于资金有限,也不可能找到太有名的演员,最后确定了任素汐和李岷城两位独立电影专业户,来扮演片中的男女主角。

    影片的全部拍摄时间只有19天,每天基本上都要拍到夜里的十一点,甚至还有几天熬夜拍到凌晨三点多。再加上拍摄期间,正好赶上东北最冷的三九天,导致整个过程中的条件都相当严峻。

    幸亏两位主演都是有足够经验的专业演员,不仅全程跟组拍摄,而且效率极高,很多镜头都是按标准完成表演一遍过,很少让导演重拍。

    任素汐甚至还做足了功课,花时间研究了地道的黑龙江口音,很多腔调与用词连李骥都说不出来,“”比如‘因为啥啊?’,她能说出‘因物啥呀?’,这是很东北的腔调,一个青岛人是不会说的“。

    《通往春天的列车》是任素汐拍完《无名之辈》后空闲下来接的戏

    尽管《通往春天的列车》是一部针对东北负面现状的现实主义作品,但导演仍然还是给影片以及“东北”留下了些许希望。

    影片的结尾,李骥将齐齐哈尔白色的冬天慢慢变成了绿色,就像绿色代表着春天一样,虽然有点超现实,却多少能给人一些对希望的遐想。但现实中的东北何时才能通往“春天”,在他心里依然是个问号。

    (以下是专访实录)

    记艺电影:导演能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经历吗?

    李骥:我最开始是学英语的,07年毕业找工作,工作以后我才考上戏。一开始朋友硬拉着我到北京来找工作的,之后因为一些工作的变迁,我去到上海,又有一份新的工作。但我初衷不是很想出来,我很多东北家长也不希望你出来,因为家长都喜欢公务员那样的工作,或是像工厂这种铁饭碗。

    记艺电影:先介绍一下拍这部电影的初衷。

    李骥:拍摄地是在齐齐哈尔,首先我是齐齐哈尔人,一般的作者型导演都会从身边来找题材。这个故事的背景就改编自真实事件。我同学就是拍摄电影那个厂子的工人,他会跟我聊一些工厂里发生的事情,小偷被抓住判刑这种,前几年正好也是东北被全国讨论比较多的一个话题。

    就是想过这些事儿,加上人口流失,以及我对东北精细的一个认识,写出来这个剧本。大川抓小偷这个事,就相当于东北的经济,你抓到小偷,就好像我们知道东北的症结是在哪儿了。但是大川没要他钱,就是我抓住问题的症结了但我解决不了它,这个隐喻比较深。东北朋友解决不了他自己的问题,所以我就必须得走,是这样一个想法。

    记艺电影:借主人公的行为表达出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李骥:是是是。拍片的时候有一些县里的小领导就会说,东北以前有多少多少贡献,跟我说这个不能拍。其实我不想把以前的事翻出来撒盐,我就想拍我认为当下的人到底是一个什么状态,现在就是真的没有什么年轻人了,我朋友都在往外走。我找我表弟演了一个角色,就是废品站被揍的弟弟,拍完他也走了。他现在在天津,找到一份比较适合的工作,至少一个月挣七八千吧。就是一直有人走,这个问题是我拍电影时一直存在的吧。

    记艺电影:这种“出走”是什么原因呢?

    李骥:东北的发展是因为工业才发展起来的,工业带来了一个城市的兴盛。我出生时齐齐哈尔还是全国特大城市之一,当时比杭州、合肥这些城市都大。现在已经变成四线城市了,我活了三十六年,经济落到这个份儿上,能是人的问题吗?不是人的问题,跟社会、国家调控有关系。东北这个顽疾,不是说国家调理个七八年就能调回来的,需要很漫长的时间。现在国家发展时科技振兴,工业确实振兴不了了。

    记艺电影:审查的时候又遇到什么阻碍吗?

    李骥:一开始这个戏让局里给驳回了,意见是说"这个片子太灰太暗,还是请你稍微改一改。"我知道写完的片子就是灰暗的,还能怎么改啊,但回得很积极。第一版剧本中大川这个人物一灰到底,完全被逼走了,没有一点希望。后来改的版本将原来一个纯文艺片,增强了许多情节性。我的主题保住了,大川这个人物积极一点,没那么背了。我是可以接受的,出来效果还可以。

    记艺电影:所以这是您的创作动机?

    李骥:人口流失这个东西好像没有自己的表达,我也没太说这个问题,就是说他走了之后我会想:为什么会往外走。结尾是绿色的,也是想给东北留个希望,把冬天的样子慢慢渐变成绿的,有点超现实,想给人一个希望。

    记艺电影:所以这也是片名的由来?

    李骥:"通往春天的列车"这名字其实有点讽刺,画面的春天也是导演主观意义上希望它是春天,但究竟能不能好,是不是开往"春天",我心里是个问号。

    记艺电影:找人投拍困难吗?

    李骥:一开始我知道新导演肯定不会拿到很多钱,我就拿着剧本,投给小成本的文艺片公司,有毕赣《路边野餐》的出品方、冯涛导演的一个出品公司,还有李睿珺的《告诉他们我乘仙鹤去了》那个公司……这片是低成本,所以一开始找了两个演话剧的演员,但觉得不适合,最后还是确定了任素汐和李岷城。

    记艺电影:片子的影像质感确实是那种没落的清冷。

    李骥:没用什么打光。外面光线打进来,屋里没有任何光。东北的大气还是很透视的,没有什么污染,没有工业,空气质量特别好。

    记艺电影:听说只拍了19天,每天大概要拍多长时间?

    李骥:最晚的时候拍到凌晨三点多,这种情况有三四天,基本上都是拍到十一点左右。

    记艺电影:有遇到一些技术上的难题和执行上的困难吗?

    李骥:(气候上)三九天,那一年冬天正好赶上特别冷,冻得两层羽绒服一直没脱掉,东北冻透了,从小到大第一次被冻透。本溪的几个演员来不了,所以我就让制片导演和制片主任,一人准备一个角色,我自己也准备了一个角色,不行的话咱们就上。

    记艺电影:两位主演的档期?

    李骥:任素汐和李岷城都是跟全程。李岷城必须跟全程,任素汐头几天没戏,她说:"你不会等到后几天让我天天熬大夜吧?"我说:"没有没有。"

    片中的任素汐和李岷城

    记艺电影:感觉任素汐片子比较多,应该会很忙吧?

    李骥:当时还行,因为她刚拍完《无名之辈》,歇了一段时间没有戏,一直在演《驴得水》那个话剧。

    记艺电影:沟通起来都是比较顺利?

    李骥:他们俩比较专业,很少让你重拍,表现至少能达到标准以上。

    记艺电影:他俩的这种口音是您来亲自教的吗?

    李骥:李岷城是东北人,所以不存在口音问题。任素汐她自己做了功课,她有东北那个词,我都不说的她能说出来,比如"因为啥啊?"她能说出"因物啥呀?"这是很东北的一个腔调。她肯定是自己做功课了,不然她一个青岛人不会说这些。

    记艺电影:那您内心有没有设定想拍哪种东西?

    李骥:我还是想拍类型片。我正在写第二个剧本,也是根据一个真实事件改编的,还是发生在东北,具体事件就不说了,我觉得这个事件蛮有意思的。

    记艺电影:城市还是齐齐哈尔吗?

    李骥:故事是在齐齐哈尔发生的,但我不在齐齐哈尔拍。齐齐哈尔人都知道这件事情,改编得拿到别的城市去拍,但齐齐哈尔的极个别厂子还可以用。


    看最好的电影版本,值得你更好的记录

    记艺APP,记录你的迷影生活

     短评

    2.5。平时那些电影,没有必要最后被警察抓到的时候,偏偏要加一个那样的字幕或结尾。现在有一个剧本,可以光明正大的展现警察的英勇神武的时候,你不加,不加也就算了,还出车祸……干啥呢??太膈应人了。结尾还有一个社会主义东北工业区的发展字幕,比以往的字幕更无语……

    5分钟前
    • kakakarl
    • 还行

    以为故事终于要发展到高潮了,结果放了几张PPT之后结局了。把社会那套不收钱不办事的风气拍的挺好的,不过编剧还是对底下人民了解不深入,结局应该是男主报了警,然后又发现警察、厂长、保安、小偷一条龙服务上下勾结,甚至专门设局坑这些工人,不仅骗钱又可以不发赔偿金,继而男主绝望离开,这剧情不就连上了吗

    9分钟前
    • 葵花走失在2007
    • 还行

    作为处女作还是可以的,任素汐的表演给电影增色不少。看完觉得东北真的让人(尤其是年轻人)好绝望啊,在街头真的是不能看多两眼不然就干起来了哈哈哈。10.6@BIFF第五部

    11分钟前
    • 又又
    • 还行

    釜山放了期待已久任素汐新片,通往春天的列车。喜剧色彩,加点纪实片的感觉。讲述李岷城扮演的东北小伙因为被扣莫须有的罪名被开除,扣除补偿金。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开始做小买卖,开小的士,这一切都真实地记录下来了。而且李岷城演的特别赞,特别有东北人的味道,憨厚,老实,仗义,正义感十足。任素汐搭档李岷城作为他的妻子也很厉害,非常强势的女人,对于李岷城的角色基本上就是妻管严的节奏,让他这个劲做傻事的人不得不诚实交代。里面有不少生活的小幽默,和人物命运的惊人反转。蛮期待明年国内上映。

    14分钟前
    • 逍遥侠客
    • 推荐

    民警:人民当警察👮(齐齐哈尔)

    19分钟前
    • 秋天的明明
    • 还行

    作为处女作而言还是应该鼓励,完成度也不错,东北工厂故事现已成为一种时代叙事,开电动三轮、扮残疾人,而被遗弃的他们是真正的残缺体,连与妻子做爱也不被允许的阉割。三星半。

    24分钟前
    • 闵思嘉
    • 还行

    真就是东北一片苍茫,就在这样破败阴沉的环境中,无法抽离,只能无奈的做选择、做坏事。任素汐的表演撑起了很大一部分,但整体来说还是平庸了些,新人导演的手法稚嫩了些。

    29分钟前
    • 后自愈
    • 还行

    影像质朴,不玩虚的,也有缺点。但很可贵的是它展现了当代东北小城市的真实境况。能看到生活和生活里的人。一提到东北人可能会让人觉得很能吹牛逼,狡黠、光说不干。其实这只是一种,更多的是普通人在默默承受王八犊子般的生活。克制的表达这很赞。在片子里也能看到哥们情,夫妻间的相互支持。片名原来的名字更好吧,春天在哪里是个疑问句,妥协之后的肯定句和片尾绿色的植物也无法为东北失落的工人和他们的家庭正名,他们无法获取自己的身份,哪怕自己还自己清白。无论怎样,重要的是自己知道自己是谁,就足够了。这是这部片子最动人的部分。

    32分钟前
    • Sorry姐
    • 推荐

    整挺好,脚踏实地的片儿,20200917-18@佛山南海新都会城丰影城杜比全景声厅一个人包场去了趟儿东北,爽。

    34分钟前
    • 深夜声噎
    • 推荐

    点上别人灵位借来的香烟,欣赏新春佳节剩下的烟花,小偷和穷人彼此坑害,底层人和残障人相互扮惨。别人偷窃安上了你的罪,别人打架弄乱了你的摊,拎了自尊求上级高低给使使劲,上级甩下信封笑你自尊一文不值。更多人则是那废品站老板,工厂保安,斗殴的围观群众,助推社会向更弱者抽刀,向更强者献媚。

    36分钟前
    • 西楼尘
    • 较差

    重庆青年影展长片竞赛作品。写东北下岗工人的丧气生活,两个演员不错,但情节故事新意不多,逻辑情理把握不够好。

    39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还行

    记于釜山电影节 映后一个韩国观众GV提问说觉得男主角太帅了帅到无法沉浸于这个电影当中 问为什么选了这么帅的演员 以前中国导演选角没有选这么帅 为什么选他 结果全场爆笑导演说第一部片都会找跟自己像的哈哈哈哈(这样夸自己绝了呢哈哈哈 是真的像!

    41分钟前
    • 不吵不鬧煩惱少
    • 还行

    昂昂溪,太惨了。各种场景都很眼熟。

    46分钟前
    • 到里斯本看海
    • 还行

    东北生活 人间真实

    51分钟前
    • savi
    • 推荐

    #2ndHIIFF# 最后那一长串战略宣传没必要,真没必要。片子吧,不讨厌,就是没劲。故事太肉,我一个南方人看男主那性格我都难受,角色动机也弱;表演吧,没啥亮点,求各位不要再尬吹任素汐演技了谢谢,她只会面无表情+突然哭的演法。至于什么社会性反思意识就算了吧。最主要的是,这片感觉一半的镜头焦点都是虚的,空镜全是糊的,摄影师有事吗?最后想说的是,所谓底层小人物的“善良底色”已经被各位华语创作者们差不多消耗完了,不知道你们咋想,反正我是真的看够了。我想看到的是真正的“人”,对待社会体制环境家庭各种,会愤怒狂躁崩溃,而不是只会隐忍宽容释然。当然不需要每个人都做娄烨,高举反抗的旗帜逆流而上,只是如果连一点起码的逆反性格都没有的话,就太假了。

    56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较差

    想起了曲婉婷她妈干得操蛋事,真的恶心!

    57分钟前
    • 怂囧小赫
    • 还行

    这年头,能看到一部极度朴素,不装逼不做作的电影,也是挺不容易的。

    58分钟前
    • Piu
    • 还行

    任素汐的表演精准但是角色上依旧没什么突破 好遗憾啊

    59分钟前
    • 村里种树
    • 还行

    整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该打炮的时候不打炮,一定好人没好报!

    1小时前
    • 邢早早
    • 还行

    因为没有做爱而引起的一堆屁事?

    1小时前
    • 一目附噢
    • 较差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