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综艺 圆桌派第四季

    圆桌派第四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综艺大陆2019

    主演:窦文涛,周迅,马未都,陈坤,梁文道,武志红,蒋方舟,王晶,周轶君,马家辉,张亚东,魏一平,严歌苓 Geling Yan,汪海林,金宇澄,蒋丰,梁龙,李玫瑾,王蒙,朱大可,李菁,魏武挥,陈晓卿,罗朗 

    导演:苏雷 

    猜你喜欢

     剧照

    圆桌派第四季 剧照 NO.1圆桌派第四季 剧照 NO.2圆桌派第四季 剧照 NO.3圆桌派第四季 剧照 NO.4圆桌派第四季 剧照 NO.5圆桌派第四季 剧照 NO.6圆桌派第四季 剧照 NO.16圆桌派第四季 剧照 NO.17圆桌派第四季 剧照 NO.18圆桌派第四季 剧照 NO.19圆桌派第四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圆桌派》是一档最下饭的聊天综艺节目,由著名媒体人、文化名嘴窦文涛携手优酷“看理想”倾力打造。不设剧本,即兴聊天,平等视角,智慧分享。

     长篇影评

     1 ) 窦文涛也为「烂片王」洗白?

    《圆桌派 第四季》已经开播两个多星期,“老司机”窦妈也回来啦。

    不过勇哥追了两周,突然发现《圆桌派 第四季》变了

    变得越发深沉,好像不再是那个老友聚会,闲暇唠嗑的最佳拌饭节目了。

    虽然豆瓣评分还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准8.9分,但作为一档综艺节目,勇哥还是发现了其制作上的一些问题。

    比如第一期陈坤和周迅关于男女之间可不可以做朋友的讨论,就被广大网友吐槽无聊、不接地气。

    不过勇哥看后,虽然也发现这期节目呈现混沌状态,但究其原因,并不是源于嘉宾发言不接地气,而是整个嘉宾组合出现了问题。

    导致老友的共鸣感和奇妙的化学反应严重缺失。

    比如让窦文涛+马未都+陈坤+周迅的组合,来讨论关于“朋友”话题,就不太合适。

    虽然从节目中能看出,陈坤和周迅的态度绝对真诚,都是在诚实的表达自己。

    但问题在于,二人把话题上升到哲学时,在场没有一个嘉宾能将问题核心提炼出来,用更深刻的视角加以总结。

    试想,如果节目再请来位哲学家。

    不仅可以将陈坤的观点升华,还能将思想更加准确的用通俗语言传达给观众。

    再加上马未都丰富的生活经验,现身说法,一场看似高深的主题,出现这样的思想碰撞,同样会有趣。

    但新一季的嘉宾邀请,却在这方面出现了重大疏漏。

    像对明星嘉宾的了解不够,过多表现明星的言辞,导致节目常常出现访谈式节目中,明星嘉宾一言堂情况。

    而这种一言堂的情况,在第三期王晶做客的时候,则表现的更加明显。

    尽管这一期观众反响很好,但实际上,观众只是被王晶表现出的人格魅力所感染,节目的隐患却表现的非常突出。

    对明星嘉宾言论缺乏另一种专业角度解读,就导致窦文涛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看似犀利,却都能被老狐狸王晶一一化解,不着痕迹。

    比如综艺感强,气场大的王晶一出场,就被窦文涛冠以“耿直的boy”的称号。

    这不,还未开机前,窦文涛就来了个“真诚测试”,问题很大胆——

    王家卫好还是贾樟柯好?

    超敢说的王晶的回答也很直接——

    王家卫。

    窦文涛:贾樟柯不好吗?不好在哪?

    王晶:技术不行。

    哈哈,王晶你瞎说什么大实话。

    王晶的这张嘴啊,着实厉害,专业严肃又有逻辑,气场强大到完全改变节目的风格走向

    梁文道连不上文化、周轶君拽不上哲学历史,窦文涛作为把握节目节奏的主持人竟然接不住话。

    但反观王晶的表现,用其他嘉宾完全不了解的知识经验完全控场

    聊到王家卫,寥寥几句就把准了王家卫的脉。

    拍戏无剧本、等灵感、周期长。在王晶来看,那是人家做事的准则。

    “你理人家什么呢?人家自己找钱来亏的。”

    聊到喜剧,王晶就聊出了创作喜剧的规则。

    “现在没有一个我满意的喜剧演员,所以我不敢拍。有跟你想法一样的喜剧演员,你才能拍出最好的喜剧。”

    身为香港人的王晶,深知自己与内地人的语言笑点缺乏共鸣,即便通晓喜剧创作法门,想逗笑内地观众,仍是件不太简单的事情。

    聊到“烂片王”称号,王晶语出惊人“说我老拍烂片的,其实就是嫉妒我的票房好”。

    懂生意,懂市场,在电影专业制作上也摸得门清的内行专家王晶面前,三个外行嘉宾竟然的全面倒戈。没能说出任何差异有效观点。

    但试想如果节目中加入一个不同类型的强气场导演,发表不同的个人见解,形成聊天中的头脑风暴,岂不更加精彩?

    再来看第三期有趣归有趣,可无外乎是满足了大众的吃瓜心理

    实际上节目完全变成了电影行业大爆料,外加王晶的“洗白”现场

    当王晶聊到香港电影黄金时代,坦言最忙的时候,一天竟然可以跟3个组,制作到上档,一部电影最短时间只用5周

    放圣诞假的时候,想要投拍电影的老板约他出去饮茶,席间便能拍板一部元旦或是春节档的电影。

    由于市场红火,注重效率的香港电影人连轴工作,并不鲜见。例如发哥,拍摄《英雄本色》的时候一人同时轧了4部戏。

    周润发的角色原本是个配角龙套,但导演拍着拍着,愈发觉得这个人物有意思,临时给他加戏加到最后,成了主角。

    然而神奇的是,当时的香港电影就在这样的“粗制滥造”下,意外的大获成功。

    这种搁在今天看,根本不敢想象的情况,却在当时的香港,制作出众多经典影片。

    可随后,紧接着就是香港娱乐市场的衰落,资金链的断裂,开工都成问题。

    实在让人疑窦丛生,不过在王晶看来,香港市场的衰落与台湾的资本撤出港产片市场有直接关系。

    除此之外,老王还一语道破天机,这跟导演人才的状态有关。

    纯工业化流程下,香港电影虽然可以维持一段时期内的旺盛蓬勃,但人才是会老去疲倦的,精品难在很自然。

    至于谈到王晶避不开周星驰,节目中,他索性把星爷的老底也给揭了——

    作为喜剧演员,星爷不仅是空前的存在,在他淡出影坛之后三十年也无人能出其右。

    至于《新喜剧之王》,王晶直言,周星驰的这部作品比前两部都要好,只是观众不买账。

    究其原因,还是和主演王宝强有关,认为星爷在选角上没有把控好。

    星爷最成功的地方在于他独特的动作和自成一派的表演风格,在他自己执导的作品里,很多角色应该怎样演他都会自己先示范一遍。

    对应的演员去模仿和摸索,再走一遍,但其他人很难再表演到他的程度,有他的神韵。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王晶如此欣赏星爷,为什么没有继续合作呢?

    王晶的回答四两拨千斤,“目标不一样了,他也想做导演了”。

    其实看完整期节目,相信不少观众大概都会对这个,想象种酒色财气的王老板有所改观。

    但放下吃瓜快感仔细思考,勇哥的感受却是,除了接收到一些王老板眼中的片面事实,没看到任何思想观点碰撞。

    而这也便失去了《圆桌派》存在的最大意义,如果长此以往,我们一直热爱的看理想系列,还与普通综艺节目有何区别?

    《圆桌派》又凭什么放言是引领思维的文化节目呢?

     2 ) 别把谈话做成了访谈

    圆桌派,应该是大家观点和思维碰撞的平台,圆桌边的四人对某件事,某个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加以佐证,围观圆桌的人一定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态度,在这种接收信息和交流的互动过程中学习吸收并成长,这是谈话类节目的精髓所在。

    S04E01却差点做成了明星访谈,幸好有马爷两度把节奏拉了回来。

    周迅和陈坤的神仙友情确实令人羡慕,但同时也难以复制。马爷和两位都提到了演员这个职业的特殊性,这也正是这种爱的关系缺乏普适性的原因。因为特殊,所以难以引起共鸣,从而文涛得不停的对两位提出问题,而问题即非专业知识,又非行业内幕,导致整期的节奏让人难以适应又显得太过虚浮。

    反观何冰老师和汪海林老师做客的几期节目节奏都没有如此令人略感失望。

    当然,这只是第四季的开篇,好饭不怕晚。同时也不应过度苛责,毕竟好的谈话类节目已经屈指可数了。

     3 ) 王晶牛

    聊天节目活生生被王晶的强大气场逼成专访。梁文道连不上文化、周轶君拽不上哲学历史,窦文涛作为把握节目节奏的主持人竟然接不住话一度尴尬。

    王晶这个耿直的boy其实专业严肃有逻辑,一档综艺节目做成电影行业大爆料😱与想象的酒色财气王老板完全不一样。

    虽然唠不成其乐融融的一团,三人全面倒戈显然外行,不妨碍这期圆桌派太有意思。

     4 ) 《圆桌派》第四季观后笔记

    等了一个月,看来《圆桌派》第四季的最后一期暂时是放不出来了,索性先把之前的观后笔记发出来。

    非常推荐圆桌派的节目,2019年能遇到它时我的幸运,给了我很多思考。有一帮好友,在一起推心置腹的聊天,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第四季基本上是同步追的,每一期看完必写观后笔记,因为集数较多,我比较推荐以下几期:

    第3期讲“执生”:刷新了我对王晶导演的认识。

    第4期讲“打工”: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劳动再生产理论,要注意不要因为工作而产生内耗,竭泽而渔。再生的条件:一是热爱,二是职业精神。

    第7期讲“原生家庭”:学点心理学总是好的,有助于你拥有解释生活的能力。

    第15期讲“偏激”:推荐父母们去看一看。

    第17期讲“流量”:这一期我被马家辉圈粉了,每种存在都有其价值,关键是你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第25期讲“游历”:罗朗给人惊喜。

    以下是分集笔记:

    1. 我们:陈坤&周迅

    从大数据角度来看,传统意义上的家庭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多志趣相投的人汇聚到一起,形成一个小群体,发挥自己的价值。

    2. 高配:隐形穷人

    我觉得这是一个被媒体夸大的话题。我身边的朋友,包括我在内,都是非常理性的消费。

    在如今的消费社会,各种商家都在怂恿着年轻人去买东西,但是有多少东西是真正值得买的,如何区分出自己的需要和欲望。

    其实,我觉得这个话题被媒体无限放大了。我身边的很多年轻人,包括我自己,都不会随便浪费钱,相反还会特别省钱,当然这和行业也有关系,我觉得程序员并没有太多需要花钱的地方。

    另外,如何抵御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最好的方法还是要去找到自我。只有自己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并且建立起满足感和人格自信,才不会陷入买买买的漩涡,被他人和社会带着走。

    3. 执生:王晶和电影

    香港有一个词,叫做“执生”,最早出现在演员表演中,意思是随机应变,是香港人引以为豪的强项。

    另外王晶导演真的是由智慧,不拐弯抹角,接地气,听他讲话扩大了我的世界认知。

    看完这一期后,真的感到王晶导演是有智慧的人。他对电影行业有非常清晰的认识,对什么是好电影也有自己的界定,对喜剧电影也非常有研究。

    总之,这一期节目突破了我好多过去的认知,我最大的收获是,看问题不要看表面,要看他背后深层次的东西。比如对于如今这个时代什么是好的电影,王晶的标准就是票房,只要有人愿意买单就是好电影。

    中国是一个差距非常大的社会,底层人口和上流社会相去甚远,虽然在一线城市生活,但我们不可忽视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力量,很多消费潮流都是由他们带动的。比如说抖音快手,至少在我身边,我发现玩的人很少,但是放到三四线城市,可能就不一样了。

    所以,我今天的世界观又再一次延展开来,在物欲横流的消费社会,有很多难以解释的现象,但是尝试去剖析其中的服务人群,去了解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人的心态,你也许能更好的理解这个社会。

    4. 打工

    996,真的是讨论不完的话题

    梁文道老师提出了一个“劳动再生产”的角度,我觉得很有启发。

    “所有上班的人,都在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老板,出卖自己的薪水,获得奖金。

    劳动力这个东西,不是无限供应的,人不是机器,劳动力是需要再生产的。

    劳动力怎么样才能再生产呢?比如说我要有充足的睡眠,我要吃东西,我要休息,我要维持跟家人的健康关系,我有我的业务爱好,让我这个人才能源源不绝地生产出充沛的劳动力。

    好,现在996这种东西的问题在哪儿呢,就在于它剥削掉你生产你自己劳动力的时间。就是老板要你卖劳动力给他,他连这个生产劳动力的时间都把你拿掉,那么这样长久下去呢,比如说干了5年,10年,身体不行了,如果一个员工最终真垮掉了,或者说因为他劳动力再生产跟不上,那他劳动表现就不会好,绩效也不会好。这时候你知道什么结果吗?炒掉他,换一个年轻力壮的生产力还足够的人,这才叫是最大的问题,是一种剥削。就是说你一个员工,被你压榨了几年之后,他的劳动力再生产,可能就恢复不过来,恢复不过来的时候,对老板来讲的办法,就是把他弄掉,换一批,这才是残酷。”

    至于什么样的996才是值得的,过去我一直没想明白,我觉得现在可以用劳动再生产的理论来解释,当一份工作,能让你保持进步,不断的优化工作方法,提高效率,创造出新的劳动生产力,构成良性循环,我觉得就是好工作。

    而如果只是每天在消耗精力,获得不了进步,30岁之后还面临淘汰风险,劳动力用尽,没有再生产的能力,我觉得就不是值得做的工作。

    5. 自在

    求不要再请明星了,一直在谈自己

    6. 情绪

    请明星的这两期质量实在太差

    7. 原生家庭

    首先是自制自律和他制他律,在我们中国社会,由于小孩子从小都是他制他律,所以他们容易被控制,比如沉溺电子产品,而在国外提倡自制自律,小孩子拥有独立意识,也更容易为自己的人生做出选择。反观中国的孩子,在大学时很苦,一到大学就开始放纵,浪费四年黄金时间。

    苦情社会,中国是一个寻母社会,在我们的文化里,父亲往往是缺失的,而相比于国外,却有很多父子之间的剧情。对于寻母社会来说,由于重男轻女的影响,女性只有当了妈的时候才拥有权力,所以也造成了对子女的控制。

    最后,在家庭结构里,权力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如果摆脱父母对子女的控制欲,觉醒后的小孩可以从小事做起,慢慢的让父母觉得自己成长了,子女才能够在权力关系中未自己争取更多的选择权,活出自己的人生。

    8. 熟人社会

    看了后,对潮汕人还是挺佩服的,广东人有很多勤奋努力的特质。

    9. 血拼

    关于买买买的那些事,文涛在节目里的那段粤语非常高能。

    10. 赌女

    这一期没啥感觉

    11. 星婚

    生活的乐趣和利益绑定在一起,那肯定是落霞与孤鹜齐飞。

    12. 沪生

    想要了解上海人的可以看这一期。给我的感觉是,上海人精明、细致。为什么垃圾分类要先在上海试点,因为如果上海人都做不好,那么全国就都做不了了。

    13. 日本

    任何民族都有他的文化传统,日本民族给人的感觉就是严谨、认真、细致,然而在日本依然会有很多不满足于约束的反叛者。

    我们去了解别的民族文化的同时,也会更加认识我们的民族,从而有一种把自己置身于宇宙之中的感觉,在更宏大的层面上去思考问题。

    这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事儿都不是事儿了。

    日本文化里有个词,叫做一期一会,这是我想用来做总结的。

    14. 乐迷

    这一期有张亚东老师坐镇,主要讲的是中国乐队,有很多专业的观点。

    15. 偏激

    非常喜欢的一期,推荐所有父母去看一看。

    我小时候就因为父母非常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人格一直是残缺的。“父母皆祸害”。

    对待小孩子,最需要的是和他站在一边,然后去引导。我觉得如果我能够成家,我未来一定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父亲,在中国所有90后父母中有着重要的表率作用。

    16. 睡梦

    这一期聊睡眠,请到了王蒙老师,我觉得这一期的质量挺高的。从失眠的话题入手,聊到了很多违反我们认知尝试的东西。或许,失眠不是一种病,只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而已。在古代,没有谁规定必须11点睡觉,睡满8小时,在现代,失眠或许也是劳动对人类异化的一种表现。

    17. 流量

    重点是你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马家辉

    我觉得这个世界上的人逐渐分化成两种,一种是追逐流量派,他们利用最新潮的媒介,利用人性的缺陷,去为自己谋利。另一种坚守内心派,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流量,但是他们知道什么是意义,什么是真善美。

    这两类人都没有对错,也不要互相瞧不起对方,都是存在的一种方式。

    你选择哪一种?

    18. 防身

    这几推荐女生看。

    19. 买单

    感觉参考意义不大

    20. 汉字

    很有文化的一期,收获很大。王蒙老师常来。

    21. 拖延

    马家辉:生命的过程正是一个拖延的过程。

    这集从拖延引申到了生命的意义,真不容易。

    鸵鸟心态: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不敢面对问题,明智问题发生也不会想对策,就像鸵鸟被逼得走投无路时,就把头钻进沙子里。

    22. 肉味

    陈晓卿:食物是最好的桥梁,它们能让我们彼此了解更多。我们通过食物能读懂这个星球。

    吃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外国嘉宾罗朗也非常不错。

    梁文道:很多美食博主根本不懂什么叫做吃。

    23. 误读

    周轶君:人脑的智能是小数据,人工智能是大数据。

    马家辉:语言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

    24. 斜杠

    梁文道:我不能让我吃饭被唯一的东西所绑着。

    马家辉:生命最困难的不在选择,而在放弃。

    窦文涛:永不放弃?永远放弃

    窦文涛:欲望和理想有什么不同,一定要有结果的是欲望,热爱过程的是理想。

    窦文涛:不是做你最想做的事情,而是做你最能做的事情。

    窦文涛:掌握度,才能达到心安。

    25. 游历

    罗朗:旅行就是那个目的,就是体验。

    窦文涛:一线大城市是江湖,二三四五线城市是道场(修行,找体验)。北上广的年轻人反而忙着生存,二三四的年轻人反而精神世界需要填补。

    罗朗:你想住博物馆吗?

    蒋方舟:城市无故事

    罗朗:你要寻找的,永远都在你心里,但是如果你不出门,你永远发现不到它。

    蒋方舟:不是要活得更好,而是要活得更多。

    26. 亲情

    谈父母的一期,我感觉每个人的出生不同,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也不同。

    27. 分手

    窦文涛:别人拒绝我的时候,编了一个谎言,我认为是一个很大的面子,我应该感恩。

    蒋方舟:如何让别人没法拒绝?送一个东西,让别人是无法退还的。

    窦文涛:考虑到别人,考虑到别人的心,体贴,thoughtful,这个总应该赞美的。马家辉:亦或是一种保护。

    看到一句弹幕说,考虑到别人,怎么会觉得累,这只是一种情商的自然输出。

    28. 独居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周轶君:一个人去旅行,常常有一个非人的伴侣。

    叔本华:才思卓越之士,往往都是偏好孤独。

    其实,这一期并没有让我感到有很多收获,可能几位比较年长,和我不是一代人了吧。我选择独居,一是习惯,二是宿命。

    29. 菜市

    陈晓卿:你看一个城市的菜市场,你和这个城市才有了肌肤之亲。

    看了这一期,感觉成为美食家是有条件的,我自己就属于晓卿说的食冷淡的类型,原因可能是从小对自己欲望的克制,使得我能够极力克制自己过上一种低欲的生活。或者说,我的快感来源不在外界,在内心寻找就够了。

     5 ) 琐记

    e01朋友。周迅说男闺蜜和男朋友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有要求。 e02高配。文道说去寻找一个完美的对象,于是在脑子中树立起一个画像,于是到最后,爱上了永远不可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是自己脑中的那些标准。 e03执生或者说喜剧,王晶很有才啊。他也让我明白了影视行业的门槛。 e04 996是一种竭泽而渔,但boss不在乎,韭菜多的是,是吗? 剥削自己也是不应该的。 996是否即便作为一种选择也是不可接受的吗? e05 自我世界 张亚东说不排斥对他来说就是讨厌的一种委婉表达,我也是。 e06 情绪 人会犯错,这是人之于人工智能最大的优点。 e07 冤家 总得找个人归罪,“负责” e08 摆不脱的熟人,或许人真的是社会性动物吧。 e09 消费维权服务,香港服务业一个神奇的存在。还是这些老人聊起来尽兴。

    e10赌还是两性?脉络很重要。 e11 文涛说,公开声明有时比私下的话更值得信赖。

    e12 腔调,语言背后的文化很有趣。不响,鸡犬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我很喜欢。

    e13 日本,不管你是喜欢他还是憎恶他,首先你要了解他。

    e15 教育 先严后宽,养育是教育的资本,先赞同后讨论

    e17 流量 不知道为什么,特别反感那位先生。

    e18 防身 要么就只谈利益,要么就只谈感情,在两边摇摆的人受伤最深。

    e19 饭局 如果可以OB饭局,我倒是愿意。

    e20 汉字 天雨粟 鬼夜哭

    e21 拖延 文涛说,把道德上的问题换成病理上的解释会好很多。

    e22 肉味 陈晓卿谈到美食时眼里的光芒和喜悦能够让我也高兴起来。

    e23 误读 共识

    e25 游历

    特色往往是不自知的。

    旅游业已成为高度发展的产业,你所期望看到的不一样或许只是一场精心安排的演出。你期望他们成为博物馆一样的陈列,可人终究不是展览品,他们也想成为观赏者。

    观看就改变了观看的结果。

    e26 亲情

    啃老是无奈,不是理所应当。

    所以要感恩,要“住公屋不吃鸡腿”。

    巴菲特留给儿子的是巴菲特这个姓氏,这个是最有价值的了。

    e27 分手(拒绝 人情)

    不知所起所以更要呵护。

    e29 菜市场和逛书店这种不太方便的行为背后藏着的是“遭遇”,一种和喜欢的不期而遇的欣喜。

     6 ) “我看不到你眼中的山”

    圆桌派是我为数不多从第一集追到现在的聊天型综艺,今天从油管上看了第四季最新的一期。个人来讲,这是我目前为止最喜欢的一集,看过了很多豆友们的评论,我大概能理解大家为什么对这一季褒贬不一,也想对存在的各种不同简单聊一些自己的看法。

    气氛尴尬。这个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与其说是尴尬不如说是tense,一种紧绷的张力与敏感。来源可以是非常广泛的,比如说周公子和坤哥与窦妈马爷的生活环境不同,接触的文化背景不同所带来的。这种不同并没有所谓的阶级之分,只是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慢慢改变人们进行自我表达的方式。大白话讲就是相较于之前的文道方舟轶君老师,周公子和坤哥比较像是这个节目的外来者,他们惯于的表达方式与观众之前所看的嘉宾有着根本上的区别。

    谈话内容太飘,好像听不懂。我在油管上看到最多的反馈就是说,感觉坤哥讲话太深了,听不懂,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这个是真的,包括迅哥也会这样,比如在节目里窦妈常常会在迅哥讲完后发出一声很长的哦,包含情绪复杂,不知道是没懂还是不知道该怎么接又不能让自己显得太尴尬。但是我莫名其妙的理解了坤哥的意思,我自己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很迷惑。

    接下来来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关于气氛问题,其实就是这一集在探讨的问题,促成你形成稳定朋友圈的”气“不一样。窦妈和马爷是混文化圈的,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要做能让人听懂的节目。你会发现他们注重的点是让人听懂这件事本身,所以其实这是这个节目里一种自发形成的默契。很多人喜欢听马爷讲话是因为他能把很复杂的事儿用很简单的道理和例子讲的很明白。所以观众看完节目很开心,因为就跟上公开课一样,你能用较低的脑细胞死亡率去理解较为复杂的知识,从某种程度上说,讲课的人取悦你了,所以你愿意听。

    但是迅哥和坤哥不一样。他们是演员,而且是要求自己尽量做到自我诚实的演员。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会对自己的欲望比较坦诚,因为更加注重自己的细微的情绪变化,以及自我衡量。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egocentrism,是指小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对他人的情绪,感知是没有察觉能力的。比如说你和你儿子同时坐在桌子的对立面看一座山的模型,你让他猜从你的角度能看到什么。他所能表达出的仅限于他自己能看到的那一面,并且他也不会有想要去了解你能看到的景象是什么样的冲动。所以小朋友常常会有自说自话的时候,他们讲自己的语言,别人都听不懂。所以观众会感觉这场谈话有时候很无厘头,讲的话像流水帐一样,其实只是因为,他们没有察觉我们听不懂这一事实,或者说,他们以为我们能懂。

    其次是有人说感觉内容太散,听了半天感觉不知所云。我又去豆瓣儿上查了查,圆桌派节目简介里说,这个节目的自我定位是聊天综艺节目,这俩嘉宾真的是抱着来聊天的想法来的,所以没毛病啊。那为什么感觉没内容呢,是因为看过节目后我们没办法清楚的讲出来,我们通过看这个节目学到了1234567。之前的嘉宾惯常的做法是,先讲道理,再给例子,然后让你明白了一件事儿。但这两个人真的是来谈感受的,来做自我坦白的,他们没想着让观众跟着他们学到点儿啥,他们没想着要当传播知识的媒介,单纯就是来表达自我的。所以觉得节目好的人是因为和他们有共鸣,换句话说,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和感受,你的“气”和他俩差不多,所以他们讲的话你能听懂。听不懂也情有可原,因为能产生共鸣的人如果很多也就不会有这么多负评了。

    刚开始的时候是节目气氛最紧张的时刻,在这一集里马爷说过最多的话就是,人对自己的情绪其实是很敏感的,当你感觉对面的人不真诚时,你自己心里的那扇门就关上了。我觉得这其实是一种来降低迅坤心理防线的坦诚方式。降低心理防线不是为了缓解尴尬,而是鼓励对方尽可能多的真实的表达自我。因为大家都是大人,肯定也不会说因为感受不到彼此的真诚就不聊天儿了,但我们的心里都有很多道门,你可以选择性地开。尴尬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就像这两拨人,他们就是“气”不一样,所以坐在一起聊天肯定会尴尬,这是事实,但能看得到是他们为了能让这天儿能聊下去都在尽可能的坦诚,互相给彼此解释,启发,这能倒不是一种很好的求同存异后的结果吗?

    这一集有点像是,如果大家如果观察自我,如何站在第三方的视角来看待”我“和”我的身份”这两件事情,说实话我挺开心看到他们这样的讲话形式,比起侃侃而谈我个人更喜欢这种类似意识流的表达。因为我自己和好朋友讲话,探讨自己的情绪就是这样。比如我们谈论摇滚,我说Jpop真好啊,她问我为什么,我说因为Jpop让我感受到真诚的摇滚。好朋友说,你这样讲于我而言就是屁话,如果你想让我明白的话,你要讲细节一点的东西,解释清楚,比如激烈的,沉默的,迷幻的,适合电音节的诸如此类。“真诚的摇滚”范围太大了,我不懂。就像坤哥讲他和儿子说的话,马爷听后直接说,这太深了,他听不懂。其实不是听不懂的问题,而是讲话的人重点不对。坤哥讲的话他自己能理解,但是他没想过他儿子可能理解不了他。

    “我看不到你眼中的山”

    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聊天嘛,主题扣的一点问题都没有,而且我本人也是一直在经历这种螺旋式的自我观察过程,尝试做一些调整和改变,所以说实话还挺珍惜这种谈话方式的。

     7 ) 罗朗的眼中有光,因其有所热爱

    你一定要有自己生活的锚,一定要自己生活的精彩,找到自己的意义,自己的热爱,自己愿意花时间去思考去体验。要有自己的人生哲学。爱情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体验的一部分,你可以享受恋爱的快乐,但你要知道这是假象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你的生活还是由你自己来掌握的而不是取决于别人。 世界很大,每个人生活的意义都不一样。热爱生活的人,活得充实的人一定是找到了其人生的意义所在。所以不会空虚不会迷茫。你也会在摸索中一步步找到自己人生的节奏。广泛阅读,多接受新的想法,多行走,发展爱好。

    罗朗的一定是有自己的生活节奏,非常丰富多彩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生活的锚。对中国文化和饮食的热爱。这种人肯定也不会为他人的目光或者其他生活琐事影响步伐或者烦恼。对待生活有其自己的哲学。 看他谈论时的从容 思路清晰。说明他自己本身平时就会进行大量的思考,有自己的生活感悟。 这种体验式的人生才不白活,在有限的人生活出无限的体验。 先爱己后爱人。而且不只是爱情,是爱世人。 爱可以是一个动词,自己善良 强大起来 就能够去帮助别人。

     8 ) 圆桌派第六集:我为陈坤作注解

    《圆桌派》第四季第六集,请来了陈坤、梁文道和周轶君,讨论情绪可以控制吗?很多观众(弹幕)反映听不懂,因为陈坤讲了大量的佛家用语。作为居士的我,一眼看到了陈坤手上戴的紫色念佛计数器。

    陈坤做节目都没有把念佛器摘下来,说明他是很虔诚的人,正如我的一些师兄(佛教徒互相称呼师兄)一样,念佛器就像长在手上一样,随时随地都可以念。念佛为什么要计数?这是修行之中的功课,比如一个月之内需要念完心咒10万遍,那么就需要有这个计数器记录功课了。

    很多词汇可能大家都没有听过,或者听过但不甚了解其义,这篇文章就权当补充一下《圆桌词典》吧:

    1. 内观(觉察)

    「内观」(Vipassana),意思是如其本然地观察事物,它是印度最古老的静坐方法之一。一九六九年起葛印卡老师将此法门反哺印度,其后遍传欧美、日澳、泰国、尼泊尔等地。经过了四十年的努力,已成功地把纯正的佛法由缅甸带回到它的发源地印度,并从印度传播到世界各地。在全世界有一百四十多个内观中心,包括中国、印度、美国、澳大利亚、纽西兰、法国、英国、日本、斯里兰卡、泰国、缅甸、尼泊尔,及其它国家,以统一的教材和课程安排,全世界每年有10万多人参加授葛印卡内观静坐课程学习。

    这是一个纯公益的课程,但第一次参加必须坚持十天,与外界隔绝,不能用手机不能说话(止语),吃素。十天从早到晚都在打坐,与佛教打坐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不是数息,而是感受身体的每一个部分,慢慢地会感到有电流通过全身。

    我第一次去的是台湾的内观中心,有老师教导系统学习了方法以后,后面就可以参加一天、三天、七天等的课程。中国也有内观中心七处:福建龙岩南禅寺内观中心,福建厦门真寂寺内观中心,辽宁丹东双灵寺内观中心,都江堰般若寺内观中心,内蒙古包头内观中心,甘肃庆阳内观中心,北京云中阁内观中心。

    2. 本自具足

    出自六祖慧能的《六祖坛经·行由》第八节: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佛家理念,具备满足之略称,具足是具备和如来同等的世间和出世间法的一切智慧、神通。通俗的说就是一个人本来什么都具有且圆满,内在什么都不缺,向外求则是背道而驰,越找越远了。

    六祖慧能,中国佛教禅宗的第六代传人,也是禅宗里面最出名的大师之一。南宋时期,达摩师祖从印度来到中国始创禅宗,后传予二祖慧可大师,一代代传下去,到六祖慧能后就不再传衣钵。六祖还有一首非常出名的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 人生八苦

    出自《大涅盘经-第十二》,“复次,善男子,八相名苦,所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盛阴苦;能生如是八苦法者,是名为集;无有如是八法之处,是名为灭;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悲,是名为道。”

    人生八苦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前面的苦都好理解,生老病死,爱恨别离,求不得,唯有五阴炽盛苦比较难懂。

    五阴即是五蕴(色受想行识),五阴集聚成身,如火炽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色阴炽盛,四大不调,而有疾病之苦。受阴炽盛,领纳分别,使诸苦转本加极:想阴炽盛,想相追求,而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诸苦。行阴炽盛,起造诸业,又为后来得报之因,且因行而迁流不停,而有老衰之苦。识阴炽盛,起惑造业,三世流转,而有生死之苦。

    4. 贪嗔痴慢疑

    佛教中所说的五毒心是指贪、嗔、痴、慢、疑五种心,这五种心会使我们造作恶业,就像毒药会妨碍我们修行,故称为五毒。

    吴伯凡先生曾经解释:

    “贪”就是在不限制自己欲望的边界,不断地多拿、多占、多要,没有界限、无节制(贪婪心);

    “嗔”就是怨恨、分别,这是你的、这是我的,就是较真儿,“嗔”是一个口字,这边一个“真”(分别心);

    “痴”就是说总是把自己的想法运用到别人身上去,“要是他跟我想的一样就好了”(执着心);

    “慢”就是怠慢、轻慢、不敏感、自我中心,只对自己的东西感兴趣,对别人不感兴趣;

    “疑”是一种自我实现的寓言,他怀疑有这个事情存在,这个事情可能就真存在了。

    清除五毒心是修行人的重要工作,而禅定就是一个很好的清除方法。

    5. 打坐(禅定)

    很多人都听过打坐,但具体怎么做可能不清楚。打坐,也叫“禅坐”“禅定”,外国人也叫“冥想”(meditation),古今中外很多名人也打坐,如王阳明、马云、斯蒂芬乔布斯和约翰列侬等等。

    1) 坐姿

    跏趺坐就是两个脚可以放在大腿上(不需要勉强,看个人情况),单盘就是一条腿在另外一条腿上面,实在不行散盘也行。不能跏趺坐的话,屁股下面最好用比较硬的坐垫(禅垫)垫高,如此会坐得更稳更舒服。

    2) 毗卢七法

    (1)盘腿坐于坐垫之上。

    (2)左手放在下面,右手放在上面,两个拇指相碰,这叫做定印。将结定印的手,放在肚脐下四指处。

    (3)张开双臂,不要贴着两肋。

    (4)身体正直。不能左右、前后倾斜,要保持端正的姿势。

    (5)头部稍稍前倾。

    (6)双目微闭,往下直视鼻尖。

    (7)舌头抵住上鄂,呼吸的速度不要刻意加快或调慢,保持正常呼吸速度即可。这样就能让身体的每一部分,都非常放松,人也可以很快静下来。

    3) 数息

    上座后有很多不同的修法,有些法门是什么都不想,有些是观察自己身体的感受(如前面说的内观),有些是持咒。对初学者而已,数息应该是比较简单的方法。数数自己的呼吸,一呼一吸为一次,数到七后再从头开始数。注意不要用意识控制呼吸,而是自然的呼吸,意识只是作为旁边者去数数,不要影响呼吸,这点比较难,需要时间修习。

    刚开始打坐的时候,的确会心乱如麻,才发现自己脑中各种的想法纷沓至来,一刻不得停下。一会想到爸妈,一会想到老板今天说了一句话什么意思,一会想周末怎么安排,一会想明天中午吃什么,想法接踵而来。才发现平时外界的噪声太大,盖住了脑中的声音,一旦外界活动停下来打坐,纷繁的念头才显现出来。

    当然这个不是不能改变的,而数息就是给你一个目标物,让你专注在数息上,不要胡思乱想。当你慢慢能静下来的时候,连数息都要丢掉,做到一念不生。再由此慢慢入定,四禅八定那就是另外一个境界了。

    对一般人而言,打坐可以让你的思绪停下来,不会那么浮躁,给自己的心一个休息的空间。情绪来了,观察它,不做评价,让它自然流动,慢慢就会过去了。这个时候,人的创意灵感也特别多,据说苹果的设计就是乔布斯在打坐的时候想出来的。再实用主义一点,打坐可以养生,延年益寿,甚至缓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症状。

    说回本期的主题,人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吗?

    首先,情绪是因为事情不如自己的意,所以产生了各种负面情绪:愤怒、嫉妒、忧愁、仇恨、羞愧、内疚等等。但想想世事无常,本来就是很多变数和变化,别人更加难以改变,你也不会按别人的想法来行事。所以首先得接受“无常”,这世上没有什么不变的东西,也不能都顺着你的心意来。“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

    那么,情绪可以控制吗?我们从出生以来就习惯被情绪控制,如意的事则高兴,不如意的事则生气伤心,我们很少想到自己如何不被情绪左右。首先观察(觉知)自己的情绪,不作评价,看到即消融。

    比如因为一件小事,之前你可能会生一天的气,但你开始观察反省自己的情绪,慢慢就变成可能只生气半天、几个小时、几分钟,这就是进步。时间慢慢缩短,直到你生气的当下你马上就能觉察到自己生气了,自然那个气就没有了,你就成为情绪的主人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所谓修行,就是努力修炼自己的心,做到自己原来(以为)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说我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只要慢慢修行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如果你只做你本来就能做到的事情,那太容易了,怎么称得上修行呢?要迫使自己走出第一步,修行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高深那么难。衣食住行,行住坐卧都可以是修行。

     短评

    其实刚开始对公子这种不擅采访的上谈话类节目感到诧异。感觉要么是说不上话,要么就会成一个复读机。看下来发现也还好。第一集整体感觉还是宽而不深。涉及面大但是说的点到为止。不过思考了一下这个话题也有一定关系。交朋友主观感觉很重要。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没有绝对,所以对于一个点也不是很容易出结论。而一般的结论其实听过很多遍了,所以没有什么新的东西,感觉稍微淡了一点。而且感觉太着重迅坤‘演员’这个身份。可是主题是朋友而不是‘演员’的朋友。

    7分钟前
    • flying100
    • 力荐

    为什么我不反对圆桌派适量请明星,请明星才有点击量,有了点击量,涛哥和看理想才有广告商的烂钱可以恰,就能有子子孙孙无穷尽的圆桌派可以看了……

    8分钟前
    • 小江湖骗子林羽竹
    • 力荐

    周迅陈坤败笔

    9分钟前
    • 金枪小帅
    • 推荐

    道长和王晶分明就是出世和入世的两个典型代表,正如倪匡一天写不了十万字,中国电影的发展如同bat主要发展的不是一线城市,美国电影也是金主爸爸说了算,道长还是活在虚幻的书的世界,王晶活在真实的拍电影的世界。

    13分钟前
    • 自作聪明阿笨猫
    • 力荐

    ❤️有很多种,以后可能会出现一种家庭式友谊。

    17分钟前
    • momo
    • 力荐

    周迅怎么又来了?一集还不够!?

    20分钟前
    • 花椰菜头
    • 还行

    第一期就有周公子,有点意外。喜欢听她聊人生聊演戏聊友情,但是整个话题聊的好散,少了马家辉许子东画风还是不太对劲……

    21分钟前
    • 摇滚界哈贝马斯
    • 推荐

    王晶的境界冯小刚是这辈子都达不到的,一个能把电影市场做出哲学,一个只会耍赖泼皮卖惨。

    23分钟前
    • Δεερ
    • 力荐

    看完第一感觉就是真,真诚。

    24分钟前
    • missing
    • 力荐

    我发现不是圆桌派好看,而是一个人在现实中想找个人畅快的聊天太难了,圆桌是精心设计的聊天,满足了太多精神需要,没有精神共振的日子,就觉得无味,有了其实也不会改变什么,只是找一个出口。

    28分钟前
    • 徐小鹿
    • 力荐

    看完第一期 认为与前几季相比水准有所下降 原因在哪呢?我觉得是第一期的两位演员嘉宾没有参与话题讨论 而是一直在表达自我!对文涛和马爷抛出的话头聊不起来 没有像之前的其他嘉宾一样对一个话题进行发散性的更深入的探讨 可能这是问题所在 后面的节目应该会更好 期盼……

    29分钟前
    • 有为啊
    • 还行

    第一期请周迅陈坤真是败笔,看完王晶那期依旧决定打五星,王晶对人和事也看得太通透了吧,说了很多电影行业的大实话!

    33分钟前
    • 阿怪
    • 力荐

    聊天也要自我阉割,能够深切感受到在每次即将触及问题核心的紧要关头,窦文涛拼命刹车硬把话题往回拽的无力感。别请明星来了,有明星在的场子除了拍马屁以外屁都聊不出来。

    37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王晶那期不要太犀利!

    40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推荐

    第1期就请了不说人话的嘉宾。还是给涛哥5颗星,知道你的难。

    43分钟前
    • Vincent_L
    • 力荐

    本来挺喜欢周迅陈坤的,看了圆桌派之后一下子不喜欢了。王晶那期则精彩得超出预期,瞬间路转粉。谈话节目就跟X光似的,有没有内涵都给你照的一清二楚。打个五星期待后续,希望节目能一直不忘初心,不要向流量低头。

    46分钟前
    • PirateQ
    • 力荐

    看了王晶这一集,回来改评分,太厉害了,第一次看见文涛、文道、铁军三个人都hold不住的人物,密集的知识点,爆料,实践型打败理论型的典型,真小人比伪君子可爱太多,更可怕的是他还有文化……

    51分钟前
    • HORNWORT
    • 力荐

    锵锵四人行,圆桌麻将局。据说许子东老师因“技术原因”不能参加,插科打诨的乐趣损失不少,怕其他人接不住“色情直男癌”窦文涛的梗。第一期友谊有点尬,其实谈话有一个非常驻嘉宾最佳,又有推广的话题度又有熟悉的干货感。

    55分钟前
    • 独孤行二
    • 推荐

    周迅还是回去演戏吧……

    59分钟前
    • 代号 代号阿海
    • 推荐

    我为王晶打了4⭐️,不论第一期的周迅有多假。对王晶路转粉,一个导演,我们对他的内心还是知之甚少,感觉印象全是通过媒体,影评人(什么人都可以做影评,真是讽刺)。王晶,专业,敬业(我拿钱就要把戏拍完),有眼光,有远瞻,说真话(这点太难了)不虚伪做作,不给自己的烂片涂脂抹粉,不以拍片是为了赚钱而觉得羞耻,表达评价时一针见血,对别人委婉提出的问题,能明锐洞察。这是一个合格的专业人士应该有的样子。不做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1小时前
    • alan3396815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