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白日焰火

    白日焰火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大陆2014

    主演:桂纶镁,廖凡 

    导演:刁亦男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国语|粤语

      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

    • 娜娜1

    • HD中字

      PTU2机动部队

    • HD中字

      天佑之爱

    • HD中字

      救世主杰夫

    • HD

      前程似锦的女孩

    • HD中字

      幸存者2021

    • HD中字

      外遇2018

     剧照

    白日焰火 剧照 NO.1白日焰火 剧照 NO.2白日焰火 剧照 NO.3白日焰火 剧照 NO.4白日焰火 剧照 NO.5白日焰火 剧照 NO.6白日焰火 剧照 NO.16白日焰火 剧照 NO.17白日焰火 剧照 NO.18白日焰火 剧照 NO.19白日焰火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外表冷艳的吴志贞(桂纶镁 饰)身上散发着熟女的魅力,这对于男人来说是一种致命的诱惑,对于与她曾有过一面之缘的警察张自力(廖凡 饰)来说更是如此。  五年前,吴志贞的丈夫梁志军(王学兵 饰)被警方认定死于一桩离奇碎尸案,当时张自力破案后击毙了持枪拒捕的凶手。五年后,又发生了 类似的连环案件,并且这些死者都曾与吴志贞相恋,心结未了的张自力主动接近吴志贞,却飞蛾扑火般的爱上了这个女人,两个遭遇重大生活挫折的人逐渐从惺惺相惜到相爱,随着更加亲密的接触,张自力发现了五年前的真相……

     长篇影评

     1 ) 《白日焰火》:以爱之名的冰血暴

    美国推理小说家雷蒙德·钱德勒曾在《简单的谋杀艺术》说:“把谋杀案还给有杀人理由的人,不仅仅是提供一具尸体而已,还还给了手头有凶器的人,这种凶器不是手工打铸的决斗手枪、毒箭、热带鱼”。《白日焰火》几乎可以把这句话接下去:凶器还可以是人。

    在《白日焰火》亮相之前,很多人都把此片视为一部仅供观众解谜的推理片。不容否认,影片所有的人物关系和逻辑架设,都是奔着一个令人费解的怪局而去,但本质上,它并非一部“本格派”的推理电影。本格推理,主要是以推理解谜为主,与注重社会性的硬汉派相对,它不注重写实,而是以惊险离奇的情节来编织情节,比如莎婆的密室杀人或暴风雪山庄里的诡计。刁亦男曾说,他对西方的侦探小说始终持有浓厚的兴趣,而从《白日焰火》呈现出的气质来看,导演偏爱的显然是“硬汉派”推理小说——围绕谋杀的故事,折射的是社会模样,观照的是人物的道德困境,甚至,还融入了导演个人的价值判断。当解谜已不是故事的主轴时,侦探主角自然也不再高人一等,就像片中廖凡饰演的颓废警察张自力一样,在几年的时光中,始终身处难以自拔的痛苦中,他必须倚恃着拳脚和毅力,才能“输得慢一点”。

    当张自力最终在酒桌上一边大笑,一边胀红了脸隐藏起哭泣的冲动时,我们很容易想起另一硬汉派推理小说家哈米特的名言:“一个小人物日复一日在泥泞、污血、尸体与欺骗中前进,尽可能地麻木、粗鲁与犬儒,迈向一个晦暗的目标。”有种声音认为,《白日焰火》应当将这种“晦暗”走到底,让张自力也成为吴志贞的下一个牺牲品,但就电影剧作而言,刁亦男对于结局的处理,却并没有偏离整部电影所架设的逻辑轨道:既然我们愿意相信“活死人”梁志军可以为爱付出一切,那么我们也应该确信,吴志贞在被警察带走时,看到车窗外肆虐的白日焰火时,已经决心和以前那个“想逃逃不掉”的女子划清界线。

    《白日焰火》不同于套路化的侦探片,刁亦男始终避免用直白浅露的细节,来刻意渲染案件的戏剧性,这和有着极简主义气质的剧本完全一致。《白日焰火》几乎没有浪费的镜头,每一个画面都精确地释放出导演所要传递的信息,有时,你会觉得叙事过程中似乎出现了被故意留白的断裂地带,但事实是,在之前的铺陈中,导演其实已经悄然植入暗示和交代。譬如,张自力第一次收到“神秘人”送来的车牌号纸条时,颇让人费解,但之前有一个手握方向盘向右转的特写镜头,已经说明一切。诸如此类的线索跳跃、场景转换等等,在片中比比皆是,但它又并非“不明觉厉”。因为“不明觉厉”暴露的往往是导演的表达无能,而《白日焰火》却可以在各种点到为止的细节中,突显出整体布局之精妙。

    影片的生冷面貌,还呈现出一种黑色电影的风范。黑色电影常以冷酷的杀手、内心纠结的侦探以及魅惑无边的蛇蝎美女为标配,在诡谲肃杀的气息中,犯罪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客观而言,中国内地导演对于黑色电影的尝试并不多见,程耳的《边境风云》和宁浩的《无人区》,多多少少具备了一点黑色电影的特征,但它们都没有《白日焰火》如此明显。一般说来,黑色电影中,黑夜的场面相对较多,无论是内景或外景,总给人以阴森可怖、前途莫测的危机感;在摄影风格上,深影和阴沉的影调,勾勒出一个梦魇式的幻觉;此外,黑色电影的主人公们,在道德上总是具有双重以上的人格,失望而孤独、最后在相互斗争中找到归宿,“叛逆”是他们的标签。可见,《白日焰火》是一部极具黑色电影特征的作品,而在视觉处理上,除了忧郁而粗砺的基调之外,导演还借用夜景中的灯光来辅助每一场戏的情绪,霓虹灯和铁道边的昏黄路灯,映照在人的身上,也暗示着他们内心的困惑和迷茫。当然,刁亦男的影像风格终究克制,若是玩到《唯神能恕》那般疯魔,效果势必跑偏。

    《白日焰火》赢得金熊奖,并不是一件令人讶异的事。这并非马后炮式的论断,也不是否定《青春年少》《布达佩斯大饭店》等同样优秀的竞赛片的成就,而是《白日焰火》从里子到面子,都契合了柏林电影节一贯的审美偏好——过于考究、突出视觉奇观的电影通常不受青睐,柏林影展获奖作多半给人以粗砺、冷峻的质感,人物都常常陷入完全无处可逃、被各种遭遇所压迫的境地,并且,电影在讲求故事性的同时,往往还需要搭建人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联,角色的生存状态可能无关政治,但一定要和某一地域文化背景产生交集。

    《白日焰火》在“柏林品位”上几乎做到极致:即便故事千差万别,但它和前几届金熊奖得主的品相却异常相似:伊朗的《一次别离》是两个家庭围绕利益和谎言掀动的道德风暴;罗马尼亚的《孩童的姿势》说的是一对母子在横祸降临后的疯狂交战。两部电影的影像风格都达到“大巧若拙”的境界,每个角色都很难用好与坏去判断,尤其是站在各自立场上去观察时,总能从可恨的人身上找到被同情的元素,这与《白日焰火》何其相似?

    在这部电影中,没有一个角色让你清晰地表达爱憎。张自力是中国银幕上的一位非典型警察,你可以肯定,职业赋予他的正义感不容否认,但从执行任务时发生的意外、到无以复加的沉沦;从被干洗店女人吸引,再到“立功”后的满腹愁思,他绝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却有着异乎寻常的、令人信服的个性。甚至,从这个男人身上,还有着一种难以琢磨的动物性。而最惊心的,还是在面对女人和职业认同的困局面前,他选择了后者。或许有人认为,这是导演某种程度的妥协,但客观来说,张自力选择让心心念念的女人接受惩罚,并且倔强地用白日焰火来宣泄痛楚、仿佛给予彼此希望,委实提升了电影的况味。

    廖凡因扮演张自力而获得柏林影帝。就一般推理片格局来说,张自力应该是线索人物,隐藏在幕后的罪犯应该更出彩,但刁亦男对张自力这个角色的倾斜,让廖凡爆发出了积攒多年的演技能量。有评论指出,廖凡在片中缺少一场足够分量的重头戏,比如大特写长镜头之类,但实际情况是,廖凡的肢体语言,以及有限特写镜头里的眼神、台词的语气拿捏等等,都渗入到了角色灵魂中。张自力这个角色,很容易让人想起《冰血暴》里费兰西斯·麦克多曼德扮演的女警察,你找不到她的“演技”在哪,但她获得了奥斯卡影后,影评家罗杰·伊伯特说:“勿须多言,看完电影后,你相信她是一个女警察,就够了。”廖凡扮演的张自力,你能清楚地觉察到他的怨恨、孤独、恐惧,以及滔天的性欲,当然实至名归。

    在推理电影中,所谓处在正义对立面的人物,常常更加惹人关注。《白日焰火》中,一对潜伏在东北老城的夫妻,充满了危险的吸引力。桂纶镁扮演的干洗店女店员吴志贞,和评论界所描述的“蛇蝎美人”并不相同。什么是蛇蝎美人?《双重赔偿》里的芭芭拉·史坦妃是,因为那个女人勾引男人主动出击,骨子里的攻击性一眼可辨。而本片中的吴志贞,走的并不是这一路数,她的美并不带有致命的挑逗性,周围的男人基本都是主动上钩,而这一局面造成的结果,就是她被动犯罪,从而造成层层累积的悲剧。吴志贞实际上比毒辣的芭芭拉更加复杂,她沉默、拒绝、沉沦、背叛,和每一个男人相互伤害,当她被梁志军从牢狱之灾中解脱之来后,她陷入了更大的、看不见的囹圄之中。她可能感激梁志军,却又未必继续爱他,她爱上了张自力,却又必须利用他,来摆脱自己被钳制的生活。从某种程度上看,她的毒,是不露声色且登峰造极的,但她的可恨又伴随着难以想象的可怜。《白日焰火》在女主角身上赋予的复杂性,让整部电影没有流于浅俗的欲望争斗,实为难得。

    桂纶镁扮演的吴志贞,在形象和气质上,就像被牵进居委会的那匹马一样,与周遭的环境格格不入,并且处于被所有人抛弃的局面。但是,台湾女人演东北大妞,正是电影试图呈现的角色效果——她纤瘦、白嫩、看上去恬静自然,在糙爷成堆的城市角落,她是那样特别,连性无能的干洗店老板,都试图吃她豆腐。这样的女子,将剧本中的吴志贞活了起来。桂纶镁的演出冷静到让人窒息,比其获得金马影后的《男朋友女朋友》更让人印象深刻。

    当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张自力和吴志贞身上时,另一个苦苦挣扎的存在,却显得阴暗卑微,他为爱付出一切却只换来背叛和死亡,梁志军人生的悲剧如此彻底。刁亦男并没有给王学兵扮演的梁志军多少戏份,短短几次出场,寥寥几句台词,简单乏味地如同他的藏匿生活。然而,从吴志贞的描述中,一个无怨无悔的替罪羊形象已经非常清晰。我们无法从狭小逼仄的出租屋中揣测出他们曾经有多相爱,有多少次跟在吴志贞的身后,用冰刀刻出妻子滑行的道路,但却从那只悄然伸到腰后,又不敢搂下去的手,读懂他对妻子的爱,也只有那声枪响,才让他从暗无天日的日子里解脱出来。

    梁志军和《嫌疑犯X的献身》里的石神颇为相似,他们都用极端的方式来守护镜花水月中的幸福,也正如“白日焰火”一般,绽放了也没人可以看得真切。不过,单相思的石神对爱更加奋不顾身,他的唯一目的就是爱的人一切安好,而梁志军却不愿就此离开,宁愿做一个“活死人”也要陪伴在妻子身边——他困死了吴志贞,当然也困死了自己。梁志军和石神哪一个更可信?答案不言自明。

    《白日焰火》之所以充满了一种迷人的气氛,还得仰仗于刁亦男对于影像、配乐以及音效剪辑的敏锐。这部电影似乎有两个潜在的角色,一是哈尔滨这座城市,二是难以忽视的来自空间的声音。在刁亦男的镜头中,哈尔滨并不一座繁华的大城市,人烟稀少的隧道,破落的旧民居,空荡荡的滥尾楼,都让人感到窒息和压抑。当张自立和吴志贞出现在摩天轮上时,“白日焰火”的霓虹越耀眼,周遍的黑暗便越浓烈,静谧肃杀的城市,就像每个角色的内心一样,隐忍着什么,似乎永远找不到出口。

    在以暗夜为基调的画面中,各种声响也不时钻入耳际——每一次相遇、冲突和转折,都会伴随着不经意的汽笛声、铁轨声、货车声、甚至来自隔音效果很差的影院的声响,而在最重要的跟踪戏中,风声和冰刀划过冰面的声音,都足以调动起观众的感官。这一切,似乎都没有经过刻意设计,但出现时机却十分准确,可以说,刁亦男对环境声的捕捉和植入,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配乐的功能。在影像风格上,《白日焰火》有着独立电影的粗砺之美,但用镜却非常考究,穿过隧道的一片雪路、以主观镜头拍摄的汽车跟踪戏、张自力跟踪吴志贞时的空镜衔接,都让影片充满了逼真的现场感,并隐藏着耐人寻味的隐喻感,足以让文艺青年和考据癖们仔细研究。

     2 ) 一个拼命掩饰的真相

    吴志贞最后的自白让这部电影向着中国版的‘’嫌疑犯X献生‘’的节奏去了,但是若仅是如此,绝不是金熊奖的级别。观影结束略作思考,我的判断是,吴志贞最后的一席话,揽下过失杀害李连庆的罪过是在撒谎,那么她为什么要撒谎,真相是什么?
    通过一件贵重的皮衣,冷艳的吴志贞和白色焰火夜总会老板李连庆认识并且产生了感情,这个感情不可谓不深。吴志贞埋在树边地底的骨灰盒是李连庆的骨灰盒无疑,埋在一个自己每天上班下班每天都可见的地方,希望对方永远陪着自己,用情是至深的。此外,她亲口说过‘’所有爱她的,她也喜欢的,都被梁志军杀害了‘’,这也是张自力被跟踪的原因。还有另一个重要线索,就是李连庆老婆在他失踪之后一年才报案,并且还以为他和吴志贞去过日子去了,可见李连庆老婆很清楚他老公和吴志贞之间的感情。所以答案就是吴志贞和李连庆有婚外情,并且被发现,李连庆是夜总会老板,皮衣动辄几万,而梁志军只是一个过磅员,这婚外情是否有现实因素,不言而喻;而吴选择在一个无法人事的老板那里当干洗工,老板保住了性命,吴也可以拿工资生存,吴也是在这复杂的男权社会里夹缝求生,不得不现实。李连庆因此被梁志军杀害抛尸,梁志军为求自保,制造自我死亡的假象。但是他对吴志贞有着至深而又卑微的爱,从一些细节看出无疑,这种爱最后演变成占有,他从杀害李连庆开始杀害了每个吴志贞的爱人,可是吴志贞其实并不爱梁志军,他只是觉得内疚,痛苦,在寻求解脱,终于在张自力这里得以释放,背叛了梁志军。可惜张自力对她的爱肉欲与功利的成分占了上风,这样的爱一样是占有欲高于理解。这也完美解释了张自力为什么一定要追根究底,如果他真心爱吴,肯定是不希望她卷入案子中,但是张自力发现自己爱上了吴志贞,但是他心里一直有一个心结,就是吴志贞最爱的人到底是谁?就是埋在树下的骨灰盒到底是谁?他的一意孤行要调查最后一个人,最后得到的却是一个谎言,吴志贞最后说是她防卫过当杀了李连庆,用自爆的方式掩饰了这个真相,加深了大家对她的同情,保住了自己的名誉,也给了张自力一个以后继续爱她的希望。
    除此之外还有一条情欲的线索,可以看出吴志贞的情欲压抑,不赘述。

    白日焰火,有热无光,代表了虚幻的爱情与谎言,也说明了白日焰火夜总会在这个影片中的线索。这是一部呕心沥血的作品,线索细节铺垫演员都尽善尽美,有对人性爱情的思考,也有对女性压抑的社会地位的探索,得奖也是正常。可惜了被删减。

    《白日焰火》里尽是可怜人。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橙子

     3 ) 没有蛇蝎女的黑色电影

    说这部电影就是东北版《白夜行》真是胡说八道,明明是照着《第三人》的剧本改的,还硬塞了一场摩天轮的戏。从情节上说,摩天轮那场戏做作得要死,张自力这种东北老爷们才不会用这么委婉的方式呢,跟柯南似的准备在摩天轮上讲出真相啊?我只能说导演你真的很喜欢卡罗尔·里德。

    从头到尾就是几个猥琐的男人在窥视、跟踪、打量着桂纶镁,洗衣店老板、张自力、梁志军都显示出一种男性的匮乏和焦虑:洗衣店老板只能看妓女穿裙子,却什么也干不了;梁志军是个活死人,他杀掉桂纶镁身边一切追随者,但他也无法占有桂纶镁;张自力就更猥琐了,他先是与妻子离婚,送走妻子时一再要求与妻子再次发生性关系,受伤不能再当警察(失去手枪),最后在摩天轮上他用白日焰火的事情威胁桂纶镁,暗示她“要主动些”,结果上完床第二天就把姑娘给举报了,之后则是在领导们面前点头哈腰地讨好、拍马屁、喝酒。这片子里的男性都显示出一股巨大的焦虑和性压抑,好像只有通过窥视、折磨一个女人才能获得生命的原始动力。

    但作为黑色电影里最重要意象的蛇蝎美女,从桂纶镁身上却看不到那种强烈的性的生命驱动力。如果说影片之前是导演为了掩盖谜底(虽然这个谜也没啥好掩盖的,稍微看过几本推理小说的人都能猜到),所以故意将桂纶镁塑造成一个无害的、只能被窥视的、无辜的受难者;那么当梁志军死后,桂纶镁应该展示一些自己生命的主动性——哪怕就是把她塑造成一个性欲旺盛、欲求不满的绿茶婊呢?她杀人是因为偷情,她逼死梁志军是因为她不愿意成为梁志军的私属物品。如果是这样,那好歹她也是个有着自己生命意志的主体啊。

    但由始至终,我们都只能看到一个楚楚可怜、任人欺凌的女性,就连她杀人的动机都是因为2万块钱还不起、受人胁迫、遭人强奸,才愤然反抗。分尸、抛尸都是她丈夫去做,她什么都不知道,从此就变成了一个活死人的妻子。这样一个女性的塑造,说实话我觉得挺失败的,她由始至终都是被动的,连杀人都是被动的。

    电影里桂纶镁总是在哭,第一个出现她的镜头连脸都没有,就是捂着脸哭,镜头透过门上悬着的珠帘子拍她,完全是窥视的视角。透过帘子底下的空隙我能看到她白皙纤细的腿,和凉鞋里漂亮的脚(好吧这是我个人的恶趣味)。这个亮相奠定了她在整部电影里的基调,她就是这样一个被窥视的客体,甚至你看完电影都说不上桂纶镁的性格到底是怎样的?到底哪些是她的伪装、哪些是她的本意。

    只有两场戏让我感觉桂纶镁真是个蛇蝎女了。一场是她去见自己的丈夫梁志军,她已经出卖了自己丈夫,然后她走到窗台,点了根烟,窗外白雪的反光反衬着她黑色的背影,烟雾缭绕。另一场是她与张自力上床后,两人吃早餐(我多希望这是她主动的选择,而不是受张自力的威胁),她抹上了口红,魅惑力十足。

    好吧,也许导演就是想反映这个社会里焦虑而萎缩的男人如何压抑和迫害女性的。但结局表达了导演真正的观念,白日焰火。那是张自力出卖了桂纶镁后,在她被押回警察局前,张自力为她献上的表演和告慰。我觉得导演都快有点自己被自己感动了,反正张自力有点陶醉其中了。就像后来刁亦男导演在《大众电影》的采访里说的,这个男人一开始为了正义而出卖了桂纶镁,但这之后,他才突然意识到这是爱情。

    我真的特别想吐槽这怎么就是爱情了,你明明是拿这事威胁人家才跟人家上床的,而且还没遵守诺言,上完床依然检举到了警察那儿。我要是桂纶镁肯定在心里把张自力八辈祖宗都问候了个遍,面对最后那什么白日焰火,我不破口大骂已经很有涵养了,哪能像桂纶镁那样面露欣慰的微笑呢?

    张自力的形象其实很像《迷魂记》里的斯图尔特,他有着自身的性别焦虑(斯图尔特是恐高症,他是酗酒加不能当警察),通过跟踪和监视一个女性来缓解这种焦虑,最后得到了这个女人,却又毁灭了这个女人。但希区柯克并没有让斯图尔特在毁灭女人后真的完全康复了(至少这是有争议的),而感觉刁亦男导演却真的让张自力完全康复了。在重新获得了同事和领导的认可之后,他去舞厅跳了一段舞(廖凡演得真是好),那种重新找回生命活力的感觉油然而出。而这种活力是以他背叛一个女人获得的。

    而即使如此,导演居然还认为,他同时也获得了爱情!这得是多么自恋和自卑的男性情节才能想象出的一种不平等爱情啊?

    如果这部电影结束在张自力那段跳舞,甚至结束在他在酒桌上与同事们把酒言欢,而桂纶镁被关在监狱里。我都会认为导演至少是对片中那些焦虑而自卑的男性有所批判的。但结局白日焰火一场戏,我看到的是导演对这些男性献上了最美好的安慰,所以我也只能给这部电影三星。

     4 ) 这不是一个美好的故事,就像《白日焰火》(For《东方早报》)

    在跟导演的无数次交谈中,我不止一次的问导演:“为什么你不去写小说?”内地太缺少他这样的写作者:既懂得文学,又懂得叙事。如果写作,必然也能取得巨大成功。而且,写作是一件靠一台电脑就可以完成的事情,电影却是世界上最昂贵的艺术之一,必须要跟金钱贴身舞蹈。作为片方成员之一,敬佩着导演,自己也身为一个创作者,我像是“第三只眼”,感触尤其多,就一段一段的来说明吧。 以下的问题则不涉及具体情节,可以放心阅读: 1、为什么桂纶镁是最好的人选? 很多观众觉得让台湾小清新桂纶镁来演东北女人不合适,事实上这却是片方和导演一致认同的结果:桂纶镁身处东北带来的一种清新而陌生的感觉,才是她吸引男人的主要原因。她不动声色,沉默,冷,瘦。黑色电影中的女主角几乎都是小镇的陌生来客,我们可以想象她可能是个南方姑娘,却因为各种原因被困在了北方的冰天雪地里。就像《邮差总按两遍铃》里面的“选美小姐”被困在了“廉价小餐馆”。她总在寻求新的救星。 而且,桂纶镁演得那么好:隐没在环境中,又如此动人。 2、廖凡那段长舞究竟想表达什么? 当有观众说廖凡跳舞是一种欢乐得意的舞蹈时,我实在不知道究竟哪里出了差错导致的理解错位。先前他在干嘛?他在参加庆功会,努力跟其他人一起笑,但表情掩饰不住的落寞。接着他来到舞厅,跟一个女人的对话中,我们知道他很久没来舞厅了,其实是说:他曾经一度沉迷于舞厅,直到遇到桂纶镁,他终于对舞厅不感兴趣了。但现在他再次沉沦了。他自顾自的跳起来,这里面包含的痛苦和自我折磨,简直令人心碎。 还有人提到奉俊昊《母亲》里面那段舞蹈,但这显然是两个概念:《母亲》里面的舞蹈过于概念化和象征性。而廖凡跳舞却是一种更自然也更合理的举动,充斥着的不是象征,而是情绪。 事实上,电影剪辑就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探索的过程。电影原来的英文名叫作《Crows Hunting》,猎鸦。这意味着结尾本来还有一场重要的戏:案件结束后,廖凡跟着刑警队的一群人去打乌鸦。这是一段拍得最为辛苦的戏,但导演在第一次剪辑时就剪掉了,也修改了英文名。 整个结尾一直在积累着情绪。跳舞、指认、焰火这三段不断的调整变换。有一天我跟影业公司总经理同时也是制片人的万娟一起挤在出租车里,万娟说:“现在大家都有点纠结,结尾试来试去,节奏有点漫长,有人还提议把廖凡跳舞那段删掉,但我舍不得。第一次进机房看的第一段素材就是他在跳舞,当时我就哭了。”我说:“确实不能删。留着这段廖凡才可能在电影节上获奖。”万娟说:“我也这么想。” 压力压迫着每一个人。我还记得在公司会议室看初剪版时,集团的同事们一片沉默。从一开始,没有人看好这部电影。导演改了几年剧本之后,我们从筹备到最终完成也花了三年时间。这三年里,圈内人觉得我们“太文艺”、“不懂市场”,万娟不得不跟每个人解释:“我不是文艺女青年。我要做的是有票房的好电影。”我们也处于自我怀疑的同时还要与外界怀疑做斗争的状态中。 在获奖后接受采访时,万娟曾经对记者说过:“获奖不是电影的重点,导演之前也得到过戛纳的肯定,再找投资依然这么难。所以一定要冲刺好的票房,导演才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3、为什么我们应该去电影院看文艺片? 某一年我们在香港碰巧有幸跟黄建新导演一起看了IMAX版的《大师》,出来之后,万娟问黄导:“为什么这样的文艺电影,也没有什么大场面,却要做IMAX版呢?”黄导说:“演员这么好,IMAX上可以看到他们最细微的表演。” 前几天万娟跟我说:“也是自己做了这部电影,才明白越是文艺片,反而要去电影院看,才能细腻的感受到镜头、光影和演员的表演。” 那为什么很多内地的文艺片在电影院放感受也不对?因为成本太低。拿导演的前一部戏《夜车》举例,成本300多万,已经算是文艺片中的大投资,但明显画面偏暗,非职业演员也无法胜任角色的复杂性。金钱的欠缺导致各方面的制作都无法赶上如今观众对电影质感的要求。 《白日焰火》光是制作投入就数倍于它,加上1:1的宣发成本,大概是十倍多的投入。所以在获奖之后,独立电影界欢呼“独立之光”时,只不过令人想到:对于资本的轻蔑,是如何限制着电影创作者的脚步。 4、为什么会是《白日焰火》? 《白日焰火》不仅通过了审查、拿了金熊、票房走势尚可,且获得了包括电影局领导在内的各方支持,为什么会是它? 因为从一开始就选择了最难的道路:定义《白日焰火》应该是一部“票房不错的好电影”,这个目标从未放弃。这意味着:它必须通过审查、它必须使用合适的明星、它必须采取合适的宣传方式、它必须兼顾观众的口味。选择“票房”或者“奖项”任意一项,都比这个容易很多。 前提的设定,决定了所有的工作方式和道路,决定了中途无数次的痛苦和挣扎,几乎与所有电影圈的操作常识做斗争:与创作者的艰难沟通;与体制的周旋;与宣传发行部门的不停争论。 而那些从一开始就排除了内地观众的电影,不必接受内地市场的考验,也导致电影和观众彼此越离越远:文艺片越来越难看,越来越贩卖政治;观众越来越浅薄和懒惰。 5、第二个《白日焰火》在哪里? 《白日焰火》上映的同时,一部奇葩电影正通过包场送票的形式大肆购买票房。这部令人无力吐槽的电影,背靠着奇怪的企业,在三天内砸下几千万,并且邀请了诸多影评人为自己背书。中国电影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就这样狭路相逢。对此,业内无奈一片沉默,媒体集体失声。 有无数次,万娟都跟我说:“再也不想做电影了。”当并不成熟的中国电影陷入热钱的包围时,你看到的并非是喜剧,而是荒凉。“找个有钱老板掏钱给我拍电影”是导演的愿望;“找本畅销书找个大明星拍部电影挣大钱”则是投资方的愿望。双方的愿望均不职业、不现实,也无法互相匹配。 第二个《白日焰火》在哪里? 哪里还有第二个愿意花8年时间写剧本的人?哪里还有第二个人能不为私利,费尽心机来平衡商业和艺术、创作和体制?哪里还有第二个公司愿意以蚂蚁的方式来做一部电影? 这不是一个美好的故事。这就像《白日焰火》一样,是一个令人怀疑和难过的故事。 ………………………………………………………………………… 再解释一下某些观众提出的疑问。有剧透,慎入。 1、为什么张自力五年后变成了那样? 连这个都有疑问,可见观众看电影时已经变得多么懒惰。张自力因为受伤及同事殉职,不得不退役成了工厂保安。他唯一的技能就此失效,无法建立新生活,只能整天喝酒,徘徊,远远看着长椅上坐着的老年人:自己还没有进入老年,却跟老年人一样,被生活抛弃了。导演通过几个事件的不断递进:丢车、被车间领导训斥、眺望老人,来完成了对张自力五年后生活状态的细腻塑造。 2、为什么走廊里会有一匹马? 警察在居委会调查时,忽然在走廊里看见了一匹马,在对话中得知它属于收废品的人,而收废品的人已经消失了好几天。这里透露的是现实生活的荒诞和危险:人会莫名其妙的失踪,而周围的人似乎也并不在意,显示主角们处在一个并不安全的环境中。这段是接近开拍时加上去的,导演修改时好几次提到了卡佛:马就像是卡佛小说中的《孔雀》,还令人想到《水泊离家那么近》里的惊悚感。这部电影有着强烈的欧美文学的属性,或许会令期待现成答案的观众感到困难。 3、为什么干洗店店主荣荣没有被杀死? 桂纶镁曾经说过,电影拍摄时唯一想哭的一刻就是要被带走时,王景春给她送一条红围巾。东北独有的“厢车式卖淫”里,王景春饰演的荣荣除了抚摸和观赏什么都干不了,已经暗示了他的缺陷。同时洗衣店又是桂纶镁最后的生活依靠。但人跟人的幽暗之处,恰恰在于她心如死灰时,他盲目送出的围巾。 4、为什么张自力不能放过吴志贞? 既然产生了爱,为什么不能放过她?很多人第一时间当然是想到了审查问题,“正义不能放过邪恶”。什么都先想到审查,这是另一种懒惰,是阻止创作进步的另一个怪兽。 先来说说洗衣店里面那个来洗毛衫的小青年吧。吴志贞割伤手指,小青年来洗毛衫,张自力将他赶了出去,这才令他跟吴志贞的关系更近了一步。但有人留意到张自力赶走小青年之后在洗衣店门口奇怪的窃笑吗?他为什么会那么笑?……因为这是他安排来接近桂纶镁的一场戏而已(至今还没听人提到这个细节)。 张自力这些小聪明,在现实中一无是处,破案时却总灵光乍现。作为一个失败者,他必须要完成这件事,来获得成就感和继续生活的勇气。这才是他无法放过吴志贞的原因。 5、究竟该如何来表达激情戏? 有人说:“好像张自力和吴志贞在摩天轮上拥吻后还有一段激情戏被剪掉了,这严重影响了电影的观感和前后连续性,使后面说服力变弱。”……这明显是没有看到重点。 导演曾经说:“应该怎么表现一对男女睡了一夜?让他们一起吃早饭。”揭示这两个人激情关系的关键并不在于零下三十度推来搡去,那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第二天尴尬而又亲密的坐在一起吃早饭。这已经说明了一切。

     5 ) 黑色东北的欲望矩阵

    一个代表性的意见是,《白日焰火》过多借鉴了西方黑色电影,以至于沦为风格练习。也有评论认为,即便以黑色电影的标准来评价,影片依然有不少欠缺之处。由此我们以下讨论的核心层面势必要触及到影片与黑色电影的关系,这事关这部当年被议论纷纷的电影到底在口碑层面是否被低估。

    与他前期作品中的灰色人物一样,刁亦男为人非常低调,但在不多的几次访谈中已经能强烈地感受到其人一流的文学素养。戏剧文学系出身的刁亦男谈论起现代西方文学作品来如数家珍。文学素养丰厚对创作者来说当然是一个巨大的优势,但是在刁亦男的前两部作品中,这个优势反倒变成了影片的一个巨大缺陷。讲述欲望无处安身的《夜车》,人物的行为逻辑莫名异常,叙事的周转非常晦涩呆滞。这是一部需要观众无限脑补角色极端丰富的内心世界的电影。如果在文学作品中,可以如旧俄作家一般穷尽一切心理世界的流转可能,但是影像世界中,空有无端的行为和呆滞的表情是远远不够的。起码从这一点来说,《白日焰火》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

    表面来看是迫于商业压力,《白日焰火》使用了类型片的外壳,但类型片的叙事反倒使角色丰富的内心世界闪烁于外。这是刁亦男对自我缺陷很大的一个突破。并且相比之前两部作品,《白日焰火》的剪辑充满了戏剧张力和邪魅的诗意。开场部分,碎尸的手与张自力(廖凡)前妻的手的特写镜头被前后剪在一起。这里有一种死亡般的幻灭感。再有张自力用灭火器灭火的那个镜头,下接的是吴志贞用电熨斗烫衣服镜头。这是死亡、烟、气、性的衔接。

    以侦破碎尸案为叙事核心线索的《白日焰火》,确实是近年黑色电影意味最浓的一部中国电影。即便不关注剧情,影像的形式感一望即知就是典型的黑色电影。人工化、舞台化的强烈色彩反差,是黑色电影最典型的打光方式。这种打光方式能够产生高度戏剧化的气氛空间,人物存活于这样的空间活动,内心的挣扎、惶恐、焦虑时时闪烁于外,于剧情紧张处,有一种随时会爆发不可思议举动的冲动。《白日焰火》的光照完全复刻了这种方式。不过特别的是,影片既有彩色部分的光照对比,又有黑白的对比──黑色的煤与白色的雪。色彩部分另有一点值得一说的是《迷魂记》的影响。与《迷魂记》一样,影片使用了红-绿主色调。在《迷魂记》中,红色代表了欲望与激情,绿色代表了死亡与幽灵。《白日焰火》的彩色常常是红绿相间,吴志贞的毛衣也是红绿搭配更换。《白日焰火》有着和《迷魂记》一样的母题,男性对于女性身体的疯狂痴迷,以至化作幽灵也心甘情愿。

    也有不少评论者指出了《第三人》对《白日焰火》的巨大影响。影片的摩天轮高潮戏确实直接借鉴了《第三人》。犹如漩涡一般将角色吸入的剧情,也是黑色电影的一大特色,《白日焰火》几番回转激荡的剧情也符合这个标准。但这真的仅仅是一部依葫芦画瓢、有样学样的风格练习作品么?

    西方黑色电影有一个重要的社会基础──冷战。冷战年代潜在的核爆危机、第三次世界大战危机,决定了西方黑色电影最核心的主题:对未来的绝望感、无力把握自我的宿命论。黑色电影中深处绝望状态、逃无可逃的主角们,都是这场跨时半个世纪的世界性危机潜移默化影响到灵魂深处的受难者。如果不考虑这个社会背景,仅仅照搬了形式和剧情,那确实只是临摹之作。由这个意义上来说,《白日焰火》绝非是一部架空了社会基础的犯罪电影。影片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背景,而这个背景在电影中并非直观的表露了出来。

    刁亦男选择世纪之交的东北作为故事的发生地,决定了这部黑色电影绝望内核的正当性与必然性。东北不仅仅是地理空间的极度寒冷让人绝望,九十年代改革大潮掀起后引发巨大的社会变革,直接改变了东北的气质。一个历史上完全由国有经济构成的社会,因为国家战略性的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转型为私有经济为主体,这转型过程中引发的巨大阵痛、凄楚、惶恐与绝望,正是黑色电影最内在化的社会情绪。这个整体性的社会情绪深刻影响到了影片中人物的状态。

    《白日焰火》中的三位主角张自力、梁志军(王学兵)、何明荣(王景春)都是生活的失败者,或是遭妻子抛弃,或是甘为妻子背黑锅,或是性功能的丧失导致欲望的畸形。三人都在挣扎、反抗,都不甘于此。梁志军这个角色尤其特别,他第一次现身之时是携带着冰刀鞋。按照典型的精神分析理论,冰刀意味着阉割,性功能的丧失。梁志军为了爱妻选择自我毁灭式的肉身隐遁,他多年来只能如幽灵一样存在着,在隐喻层面,他就像是终究要被甩掉的历史包袱。

    吴志贞,被一些评论者诟病为不符合黑色电影中典型蛇蝎美人的气质。她所做的一切都是被动。她杀人是被动,她与何明荣、张自力的纠缠都是被动发生。她神秘妩媚气质足够,但少了《邮差总按两次铃》中拉娜·特纳或者《上海小姐》中丽塔·海华斯的淫邪气质。可问题在于不符合西方黑色电影标准的蛇蝎美人,这就不是黑色电影了?实际上,往远了说,黑色电影本来就是理论家的后见之明,当年的电影人没有谁会主动的去拍一部黑色电影。后来者根据配方拍电影很容易沦为东施效颦。类型电影永远是社会意识形态、电影技术、美学演变与观众不言自明的默契互动的结果。

    再反过来说,实际上《白日焰火》整部电影的黑色绝望气质是渗透到所有角色的,这包括了吴志贞。她本来就是一个受难者的设定。杀人碎尸是无奈被迫的反抗之举。但反抗终究是徒劳,命运就像是一张天网束缚着她,总是有男性猎人在追逐她,撕咬她。这是真正的黑色气质。

    《白日焰火》夹杂着黑色罪恶的东北历史叙事与刁亦男特殊的空间趣味也有关系。刁亦男特别喜欢拍摄带有强烈前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气质的公共空间:舞厅、公交车、短途火车、冰场。他尤其敏感于个体在这公共空间中时而显露出来的被压抑已久的隐秘晦涩欲望,在《制服》与《夜车》中,他还将这种欲望和权力作了挂钩。《白日焰火》的欲望展现也都是在这些空间中展开。刁亦男还非常喜欢拍摄带有跟踪意味的行走戏。《白日焰火》中也有大段的跟踪戏。跟踪意味着窥视、对峙、躲闪以及身体的位移带来的情感冲动。而这最终指向的是逃亡的可能,黑色电影最终极的叙事。摩天轮的高潮戏代表着轮回宿命的无法逃脱的绝望确认。吴志贞的美艳面容在闪烁光照的映衬下乍明乍暗,等待她的也只能是性与死亡。

    刁亦男在《白日焰火》中还注入了许多意象,这倒是有文学背景导演的优势。风中飘动的塑料袋,张自力与前妻做爱时白布上的黄色昆虫,莫名闯入的马,摩天轮──这些意象都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化起到了作用,也是刁亦男克服之前作品缺陷的表现。但最重要的意象必数白日焰火。这个意象极大丰富了影片的叙事、角色以及母题的表达。焰火本该在夜晚释放才显璀璨华丽,白日焰火只有一种空洞的凄厉,消极一点说是煞有介事,悲观一点便是绝望的挣扎,欲望的无效释放。在这个意义上,它也是黑色的。

    《白日焰火》最成功的是在整体层面将一起骇人残暴的犯罪事件与美学化、历史化的地理空间成功结合到一起,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黑色欲望表达矩阵,这在中国电影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个案。

    (已刊于虹膜公号邪论专栏)

     6 ) 然而寒冬

    故事开始在九十年代末某个夏天里的东北。

    -----此版本为柏林影展公映版本,下文有详细剧透--------

    这是一桩有点奇怪的凶杀案,肢解了的尸块在一天之内在省内的各个煤厂里被发现。左一只胳膊右一只腿七零八落,搞得警察狐疑,工人惶恐。桂纶镁饰演的遗孀洗衣店女工吴至贞捂着脸哭得稀里哗啦,一双又白又美的大长腿无力地摆着,看起来委屈极了。廖凡饰演的小警察张自力有点驼背,感情上相当窝囊,被老婆甩了。满腔不忿发不出想在事业上找补找补,领着一众队友讨论案情,西瓜汁水到处乱甩。调查似乎挺顺利,嫌疑人也抓了,哪料到大意失荆州,啪啪两声枪响火拼了起来。就这样,疑犯死了,队友赔了性命,这件谋杀案也只好不了了之。

    五年之后,炎夏变了寒冬。

    小警察早调到煤厂去当保安,日日酗酒,深更半夜醉倒路边。个人问题也因此没个着落,平时二流子一样,从很失败变成更失败。洗衣店女工姿色不减,没少受老板骚扰。对象也又谈了两个,可惜,像他倒霉催的前夫一样全被杀了,还给剁成一块一块的,蹊跷到警方都看不过眼了。小警察从前队友那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许是对五年前的案件耿耿于怀,许是那女工太冷艳诱人,开始对吴至贞穷追不舍起来。就这么追着追着,几经波折吧,真相还真让他给追了个明明白白。

    原来,以为早就变白骨了的,其实还活着。而以为是受害人的,却是始作俑者。

    女主角吴至贞从头到尾,是一次也没笑过,哭倒是哭了好几回。影片过半,台词都没给几句,总觉得她拒人千里,目光里不是悲哀就是冷漠,恨不能直接飞出雪花来。可她偏偏面容姣好腰肢纤细,别样动人,用本山叔的说法就是“看人一眼能让人浑身发抖”,一掉眼泪我都跟着心窝疼。

    男主角张自力胡子拉碴,眼神浑浊看不出个所以然来,瑟缩在破旧的皮夹克里东张西望,表面上看活脱脱窝囊废一个。可一路逃过凶手追逐,打探线索,有时候还透着点老练刑警的机智劲儿。前队友曾问过张自力,为啥非要搅和这个案子,他只答想要输得慢点。这或许是想要些证明,不然人生也太失败了。前队友笑得憨厚,说咋的,那你还想要赢得人生啊。最后,小警察查明了真相,在庆功宴的酒桌上得到警队众人的交口称赞。老式的交谊舞厅里,他有些疯狂地扭着不成样子的舞步,如此得意而陶醉。

    除却开头,整部影片布景老旧,色调灰暗,寒气从荧幕弥漫开来。摄于零下三十度的哈尔滨,有雪地,冰场,舞厅,夜总会,众警察,小混混以及居委会大妈,各场景和角色都很有地方特色。我甚至想起了家乡的深冬,哈气在睫毛上凝了霜,头脸和手脚都被冻僵。雪下了化化了又冻,运煤车在路上留下痕迹,混了雪水搀了泥土,更加灰黑泥泞。孩子们肩上挂着冰刀,室外冰场坑洼不平,路灯映了满地昏黄。

    我想这大概就是个属于寒冬的故事。论起来,根本不是紧张刺激的悬疑片,节奏缓慢,偶尔吓人几下。说不出,就是搅着劲儿的难受,好像心里卡进了冰渣。最喜欢的场景是二人在冰场。吴至贞在冰上翩跹而过,一脸茫然,而张自立紧跟着滑在后面,几步踉跄,猴急地把她推倒了。然后也没有温暖的结局。冰刀可以杀人,爱恨情愁,砍碎了事。而小警察没有英雄救美,洗衣女工最后看到的场景是不合时宜的白日焰火。

    哦对,可能因为我来自东北,更能理解片中各处场景以及土话的笑点吧。我的五颗星,献给我的故乡情。

    观影过程中,我问同来的朋友他是否看得懂,回答是配上字幕(影展时字幕是英语和德语)勉强能懂。估计国内公映时肯定也有这问题,所以对票房略微有些担心。偏文艺,剧情稍弱。虽然有金熊响当当的名声,也难保没看懂的观众从影院里出来不骂人。要是眼界高,可千万别对这片子过度期望。本来艺术作品就全是见仁见智,一千个哈姆雷特嘛。

    --------柏林电影节Berlinale豆知识---------

    柏林电影节和威尼斯,戛纳电影节并称欧洲三大电影节。一般举办于每年二月上旬,为期十天左右。相较之下,柏林电影节更注重对公众的开放,每年公映大概400场次的参展电影,售出约三十万张影票。不光有逐熊的主竞赛单元,还有全景单元,特别展映单元,新生代单元,经典单元,德国电影新星单元,和世界知名导演制片座谈的论坛单元,吃完宴席再看电影的美食单元等等等等。当真是包罗万象五花八门,电影人的节日一般。评选最佳影片为金熊奖,本届获奖影片就是《白日焰火》啦。廖凡所擒的银熊奖则分为最佳导演,男女主角,剧本和配乐等类别。除了金熊银熊,还有评选诸如最佳同志电影泰迪熊奖的其他奖项。今年还有另外一部讲述盲人按摩的华语电影《推拿》获得了最佳艺术贡献奖。

    附上官网放出的电影片段,廖凡带队盘查洗澡堂子⋯
    红毯和答记者问的视频也可以看到。
    http://www.berlinale.de/en/programm/berlinale_programm/datenblatt.php?film_id=20143347#tab=video25


    Berlinale观影花絮

    因为是全球首映,特别抢手,票一早宣布售罄。
    不甘心地一直守在窗口,终于走了狗屎运在首映前20分钟买到退票。
    放映结束后有简短的演职员致谢环节,刁导上台,首先感谢投资和制片方。虽然翻译略次,但观众热情地回应了导演演员和制片人几位对柏林的赞美。柏林很美,请一定再来!
    桂纶镁很美廖凡很帅(废话。

    恭喜抱熊而归!

    希望国内上映时能少砍几刀。

     7 ) 一曲东北貂文化的离骚

    我专门问一个东北的同事。
    一个大庆妹子,很漂亮的姑娘。
    “你们东北人为什么要穿貂啊?”
    “……也没有都穿吧。”
    “可还是很多人爱穿。”
    “因为……貂暖和吧。”
    “那,你为什么不穿?”
    “因为。。。太贵了。”

    所以太贵就出事情了。
    你看,桂纶镁多好一姑娘。
    整条片子下来,就记住了她长而白皙的手指,转身时盈盈一握的小腰,毛衣下高耸的大胸,利刃般闪亮的鼻梁……
    简直直刺我心啊有没有。
    多好的姑娘。
    就为了一件貂。
    至于吗?

    好好的人生被毁灭了。
    平静的令人羡慕的洗衣店生活。闲了和老板轧轧姘头,混在年轻人里溜溜冰。有一颗埋藏秘密的行道树,有属于自己的抽烟的窗棂。每天晚上独自一个人坐轻轨穿过孤独的城市。
    文艺的五内俱焚。

    结果为了一件貂,杀了人。
    害死了帅得像王学兵一样的老公,害得人家拿着冰鞋那么不好用的凶器杀人。
    害得四条眉毛的廖凡茕茕孑立,本以为在文化馆舞厅赢得人生后能过上饮马江湖的生活,最终只能在楼顶放焰火杯葛人生。

    “那个放焰火的画面多么有象征意义啊”
    “什么意义?”
    “对着上苍和政权发射多余的力比多啊”
    “……”
    “寓意着你们抢走了我的女人你们也别想好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啊!

    “不过还是想想觉得剧情好不合理。总觉得一件貂而已,不至于这么想不开。”
    “要不怎么说一分钱憋死英雄汉呢。”
    “也是,项羽面前也不过一条河而已。”
    “所谓人生的困境不过如此。”
    “好深刻。果然拍得好深刻。”
    “我也觉得镜头都运用的很好。”

    简直要在电影院里拍案而起。

    “不过她老公杀人的时候穿的是貂吗?”
    “是吧。”
    “廖凡的皮裤呢?”
    “也是吧。”
    “廖凡的皮衣呢?桂纶镁的毛领呢?”
    “我觉得都是,东北人的那些皮衣皮裤,里面都得是貂。毛领也是。要不怎么说东北有貂文化。”
    “这都谁告诉你的啊?你又不是东北人。”
    “我同事告诉我的。大庆妹子,同卵双胞胎,可漂亮了。”

    “现在这个社会,男孩子都太坏了。”
    “怎么说?”
    “穿貂的心肠更坏。心智都被貂蒙蔽了。别人弄坏了他的貂,就得陪他开房。”
    “……”
    “老婆都不要了。”
    “是啊,为了一件貂。”
    “再买一件不好吗?”
    “可能买不到同款了。现在淘宝上的好东西动不动都缺货。”
    “对的对的,买不到的时候我也常常想杀人。”

    “觉得她老公拿着冰刀的那一下好帅。”
    “是啊,就像宫本武藏在五轮书里写的那样帅。”
    “最后双刀的那一下很像亡灵战士……”
    “天注定里也有赵涛用刀的镜头,虽然有点乱入……”
    “是啊,现在这些文艺片导演都有功夫情结。”
    “过去是李安,王家卫,现在轮到贾樟柯,刁亦男……”
    “啊,刁亦男,貂亦难。”
    “啊!对的!导演的名字就揭示了这部片子的主旨!”

    看了近期的文艺大片《貂亦难》,我仿佛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渐渐竟有了解冻的心情。

    临近周一的晚上,我在客厅里像廖大叔那样翩翩起舞,对着夜空中最亮的星,许下了今年的愿望:好好攒钱,冬天上淘宝买一件貂。

    “然后呢?”
    “然后拿着这个貂,满上海兜洗衣店呗。看哪家姑娘漂亮就送去洗。总有一家能洗坏的。”











     短评

    诗意绝不仅仅止于影片的名字。它还是床单上的瓢虫、居委会过道里走失的马……

    4分钟前
    • 悦然
    • 推荐

    炮到小镁之后第二天把她送给警察这种事儿我觉得实在是太扯谈了

    5分钟前
    • 等一个人
    • 推荐

    披罪案外衣的文艺片,相比案件本身,重心还是放在情绪上。就好像角色也并没有真正去关注案件的演变,更多还是纠结自己。好在情绪有几处妙笔,比如廖凡的乱舞。刁亦男的电影其实始终在讲城市里孤独的人,但是他片中的城市总像二十年前的小城镇,虽然这回拍的是哈尔滨。一群失意的人在努力活着

    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史上最好看的国产电影节电影。真的!

    11分钟前
    • 荞麦
    • 力荐

    风格化是把双刃剑 看得出导演用绳命在导戏 亏也就亏在太用力 至于血色浪漫这种事 从骨子里就不属于中国人 不要再说桂纶镁会演戏了好么 那件burberry倒是真不错 拿奖的话是中国电影市场和资本的胜利 #感谢幕后推手 以及依然热爱相信中国电影愿意掏钱进影院的各位吧

    14分钟前
    • SSEN
    • 还行

    其实与《白夜行》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吴志贞是一个看似无辜、玩弄感情的蛇蝎美人,张自力是一个真戏假做、渴望回归掌权者队伍的工厂保安,梁志军反倒是真正的受害者。情色的背后是绝望的纠葛,焰火的背后是无边的黑暗。

    18分钟前
    • 扭腰客
    • 推荐

    内容简介里的吴志贞“身上散发着熟女的魅力”。。。我怎么就感觉不到呢

    23分钟前
    • 魏晓波
    • 推荐

    这片主题是不是讲哈尔滨人的性苦闷,我感觉廖凡全片每时每刻都想强奸个谁……

    24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没有人想到东野圭吾的那一系列 白夜行 幻夜

    27分钟前
    • lotus HH
    • 还行

    "文艺片女主有三宝 胸小话少表情屌。桂纶镁为这片儿加了分。"

    28分钟前
    • 米姐起飞
    • 还行

    中国电影如何在外国电影节获奖:1,拍一些洋不洋土不土的所谓大片。2,拍一些二逼文艺片。3,拍一些大骂中国和描写中国落后的片子。

    29分钟前
    • 宝黛
    • 还行

    有些台词做作到让人想掀桌,一看就不是东北人嘴里吐出来的(一如既往地想黑桂纶镁)。但电影情绪很强,神秘的冰刀、卑琐的男人、雪地里的污垢,看完后在新街口失落了半个钟头。开场不错,简洁、直接。中间对手戏有些萎,不太像样。结尾又强大起来,东北的气韵相当靠谱

    34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片尾十分钟绝逼是柏林电影节评委授予金熊的最大原因。

    37分钟前
    • 婴儿葛葛
    • 推荐

    有意思的是,廖凡的舞蹈我是后来才补上的。这部电影反正我会念很久。

    40分钟前
    • 唐小万
    • 推荐

    黑夜不行白夜行,白日焰火看不清。冰刀亦是无情物,溜冰杀人两不误。

    42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我实在搞不清楚这样一部电影怎么得到金熊的……觉得这个故事很假欸,可能它在情节方面比较好看,认认真真讲故事,没有刻意讨好评审搞政治元素吧,虽然故事完整,但没什么立意,我也没有进入到故事人物的感情当中去,没有被感动到,只是一个krimi电影,看过也就忘了,没有感悟。

    47分钟前
    • 子午mm
    • 还行

    原著:东北圭吾。

    51分钟前
    • GothamPunk
    • 推荐

    东北版《白夜行》

    56分钟前
    • 豌豆的布丁
    • 较差

    从一块碎尸的视角开始,戏剧化调度,幽默小细节,活在案件里的人。还是暗、旧、冷,都跟警察有关,《制服》里的洗衣店,《夜车》里的舞池,冷冰冰的面孔,不动声色的讲述。比起当年癫狂的“火焰”而言,“焰火”里的廖凡更纯熟了。影院二刷观感更佳,虽然公映版结尾略傻,但仍然是能挺直腰板的国产片。

    58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

    《白日焰火》有独特的影像肌理,彰显着作者气质。情绪的释放,似暗流涌动。动作的对抗,如利斧凿冰。一方面,它克制、隐忍;另一面,又不掩饰粗犷与贲张。东北既承载世俗,又提供奇观。在现实的粗毛边处勾勒,渲染低调的细写意。微妙的声音设计,入耳最倾心。

    1小时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